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56970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10072012.5
申请日:2007-04-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以重氮树脂或多价金属离子溶液为交联剂,通过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超稳定的血管内支架抗凝血涂层,使其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a.血管内支架表面清洗:用几种有机溶剂分别超声清洗1~120min,然后,用水漂洗干净。b.氧化处理:H2O2煮沸1~120min,清水漂洗;KOH溶液蚀刻1~120min,大量清水冲洗干净。c.抗凝血涂层制备:将带正电的重氮树脂和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聚合物和/或其它聚阴离子溶液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交替沉积到材料的表面上,利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材料表面涂层,通过光化学反应使涂层内层间的离子键转变成共价键,得到超稳定的抗凝血涂层;或者将多价金属阳离子和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聚合物或聚阴离子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交替沉积到支架材料表面上得到稳定抗凝血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887367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610010217.6
申请日:2006-06-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61L27/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光化学交联凝胶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使其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的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a.将人工植入体浸泡在有机溶剂中超声清洗,干燥;b.在生物材料的表面上涂覆全氟磺酸;c.配制聚乙烯醇、重氮树脂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混合溶液,并将其涂布到生物材料的表面上;d.干燥后利用紫外光照射高分子涂层,通过光化学反应使涂层内高分子之间发生共价键交联。
-
公开(公告)号:CN1883721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10191.5
申请日:2006-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61L27/5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共价交联凝胶对人工植入体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使其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的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a.将聚阴离子和聚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交替沉积到人工植入体的表面上;b.配制含羧酸基团聚合物溶液或者是其与生物活性物质的混合溶液,并将其涂布到人工植入体的表面上,加入适量的多元胺和[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EDC)交联;c.用CaCl2(或BaCl2)和其它无机盐的混合溶液清洗人工植入体,水洗,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2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13194.6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容量拼图的空气源热泵电网调峰方法,在每个调峰周期内执行以下步骤:基于集群评估指标确定参与调峰的空气源热泵集群并向其发布集群调峰任务;参与调峰的空气源热泵集群根据接收到的集群调峰任务确定本调峰周期的集群调整量,如果所述集群调整量大于其包含的所有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可调容量之和,则调度其包含的全部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按照各自的可调容量进行本调峰周期的电网调峰,否则基于容量拼图调度其包含的各个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进行本调峰周期的电网调峰。本申请提供的电网调峰方法,基于容量拼图思想对空气源热泵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响应进行双层优化调度,能够实现精确地追踪负荷曲线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0431625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010217.6
申请日:2006-06-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61L27/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光化学交联凝胶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使其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的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a、将人工植入体浸泡在有机溶剂中超声清洗,干燥;b、在生物材料的表面上涂覆全氟磺酸;c、配制聚乙烯醇、重氮树脂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混合溶液,并将其涂布到生物材料的表面上;d、干燥后利用紫外光照射高分子涂层,通过光化学反应使涂层内高分子之间发生共价键交联。
-
公开(公告)号:CN1195796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34991.9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特征融合的微循环血管自动分割与量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数据制备与预处理;步骤二、强化特征融合网络模型设计;步骤三、微循环血管自动分割;步骤四、基于分割结果的血管直径量化。本发明提出的强化特征融合网络模型通过多尺度特征的融合和增强,实现了对微血管的精确分割。该模型通过有效的数据增强,在多样化的临床图像数据上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对比度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这使得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本发明通过分割结果进行的血管直径量化,能够精确测量微血管的直径,为临床微循环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