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9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83798.8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21/57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漏洞自动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读取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中的数据,再按照论域设定、等价交集设定、基本知识设定、等价关系设定、近似关系设定、关系族集设定和决策关系设定对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中读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通过分类处理、特征选择、粗糙集属性约简验证、RBF神经网络分类验证和汇总处理的流程化配合,实现对数据库内数据的预先分类、再特征选择、后采用粗糙集和RBF神经网络双重验证方式进行漏洞安全分类处理的效果,消除保密数据的泄漏隐患,提高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性,也提高粗糙集和RBF分类算法对漏洞集中漏洞数据的验证精准度和分类时效性,满足海量漏洞的验证和分类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94397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1076577.X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一种DDoS异常检测方法及云平台主机,根据CPU利用率和网络流量数据,采用基于窗口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单类分类检测方法进行异常检测。本发明可以实现更高的准确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同时也能记录攻击的过程,有利于人工的进一步分析并且将攻击后的行为与正常工作下的负载高峰进行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1315912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13257.2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K9/62 , G06F16/18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用户的分类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用户在设定时间段内的电力数据;对电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电力数据输入随机森林模型,获得待处理用户的用电类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用户的分类方法,通过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电力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电力用户进行准确分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41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10269907.7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欣能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关系型与关系型数据库一体化数据查询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S1:通过统一查询接口将查询语句输入到查询语句解析模块;S2:查询语句解析模块对查询语句进行解析后送至查询语句执行模块;步骤S3:查询语句执行模块将查询语句发送到内存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查询,如果存在查询数据,转步骤S5;如果不存在,转下一步;S4:将在底层存储模块中得到的查询结果通过模型转换和数据迁移模块处理后的查询结果发送到内存数据库中进行保存,转步骤S3;S5:查询语句执行模块将查询结果通过统一查询接口发送给应用程序。本发明能够为上层应用程序屏蔽底层复杂的存储环境,实现了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
公开(公告)号:CN1195842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3116.0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4W28/06 , H04W28/084 , H04W28/08 , H04W72/1263 , H04W72/543 , H04L41/0895 , H04L41/0897 , H04L4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虚拟网络映射领域,公开了一种虚拟网络映射方法及相关系统,本发明将虚拟网络请求分为可拆分和不可拆分两类,通过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请求,可以更好地针对每种请求的特点进行优化处理。这样既能提高可拆分请求的资源利用率,又能确保不可拆分请求的服务质量。本发明能够可拆分虚拟网络请求进行重组,可以将相似的请求合并处理,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发明根据实时接收的虚拟网络请求和物理网络资源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映射方案,使网络资源分配更加灵活。并且实时计算物理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能够及时发现资源利用的瓶颈,并通过后续的调整和优化来解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461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65888.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2/0877 , G06F12/08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缓存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写失效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写失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发生写失效时,在访存失效队列中收集全修改Cache块;对收集的全修改Cache块采用非写分配策略,将修改后的数据写回到主存;其中,在预设时机,非写分配策略自适应地切换为写分配策略;所述预设时机为取数指令访问对应Cache块的时机、访存失效队列满的时机或者需要清空访存失效队列的时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减少失效存数指令造成的存储管理队列发生阻塞的频繁程度,可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能够显著提高处理器的带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3274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0050559.5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6/242 , G06F21/6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云服务器以改写语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云服务器接收访问请求,云服务器根据访问请求返回存储的数据。通过这样的实现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并确保数据存储的保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665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010895515.8
申请日:2020-08-31
IPC: G06F9/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先验知识Coflow的多级队列调度方法、装置及其调度设备,该方法为:在执行产生Coflow的作业时,选择已经包含执行该作业所需的数据的主机节点和/或网络负载最小的主机节点作为计算节点;在按照多级队列的优先级顺序对Coflow中的流量进行调度时,若主机节点的发送端口产生闲置空间,优先采用闲置空间进行流量调度。本发明基于节点的状态信息为Coflow的流量进行合理放置,并优化主机节点的发送端口在多级队列调度过程中产生的闲置空间,降低整体的Coflow完成时间,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87675.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虹岚 , 李静 , 吴金龙 , 顾荣斌 , 何旭东 , 方晓蓉 , 邵佳炜 , 张皛 , 潘晨灵 , 刘文意 , 胡游君 , 邹徐熹 , 沈耀威 , 刘军 , 邱玉祥 , 魏训虎 , 樊泽宇 , 刘皓 , 施健
IPC: G06F18/2433 , G06N3/0464 , G06N3/08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多分辨率分解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输入的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得到时间序列的周期成分及每个周期成分对应的权重;构建多分辨率分解网络,以分解的方式将不同周期成分分离,将每一层分离出的周期成分的重构表示聚合得到最终的重构表示;其中,在多分辨率分解网络中,基于差分法按周期大小将时间序列分解为差分序列和残差序列两部分,差分序列包含着对应周期的周期性;再通过双路对比学习架构分别对残差序列和差分序列进行时序依赖建模,利用细粒度对比学习方法得到相应的时间表示,组合得到每个周期成分的重构表示。本发明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异常检测中的异常过度泛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863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14272.2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跃中 , 吴金龙 , 顾荣斌 , 方晓蓉 , 何旭东 , 潘晨灵 , 张皛 , 邵佳炜 , 刘文意 , 胡游君 , 邹徐熹 , 沈耀威 , 刘军 , 邱玉祥 , 魏训虎 , 樊泽宇 , 刘皓 , 施健 , 钱李烽 , 位雪银 , 李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纹深度提取技术的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流量数据处理、深度信息提取、指纹生成、参数训练和设备分类。首先将pcap文件划分为会话并提取会话信息矩阵,通过基于自学习的图注意力神经网络和基于Inception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学习会话信息矩阵不同非隐私信息序列间的依赖关系和会话数据包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再通过全卷积Transformer进一步提取特征,生成设备指纹,接着基于多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利用Adam优化算法更新神经网络参数,最后利用分类器实现设备分类。本发明结合会话信息矩阵多种属性信息,实现了高质量的指纹生成技术,提升了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的可扩展性,避免了物联网设备识别方法在应用中使用受限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