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489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1512177.0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充电桩储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多种能源转换的充电桩储能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充电桩充电信息获取、充电桩充电速度分析、停车场供电模式分析、停车场供电控制、停车场充电状态分析、停车场充电状态判断和蓄电池蓄电分析与控制,通过对充电停车场对应的供电情况和蓄电情况进行分析,解决了当前技术中充电停车场供电控制和蓄电池的蓄电控制分析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实现了充电停车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供电和蓄电,有效的保障了充电停车场的充电效果和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充电停车场的资源浪费,并且保障了充电停车场运行的稳定性,还缓解了后续充电高峰期对电网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8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97979.1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30/0601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N5/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合作竞价博弈的购电报价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各购电省份发电机参数、需求响应参数和负荷参数;根据所述各购电省份发电机参数、需求响应参数和负荷参数分别构建各购电省的省内经济调度模型;基于各省内经济调度模型求解各购电省省间申报量‑价曲线;构建多购电省参与的省间市场非合作博弈竞价模型;基于各购电省省间申报量‑价曲线,对所述非合作博弈竞价模型迭代求解,获取其纳什均衡解;将所述纳什均衡解所对应的各购电省报价策略作为各购电省的最优购电报价策略,并输出所述各购电省的最优购电报价策略。以此方式,考虑了个体的策略性报价行为对出清结果产生的影响,实现了省间市场社会福利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95471.8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服务型虚拟电厂的电网拥塞缓解调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难以对接入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进行管理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电网数据的获取;目标函数的构建;约束条件的构建;服务型虚拟电厂的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电网拥塞的调控。本发明利用电动汽车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优化调整在网络拥塞时间段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时间表,以此来缓解网络拥塞。
-
公开(公告)号:CN1156489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12177.0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充电桩储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多种能源转换的充电桩储能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充电桩充电信息获取、充电桩充电速度分析、停车场供电模式分析、停车场供电控制、停车场充电状态分析、停车场充电状态判断和蓄电池蓄电分析与控制,通过对充电停车场对应的供电情况和蓄电情况进行分析,解决了当前技术中充电停车场供电控制和蓄电池的蓄电控制分析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实现了充电停车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供电和蓄电,有效的保障了充电停车场的充电效果和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充电停车场的资源浪费,并且保障了充电停车场运行的稳定性,还缓解了后续充电高峰期对电网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4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1437.6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碳目标下面向电力现货市场的碳排放配额估算方法,在对火力发电企业进行碳排放配额估算时,充分考虑到碳排放量和火力发电企业当前周边环境的温室效应表现程度对碳排放配额估算产生的影响,以此量化分析了火力发电企业在目标年度的碳排放量和当前大气环境温室效应表现指数,从而据此综合估算火力发电企业在目标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实现了火力发电企业对应碳排放配额的双维度估算,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配额估算维度过于单一的不足,进而能够使碳排放配额估算结果与实际状况相匹配,从而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火力发电企业应分配的碳排放量,有利于提升估算结果的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2936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45524.3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时间尺度的氢‑电联合储能系统规划方法,包括:将规划水平年每日的净负荷net_Pi,t分解为日波动负荷和日基准负荷Pi;求得规划水平年内Ns个典型日波动负荷求得规划水平年内Ns个典型日基准负荷Pk;求得规划水平年内Ns个典型日负荷Pk,t,计算典型日k在规划水平年内的占比π(k);建立混合时间尺度氢‑电联合储能系统规划模型;求解得到混合时间尺度氢‑电联合储能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最优规划容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合时间尺度的氢‑电联合储能系统规划系统。本发明建立了考虑技术经济性的混合时间尺度的氢‑电联合储能系统规划模型,规划所考虑的因素更加接近实际运行,规划的结果能够显著提升规划的技术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83756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051529.2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电网投资效率效益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评价参数整理收集、分类;步骤(2).效率效益指标体系设计:包括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步骤(3).模型评估:通过确定评价单元合集,之后对单元合集的指标数据收集处理,随后进行一般DEA方法评价,最后进行超效率DEA方法评价;步骤(4).结论输出和建议。本发明采用不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电网企业的投资效率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包括农网投资效益值、非有效网络与其理想状况的差距及规模有效性分布等管理信息,可以为制定提高投资效益的措施、制定电网投资和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53838.0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气的综合能源站规划方法及系统,其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待规划综合能源站的能源供给及需求信息;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气的综合能源站规划模型;分别建立计及不确定性的风电、光伏、电负荷以及天然气负荷的随机分布模型,建立规划约束条件,并确定规划问题,对上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并输出求解结果,包括设备选型及其容量配置方案、该综合能源站的年综合费用。本发明利用天然气易于存储的特点,将富余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部转化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可再生发电的全额消纳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天然气等形式的清洁能源,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保障了能源的供给的多样性、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3850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43347.6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以氢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微网日前运行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以氢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微网规划与供能信息,获取负荷需求数据、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数据、设备类型以及设备型号数据;基于获取的数据,通过预先构建的综合能源微网运行调度模型对以氢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微网内的源荷进行匹配,并进行运行调度,得到经济性最优的运行策略。本发明能够为城市内综合能源微网或综合能源站的运行控制提供指导,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城市综合能源的供能成本,促进城市能源互联网结构建设与运行技术的合理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9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0345.1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8 , G06N3/084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气象预测模型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负荷预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及对应的多维气象数据,构建气象耦合效应分析模型,通过注意力机制网络计算各气象参数间的动态耦合权重矩阵;将耦合权重矩阵与多维气象数据通过门控循环单元进行特征融合,生成时空耦合特征向量;建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架构及并行卷积通道从时空耦合特征向量中提取电力负荷的短期波动特征和长期趋势特征;基于预测误差反向传播更新动态耦合权重矩阵,实现气象参数耦合关系的自适应调整。本发明通过交叉门控单元实现时空特征的动态融合,使得模型能够同时利用时空信息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提升了预测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