一种可调温热处理装置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2583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99793.X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调温热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炉体、反应釜和翻转隔热屏;加热炉体、反应釜和翻转隔热屏分别为具有相同轴心的筒状结构;反应釜同轴心设置于加热炉体内部;翻转隔热屏同轴心设置于加热炉体和反应釜之间;翻转隔热屏包括多个隔热结构,多个隔热结构沿翻转隔热屏的周向相互连接依次设置,每个所述隔热结构包括翻转轴和隔热屏,通过调节隔热屏的开启角度来调节加热炉体辐射至反应釜表面的热量,以调节反应釜的加热温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加热炉体和反应釜之间设置翻转隔热屏,并通过翻转隔热屏的开启角度调节,可实现快速调节加热炉体向反应釜热辐射加热的速率,进而实现精确的控温与快速变温控制。

    一种温压成型粘结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740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1076840.5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一种温压成型粘结磁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温压成型粘结磁体包括异方性钕铁硼磁粉、粘接剂和复合导热剂。其制备方法包括母合金熔炼‑热处理‑HDDR处理‑混胶‑混粉‑预压成型‑取向成型‑固化等步骤,通过添加复合导热剂,增强预压坯的导热能力,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所添加的环氧树脂的Tf转化温度,使粉体处在均匀的粘流态环氧树脂中,方便取向时粉体颗粒有序排列,使取向更加完全,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压制时提高了磁环的致密度及整体均一性,避免了取向压制时出现分层,胶结不完全等情况,使取向磁环均一化程度更高;其次复合导热剂可以替代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等传统润滑剂,提高磁粉的流动性。

    一种混胶粉制备装置及混胶粉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292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543882.8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一种混胶粉制备装置及混胶粉制备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反应腔、平衡阀和两个喷管,所述反应腔包括球形化腔,所述球形化腔包括管道状第一腔体、第一加热部件、第一筛网和第一齿状阻尼部件,所述两个喷管分别位于所述反应腔的两端,用于从所述反应腔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反应腔内喷射脉冲气流,所述平衡阀设置在所述反应腔上,用于平衡所述反应腔内的气体压力,表面含胶液的粉粒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筛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端端面上,所述第一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管壁上,所述第一齿状阻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解决了现有混胶粉球形度低、流动性差和松装密度低等问题。

    一种稀土异方性粘结磁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磁体

    公开(公告)号:CN110767400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911076256.X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一种稀土异方性粘结磁粉及其制备方法及磁体,稀土异方性粘结磁粉成分为RYFeMB;其中,R为Nd或PrNd,M为Nb、Ti、Zr、Ga、Si中的一种或多种,R所占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28.5%‑30.5%;B所占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0.97%‑1.05%;所述Y占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0.1%‑5%;所述M为Y质量的质量分数的10%~50%;余量为Te。所述稀土异方性粘结磁粉在120℃以内的矫顽力温度系数大于‑0.5%/℃。本发明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钇Y元素,改善了异方性磁粉的温度系数,提升了其耐热性;同时M元素的针对性添加有效降低了晶粒尺寸偏差,提高了磁粉的方形度,使得在添加Y元素之后,最大磁能积不明显降低。

    一种混胶粉制备装置及混胶粉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292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1543882.8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一种混胶粉制备装置及混胶粉制备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反应腔、平衡阀和两个喷管,所述反应腔包括球形化腔,所述球形化腔包括管道状第一腔体、第一加热部件、第一筛网和第一齿状阻尼部件,所述两个喷管分别位于所述反应腔的两端,用于从所述反应腔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反应腔内喷射脉冲气流,所述平衡阀设置在所述反应腔上,用于平衡所述反应腔内的气体压力,表面含胶液的粉粒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筛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端端面上,所述第一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管壁上,所述第一齿状阻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解决了现有混胶粉球形度低、流动性差和松装密度低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