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2308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0348998.3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微透镜阵列与脉冲激光的弥散介质光学参数场重建装置及其重建方法,属于红外光学成像领域。目前缺少通过微透镜阵列测量光场信号的技术方法。基于微透镜阵列与脉冲激光的弥散介质光学参数场重建装置,数据采集处理系统(7)连接激光控制器(1)和三个微透镜阵列光场相机;激光控制器(1)连接激光头(2),激光头(2)和三个微透镜阵列光场相机围成的区域中心设置弥散介质(3)。基于微透镜阵列与脉冲激光的弥散介质光学参数场重建方法,包括介质边界出射辐射测量、近红外脉冲激光在弥散介质的传输计算、光学参数场重建环节。本发明实现对弥散介质光学参数场的重建,为近红外光学成像和红外探测技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842658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201216.2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C25/00
Abstract: 一种光场相机的几何标定方法,本发明涉及光场相机的几何标定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渐晕峰值点与微透镜中心不一致、预设模板操作复杂、计算量大及标定精度低等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一:使用光场相机对白色匀光板成像,获取光场原始白图像I;二:将白图像I的像素灰度值分别按行列加和,完成微透镜区域的初步划分;三:计算每个微透镜区域内各行列像素的灰度值之和,确定每个微透镜子图像的中心点;四:根每个微透镜子图像的中心点,依次检测并提取每个微透镜子图像的边缘特征点;五:根据相邻微透镜子图像的中心点和边缘特征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到每个微透镜的直径、间距及微透镜总体数目。本发明用于光场相机标定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78271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0887647.4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7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材料高温方向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及其应用,属于高温材料辐射特性测量领域,装置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阑、平面反射镜、离轴抛物面反射镜、可旋转平面反射镜、黑体炉、加热炉、电控转台、电控转台控制箱、温控箱和计算机;加热炉由铝制外壳、保温层、电加热组件、传热铜板、样片盖、内槽式水冷板和测温热电偶组成;本发明能够扣除背景辐射的干扰,无需真空腔体装置即可达到很好的测量效果,测量成本低。加热炉加热样片时温度均匀性好,加热炉对环境温度影响小,引入的环境误差小;最高温度可达1200K。光谱测量范围宽,可达0.4-20μm,测试时间短,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测试相对不确定度为1%。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174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907097.9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同时获取半透明材料温变导热系数及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涉及同时获取半透明介质温度相关导热系数及吸收系数技术。测量过程中使用某波长连续激光照射待测样品,借助探测器测量待测样本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响应以及透射辐射强度,最后通过逆问题求解技术间接得到待测样品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及吸收系数。本发明通过建立导热系数及吸收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半透明介质导热辐射耦合换热的正、反问题模型,在介质其他参数已知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微粒群优化算法同时反演得到半透明介质温度相关导热系数及吸收系数的方法。本发明适用于航天、国防和民用工业。
-
公开(公告)号:CN10504288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25359.8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碟式太阳能集热器热利用率的装置,包括凸透镜、支架、多碟聚光系统、斯特林发动机、聚光腔、吸热腔和吸热管,多碟聚光系统由多块抛物面反射镜和太阳光跟踪转动装置组成,多碟聚光系统上通过支架安装有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朝向太阳的开口由凸透镜密封,平行的太阳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汇聚成光斑,斯特林发动机内设有聚光腔和吸热腔,在聚光腔安装有若干吸热管,吸热管的小直径端位于凸透镜的聚光焦点上,吸热管内部填充有液态工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发生相变,高温传导至吸热腔进行能量转换,带动斯特林发动机做功产生电能或机械能。本发明使斯特林发动机两端都能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提高了太阳光吸收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1295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003478.X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59
Abstract: 半透明固体材料高温定向透射比的测量方法,属于固体材料高温热辐射特性的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不能从单一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中通过测量获得其多个高温定向透射比的问题。它将光源、光阑、加热腔和圆弧轨道沿光源的光轴布置;沿圆弧轨道移动探测器,使光源发射的光束经光阑的通光孔、光入射孔和光出射孔后,被探测器吸收,记录初始响应信号;将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放置到加热腔内,记录探测器由光出射孔及每个测量孔依次获得的第一探测信号;使光阑遮住光源发射的光束,记录探测器由光出射孔及每个测量孔依次获得的第二探测信号;计算获得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的高温定向透射比。本发明用于测量半透明固体材料高温定向透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369835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03477.5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半透明固体材料高温定向反射比的测量方法,属于固体材料高温热辐射特性的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不能从单一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中测量获得多个高温定向反射比的问题。它将光源、光阑、圆弧轨道和加热腔沿光源的光轴方向布置;沿圆弧轨道移动探测器使光敏面中心对准光源的光轴,记录探测器的初始响应信号;将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放置到加热腔内,转动探测器使其光敏面的中心对准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的反射面中心,记录探测器由每个测量孔获得的第一探测信号;使光阑遮住光源发射的光束,记录探测器由每个测量孔获得的第二探测信号,计算获得半透明固体材料样片在目标温度时的定向反射比。本发明用于测量半透明固体材料高温定向反射比。
-
公开(公告)号:CN10367612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410003379.1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基于卡塞格林反射原理的旋转式太阳能聚光方法,涉及一种可调节型太阳能高倍聚光方法。为了解决目前的现有太阳能聚集系统的光路的控制以及接收面的布置不够灵活的问题。建立聚集系统:设置二次镜与一次抛物面共享一个焦点,将接收面布置在二次镜的共轭焦点处;再将二次镜绕所述一次抛物面旋转,根据接收面需要设定的位置求取二次镜的结构参数,同时在保证二次镜能接收到所述焦点的所有聚集光线的条件下,基于几何光学原理求解所述二次镜绕一次抛物面旋转角度的最大值;在二次镜绕一次抛物面旋转角度的最大值的范围内调节接收面和二次镜使聚集系统的接受面能实时接收聚集能流。所述二次镜为双曲面或半椭球凹面。它用于太阳能高倍聚集能流。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057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64523.2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具有均匀管式太阳能吸热器热流密度场分布的玻璃罩及聚光系统,属于太阳能聚集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管式太阳能吸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场分布不均匀,运行中热应力高的问题。玻璃罩本体的内壁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壁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同一横截面处圆形与椭圆形中心重合,椭圆形长轴落在竖直轴上;具有上述均匀管式太阳能吸热器热流密度场分布玻璃罩的聚光系统包括玻璃罩本体、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和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管式太阳能吸热器设置在玻璃罩本体内,槽式太阳能聚光器设置在玻璃罩本体的下方,玻璃罩本体的中心在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的竖直中心线上。本发明均匀化管式太阳能吸热器的热流密度场分布,降低了管式太阳能吸热器热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608157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14665.6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用于固体材料高温热辐射物性实验的杂散辐射抑制装置及抑制方法,涉及一种杂散辐射抑制装置及抑制方法。它是为了抑制热辐射物性实验的杂散辐射。它的入射光入射至一号移动式消光筒,并所述经一号移动式消光筒消光后入射至位于加热室中的固体材料试样,经所述固体材料试样透射后入射至二号移动式消光筒,经所述二号移动式消光筒消光后入射至一号遮光屏,经所述一号遮光屏透射后入射至一号反射镜,经所述一号反射镜反射至二号反射镜,经所述二号反射镜反射至二号遮光屏,经所述二号遮光屏透射后入射至三号反射镜,经所述三号反射镜反射后入射至探测器的探测面。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固体材料高温热辐射物性实验中的杂散辐射抑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