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87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9555.2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作物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作物的生化组分含量的模拟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作物中各叶位的生化组分含量的预设参数值;构建各叶位的潜在最大参数值在叶位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值分布;基于各叶位的生化组分含量的预设参数值、最大值分布以及理论生理积温参数,对各叶位的生化组分含量的预测参数值在叶位垂直方向上,随生长度日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模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各叶位的生化组分含量的预设参数值、最大值分布及理论生理积温参数,对各叶位的生化组分含量的预测参数值在叶位垂直方向上,随生长度日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模拟,实现对各叶位的生化组分含量的精确预测,为作物生长监测提供了新的模型工具和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51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1440112.5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绿素含量遥感反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产品,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样本的光谱信息;根据所述待测样本的光谱信息中多个波段处的反射率计算所述待测样本的叶绿素含量敏感型红边三角植被指数RETVI;根据所述待测样本的RETVI以及RETVI和叶绿素含量的线性关系反演得到所述待测样本的叶绿素含量。本发明在不同光谱数据类型、不同植被类型、不同作物生育期、不同植被覆盖度等多个场景的适应性测试中表现最好。同时,本发明不仅为大范围遥感应用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也为新指数的构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557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22627.9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杭州沣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1N21/27 , G01W1/02 , G06V10/62 , G06V10/764 , G06V10/771 , G06V10/77 , G06F18/2113 , G06F18/213 , G06F18/2411 , G06F18/243 , G01N2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遥感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区域小麦条锈病遥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Sentinel‑2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物候期;步骤2、根据物候提取结果构建融合了病害发生发展空间差异信息的监测特征;步骤3、根据研究区小麦条锈病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最优监测特征集;步骤4、利用网格化参数寻优法优化监测模型,并利用XGBoost和SVM测试监测最优监测特征集的稳定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情况空间分布特性构建了精细化的多源监测特征,同时加入小麦条锈病的空间分布差异信息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和RFE获得了最优的监测特征集。
-
公开(公告)号:CN11482053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8471.X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IPC: G06T7/00 , G06T7/11 , G06T7/62 , G06V10/764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蝗区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通过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确定不同的切割尺度,提升了切割后斑块的准确度,并且,以斑块为单元进行适宜度等级的判定后,进一步的参考了相邻斑块间的影响,对适宜度等级值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等级值确定最终的斑块生境因子的适宜性得分,从而再次提升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41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153120.5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条锈病动态监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小麦种植区域的高光谱影像数据;根据所述高光谱影像数据获取第一预设波长及第二预设波长的光谱反射率;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波长及所述第二预设波长的所述光谱反射率计算条锈病敏感指数;根据所述条锈病敏感指数获取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本发明提供的小麦条锈病动态监测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小麦种植区域的高光谱影像数据,根据第一预设波长及第二预设波长的光谱反射率计算条锈病敏感指数,根据条锈病敏感指数获取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可以进行实时、快速、准确、田块尺度的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40929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28965.2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麦赤霉病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结合光谱指数和图像的纹理特征用于小麦赤霉病的检测,并且,通过对由多个不同尺度的纹理特征训练后得到的第一赤霉病检测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用于检测小麦赤霉病严重程度时,或者用于训练第二赤霉病检测模型时所采用的纹理特征提取的最佳尺度,表示为目标尺度。由此,通过由最佳尺度的纹理特征训练后得到的第二赤霉病检测模型对待检测的高光谱影像进行预测,预测的准确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39653.8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监测方法,通过构建总体灯光亮度(TNL)、平均灯光亮度(MNL)、灯光增长率(DNG)、最大灯光亮度(DNM)和灯光亮度大于7的面积这五个灯光监测指标实现了在省级行政区和地级行政区两个尺度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监测。该方法是利用中国行政区划矢量图对NPP‑VHRS月度夜间灯光影像进行裁剪和重投影后得到中国NPP‑VHRS月度影像;利用阈值法去除负值,利用中值滤波法去除极高值,并通过均值法获得中国NPP‑VHRS年度影像;统计出各省级行政区划和地级行政区的五个灯光监测指标,并按照各指标对各地区进行排名;利用各地区GDP实际统计数据对灯光监测指标进行精度评价和对比。所述方法包括:影像裁剪和重投影、负值和极高值去除及均值法合成年度夜间灯光影像、提取灯光监测指标、监测指标精度评价及对比等四个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150719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09700.7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棉花脱叶剂施药处方图生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卫星图像,计算得到棉花吐絮率指数,根据棉花吐絮率指数与农学棉花吐絮率之间的关系,获取棉花吐絮率。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棉花吐絮率,将卫星图像对应的棉花种植区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并生成不同管理区的施药处方图。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大范围棉花种植区域,能够高效的对棉花吐絮率不同的区域进行精确判定,并生成精确的棉花脱叶剂施药处方图。
-
公开(公告)号:CN1200144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15345.7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1N21/25 , G01N21/88 , G01N25/72 , G06V10/54 , G06V10/77 , G06V10/771 , G06V10/766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特征协同的小麦条锈病监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获取目标麦田的高光谱影像、热成像和各个调查样点的病情指数值;基于高光谱影像构建植被指数集和纹理特征集;从高光谱影像提取各个调查样点的高光谱数据并输入到非实测性状参数反演模型和经验性状参数反演模型,得到非实测性状参数值和经验性状参数值;从热成像中提取每一调查样点的冠层温度值;基于各个非实测性状参数值、各个经验性状参数值和各个冠层温度值,构建得到植被功能性状集;基于植被指数集、纹理特征集、植被功能性状集和各个病情指数值构建小麦条锈病监测模型。在本方案中,以三类特征的组合特征建模,利用多特征协同的方式实现提高条锈病监测模型的精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112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586556.8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迁飞性昆虫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气象数据和目标昆虫的迁飞行为参数,根据气象数据和迁飞行为参数,以预设地点为迁飞起点,对目标昆虫未来的迁飞地点进行连续预测,得到由迁飞起点和预测的迁飞地点组成的多个迁飞轨迹,根据目标昆虫沿多个迁飞轨迹飞行时是否处于寄主植物的生长期,和目标昆虫沿多个迁飞轨迹飞行时的气候是否适宜目标昆虫生长发育,将多个迁飞轨迹中的无效轨迹筛除,筛除无效轨迹后的迁飞轨迹作为目标有效迁飞轨迹,根据目标有效迁飞轨迹,确定目标昆虫未来的空间分布。本申请考虑了目标昆虫的迁飞扩散机制、气候适宜性和寄主植物生长期,使得预测出的空间分布更准确,且时空连续性更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