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88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77947.X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S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跟踪管理决策的长基线定位算法及系统,涉及水下目标定位技术领域,包括定义指示变量,将定位区域网格化,计算每个分辨率单元的似然值,对粒子进行初始化;基于马尔科夫跃迁矩阵更新指示变量,基于指示变量更新粒子状态;构建粒子的似然比函数,依据似然比函数计算粒子权重;进行重采样,计算存在粒子数量,当存在粒子数量与网格化的定位区域内的粒子数量比值大于0.6时,计算目标状态,采用分段阈值对算法估计的目标位置进行标记。本申请基于马尔科夫跃迁矩阵更新指示变量,基于指示变量更新粒子状态,基于存在粒子数量与网格化的定位区域内的粒子数量比计算目标状态并对目标进行标记,适用被跟踪目标进出定位区域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1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249876.5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电导率分层海水中的海浪噪声特性分析方法,属于海浪噪声分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海浪感应电磁场的计算,往往假定海水电导率均匀分布,无法准确地对海洋环境电磁噪声进行分析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基于有限深电导率分层海水的海浪感应电磁场计算模型;S2、通过麦克斯韦微分方程和海水波动方程条件对海浪感应电磁场进行求解;S3、根据求解得到的海浪感应电磁场对海浪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噪声进行分析,推导单位幅度海浪磁噪声和电噪声的空间分布;S4、结合海浪谱分析不同海况下的海浪电磁噪声功率谱。本发明考虑海水电导率不均匀的特性,建立四层介质的海浪感应电磁场计算模型,对海浪电磁噪声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1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73979.8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F18/2135 , G06N3/0442 , G01C13/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多维EMD‑PSO‑LSTM神经网络的海浪信息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海洋信息预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未能利用多维数据集综合预测海浪信息及预测海浪信息计算时间长、计算量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采集海浪有效波高、波峰峰向和波峰周期三维信息数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将三维海浪信息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本征模态分量和剩余分量,对分解得到的三维数据序列进行PCA降维,筛选出影响海浪信息有效波高、波峰峰向及波峰周期的关键因子,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LSTM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构建LSTM模型;最终得到的海浪信息预测模型,可实现对海浪有效波高、波峰峰向和波峰周期的快速、高精度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9088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88067.8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海浪谱分析法和基于Canny算子的雷达图像几何阴影统计法相结合的海浪参数反演方法,属于海浪监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海浪信息反演技术用采的技术手段单一导致反演的海浪参数较少,获得的海浪信息的精度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将海浪谱分析法和雷达图像几何阴影统计法结合起来,可以在目标海域波浪浮标缺失或故障的情形下反演出有效波高、波峰峰向和波峰周期。利用试验场实测数据反演得到海浪信息,并与同海域内投放的波浪浮标数据进行实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海浪谱分析法和雷达图像几何阴影统计法相结合的海浪信息反演技术达到预期精度。本发明的海浪信息反演技术用采的技术手段合理且反演的海浪参数较多,从而获得的海浪信息的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8501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0596650.2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K9/00 , G06K9/62 , G01S13/931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辅助的车载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通过毫米波雷达模块和双目视觉模块获取目标雷达数据以及目标图像数据,对目标雷达数据和目标图像数据分别预处理后,搭建雷达与视觉信息融合模型,利用雷达与视觉信息融合模型对目标一致性进行判断,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