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56591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10427370.8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Abstract: 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包括环形滤池,所述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所包围,所述配水管与所述配水槽顶部开放,所述配水管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所述环形滤池通过挡板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各滤格在所述滤料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和所述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该快滤池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584773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710191492.7
申请日:200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及污泥生化处理系统,其包括:用于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的生化滤床和与污水水源相连的沉淀调节池;生化滤床表面设有布水管,布水管通过布水主管与沉淀调节池内的水泵相连;沉淀调节池的相邻处设有污泥滤床,沉淀调节池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通过管道与污泥滤床相连。其中,生化滤床的基质填料级配合理,滤床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微生物生存环境,处理污水的效率高,并可防止堵塞和滤床板结,利于长期使用;污泥滤床对沉淀调节池内的污泥进行干化稳定处理,防止其对其他水源造成污染;在污泥滤床中的污泥积累到一定量时,进行一次性清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便于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3648943U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20816480.X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Inventor: 王长波 , 陈俊 , 许光明 , 吕贞 , 董阳 , 施亚栋 , 刘磊 , 李珣 , 陆文涛 , 仲志鸿 , 徐旻 , 孙凯 , 陆国庆 , 陈克芳 , 蒋劲松 , 陈波 , 周建新 , 杨云安
IPC: B08B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二沉池出水渠的清洗装置,包括固定主杆和固定设置在固定主杆上的主水管,主水管出水端设有喷水装置;还包括擦洗装置,擦洗装置包括位于固定主杆下部的固定支杆、传力杆和高强度毛刷,固定支杆一端与固定主杆相连,另一端与传力杆相连,传力杆与固定支杆转动连接;传力杆一端设有高强度毛刷,另一端通过高强弹簧与固定主杆相连;喷水装置位于擦洗装置后部。本实用新型采用擦洗装置和喷水装置相配合,且擦洗装置采用高强度毛刷对出水渠壁进行擦洗,擦洗后通过毛刷后部的高压喷水装置对渠壁进行清洗,可对渠壁表面杂质生物或青苔进行彻底清除,克服了现有技术仅采用喷水方式清理不干净、清理存在死角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201180105Y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720131777.7
申请日:200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及污泥生化处理系统,其包括:用于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的生化滤床和与污水水源相连的沉淀调节池;生化滤床表面设有布水管,布水管通过布水主管与沉淀调节池内的水泵相连;沉淀调节池的相邻处设有污泥滤床,沉淀调节池内设有污泥泵,污泥泵通过管道与污泥滤床相连。其中,生化滤床的基质填料级配合理,滤床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微生物生存环境,处理污水的效率高,并可防止堵塞和滤床板结,利于长期使用;污泥滤床对沉淀调节池内的污泥进行干化稳定处理,防止其对其他水源造成污染;在污泥滤床中的污泥积累到一定量时,进行一次性清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便于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6000018U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20860043.1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截流井,包括井筒、进水口、截流口、溢流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井筒上,用于连接截流系统的合流进水管的出口,所述截流口设置在所述井筒的底部,用于连接截流系统的污水排放管道的入口;所述截流井还包括第一排放口和单向阀门,所述第一排放口设置在所述井筒上,所述单向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放口外部;所述第一排放口的顶部所在的位置不高于所述截流井所安装的位置处的汛期水位线,所述溢流堰的底部所在的位置不低于所述截流井所安装的位置处的汛期水位线。本实用新型的截流井,既能有效地进行雨污分离,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上游服务区域的淹涝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9819819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20391614.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 常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风系统,包括固定在取风口箱体上的空气过滤网安装单元、安装在所述空气过滤网安装单元内的空气过滤网单元和固定在所述空气过滤网安装单元底部的空气过滤网支撑单元;所述空气过滤网安装单元包括U型结构定位槽;所述空气过滤网单元包括空气过滤网框和设置在所述空气过滤网框内的空气过滤网;所述空气过滤网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块、支撑体和防脱落卡扣。实现了中、大风量要求下的有效进风量、空气洁净度要求,也使整个进风箱体可以设计的较为紧凑,减少城市占地面积,同时过滤网的更换也很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8563531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1033135.8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截流系统,包括:至少两座截流井,一座泵站集水井和一座蓄水池;至少两座截流井包括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第一截流井的水通过支流进水管流入,再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中的小管径出水管或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同时流出,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作为入水管使水流入后续截流井,后续截流井之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或入水管连接;最后一个后续截流井的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流入泵站集水井,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的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入水管的管径;泵站集水井包括潜污泵和液位计;所述蓄水池包括闸门和液位计。通过改进截流系统的设置实现对截流倍数的控制,避免出现上游截水少下游截水多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