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449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06602.1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H02J3/38 , H02J3/28 , G06F111/08 , G06F113/04 , G06F113/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方法,通过将Kuramoto模型与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结构相结合,建立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确定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策略;对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及不确定性的单元进行概率建模。且建立数学模型包括:对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各个单元进行建模,将各单元模型进行组合得到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本发明通过将Kuramoto模型建立的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解决相关技术中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模型能偶全能更好地理解、控制和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754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23525.4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的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用于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流按周期进行采集的电流实时采集模块;用于对采集完成后的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的傅里叶计算模块;用于对傅里叶计算模块计算回路电流频谱进行统计分析的频谱分析模块;用于提取电阻负载、电机并联电阻负载条件下的特征值的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判断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否存在电气安全隐患的充电安全隐患检测模块。本发明通过计算电动汽车充电回路电流频谱中M个频段各自的幅值和,并形成特征值E,将所述特征值E在四次数据采集周期中与阈值条件进行关系判断,并将得到的判断结果作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中是否存在电气安全隐患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47045.X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电能质量治理的光储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电能质量指标;(2)对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综合评估结果;(3)构建考虑电能质量治理的光储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包括以下步骤:设定目标函数;设置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分布式光伏接入点的电能质量最优函数和配电总运行成本最小函数;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储能运行约束、光伏弃光量约束和网络拓扑约束;所述分布式光伏接入点的电能质量最优函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计算获得;(4)联合优化配置模型求解最优解,包括以下步骤:筛选出电能质量指标最优的配置方案。本发明不仅考虑了总运行成本,还以电能质量最优为侧重筛选出最优配置方案,实现了对电能质量的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09874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0819217.0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暂降源识别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电压暂降波形数据;对所述原始电压暂降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电压暂降波形数据队列;将所述电压暂降波形数据队列输入至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判断,得到原始电压暂降波形数据的识别结果。在本发明实施中,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电压暂降源的具体故障类型,为制定电压暂降治理方案和电压暂降事件责任划分提供重要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3931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51385.4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化水平评估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通过样条基函数将离散的用于评价电气化的评价指数转换成评价函数;获取地区的实际电气数据,根据所述评价函数处理所述实际电气数据,得到趋势曲线;基于聚类分析,解析不同地区对应的所述趋势曲线,得到地区级的电气化水平评估值。通过样条基函数将离散的用于评价电气化的评价指数转换成评价函数,能够实现将评价指数转成体系化的函数,可以便于进行数学处理;获取地区的实际电气数据,根据所述评价函数处理所述实际电气数据,得到趋势曲线,可以作为显示电气化过程的数据基础;基于聚类分析,解析不同地区对应的所述趋势曲线,得到地区级的电气化水平评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6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64024.6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肖静 , 李小飞 , 唐春森 , 龚文兰 , 吴晓锐 , 郑帆 , 韩帅 , 陈绍南 , 吴宁 , 莫宇鸿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姚知洋 , 阮诗雅 , 王智慧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LCC‑S拓扑结构的无线电能和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用于实现信号的传输;所述信号发射端包括输入电压、补偿电感、第二发射线圈:输入电压与补偿电感的一端连接,补偿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二发射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发射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补偿电容的一端连接;信号接收端包括第二接收线圈、第二调谐电容和第二负载:第二接收线圈的一端、第二调谐电容的一端并连后与第二负载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收线圈的另一端、第二调谐电容的另一端并连后与第二负载的另一端连接。本发明利用其原边的补偿电感构筑信号传输电路大大简化了系统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2849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61069.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肖静 , 李小飞 , 唐春森 , 龚文兰 , 吴晓锐 , 梁家添 , 韩帅 , 陈绍南 , 吴宁 , 莫宇鸿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姚知洋 , 阮诗雅 , 王智慧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无线电能接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接收线圈和线圈翻折机构,其中所述能量接收线圈设计呈方形线圈,在未充电状态,所述线圈翻折机构控制所述能量接收线圈折叠呈水平状态;在充电状态,所述线圈翻折机构推动所述能量接收线圈伸展呈竖直状态。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了折叠式无线电能接收机构的无线充电汽车。其效果是:折叠式无线电能接收机构取代了通常所使用的两平行线圈耦合机构,并且适用不同车型的底盘高度,同时很大程度提高了耦合系数,在系统偏移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拥有良好的抗偏移性能,大大增加了系统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6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30440.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站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及动态时空特征的源荷储协同规划方法,本发明在保障风光储联合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系统的年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风电光伏容量、储能容量以及风光储联合系统的运行策略进行协同规划。通过充换电用户所在区域时间跨度为一年的新能源发电功率值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随机性和多样性进行充分考虑,使得规划结果更能保障风光储联合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著降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功率不平衡现象的概率。对充电换电多元用户负荷特性进行了充分考虑,使本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61513.4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可持续无线供电方法,步骤包括搭建N线圈无线供电系统,并计算其传输效率模型,求解出当传输效率最大时对应的最优等效负载以及对应的负载电阻上的额定电流;采集负载电阻上流过的实时电流,并将其与负载电阻上的额定电流比较,若负载电阻上流过的实时电流大于负载电阻上的额定电流,则控制储能设备进行充电,若负载电阻上流过的实时电流小于负载电阻上的额定电流,则控制储能设备进行放电,维持负载电阻上流过的实时电流等于负载电阻上的额定电流。使系统始终保持在不间断工作状态并且高效运行,有效改善了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充电过程中效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89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325300.3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的无线充电方法,本发明在机器人上设置了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这两个接收线圈,这两个接收线圈可形成第一接收线圈、第二接收线圈、以及双重接收线圈这三种形式的接收线圈,根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不同距离,从以上三种接收线圈中选择出对应的接收线圈接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传来的能量,改善了近距离传输时,由于MC‑WPT系统存在频率分裂现象导致的感生电流可能不满足预期的情况,同时也改善了远距离传输时,MC‑WPT系统的传输功率较低的情况,提升了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的传输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