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4735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30968.X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磁脉冲成形的平板线圈,它涉及一种平板线圈。本发明为解决由于脉冲大电流通过平板线圈时会产生的焦耳热累积,高温导致平板线圈的绝缘材料失效,从而使平板线圈损坏,难以适用于批量生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两个方案,方案一中匝线与板状模具间隙设置,所述匝线螺旋缠绕成圆盘形,板坯设置在匝线与板状模具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匝线上套装有匝线用绝缘套,匝线外设置有绝缘加固块,绝缘加固块内加工有至少一条冷却通道。方案二与方案一不同之处匝线内加工有空腔,匝线的空腔为冷却通道。本发明通过冷却通道圈内通入制冷气体或制冷液体带走平板线圈在多次冲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从而有效辅助本发明降温。本发明用于磁脉冲成形工艺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014224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501304.0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异种金属板材的高速率变形连接方法与装置,属于塑性变形连接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板材磁脉冲连接技术存在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发明通过磁脉冲变形连接装置对置于感应电流通道中的螺线管线圈放电,该线圈电流使与之邻近的连接板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在连接板和感应电流通道形成的回路中流通。线圈电流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在螺线管线圈和连接板-感应电流通道串联回路的间隙内产生叠加而增强。这一增强磁场和连接板感应电流作用,使连接板受到法向向下的高强脉冲磁压力载荷作用,产生向下高速率变形和加速运动,进而与被连接板发生冲击碰撞。在冲击接触界面上发生了剧烈的剪切塑性变形,实现异种金属板材的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43334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14693.4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一种分区渐进成形双金属复合管的感应器,属于双金属管成形技术领域。为提高双金属复合管件分区渐进成形复合率以及双金属复合管件径向均匀性。圆柱体的中部加工有一个与两个圆台形凹槽相通的装配孔,装配孔所围成的区域为工作区,装配孔由大、小圆台形孔构成,大圆台形孔的小直径端与小圆台形孔的大直径端重合,且大圆台形孔的大直径端和小圆台形孔的小直径端分别位于装配孔的两端,设定大圆台形孔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为α,小圆台形孔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为β,大圆台形孔的轴向长度为L1,小圆台形孔的轴向长度为L2,装配孔的轴向长度为L0。本发明用于双金属管件的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967511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499102.3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17
Abstract: 一种测试材料冲击韧性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冲击韧性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摆锤式冲击实验机体积庞大,冲击初始能量不能任意调控的问题。圆筒与底座固定连接,导向座固定于圆筒内中部,刚性支撑板固定于冲头的上端面,驱动片固定于刚性支撑板的上端面,冲头的外侧套装有弹簧,线圈置于驱动片的上端面并固定于圆筒内,线圈的两引线段通过高压开关K与高压脉冲电容器组串联,橡胶垫板放置于线圈上表面,试样支撑架放置于底座上端面,且位于冲头正下方。先使高压脉冲电容器组充电完毕,接通高压开关,使瞬间强电流通过线圈,驱动片将带动刚性支撑板和冲头向下高速运动,缺口试样受到冲头冲击作用变形、断裂。本发明用于测试材料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3334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14693.4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一种分区渐进成形双金属复合管的感应器,属于双金属管成形技术领域。为提高双金属复合管件分区渐进成形复合率以及双金属复合管件径向均匀性。圆柱体的中部加工有一个与两个圆台形凹槽相通的装配孔,装配孔所围成的区域为工作区,装配孔由大、小圆台形孔构成,大圆台形孔的小直径端与小圆台形孔的大直径端重合,且大圆台形孔的大直径端和小圆台形孔的小直径端分别位于装配孔的两端,设定大圆台形孔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为α,小圆台形孔的母线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为β,大圆台形孔的轴向长度为L1,小圆台形孔的轴向长度为L2,装配孔的轴向长度为L0。本发明用于双金属管件的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806262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77239.4
申请日:2012-08-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轴向加载辅助磁脉冲管胀形的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磁脉冲管胀形的装置及方法。针对现有磁脉冲成形技术在进行管件的局部胀形过程中管壁变形不均匀、过度减薄以致破裂问题。丝杠导向块与长方形底板连接,上、下夹块与长方形底板连接,丝杠与丝杠导向块螺纹连接,两个推板上的凸块滑动设置在长方形底板的导槽内,丝杠的右端设置在与左推板固接的丝杠限位套内,弹簧设置在与两个推板固接的弹簧限位套内,线圈设置在右推板与夹具之间,线圈的两引线段固定在夹具上,线圈的两引线段通过电容器组串联在放电控制开关上,电容器组与供电电源串联;将管件套装在线圈上,施加轴向预紧力,放电成形后取出成形管件。本发明用于难成形管件的胀形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2744310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39093.4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双金属复合管的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它涉及复合管的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以解决复合双金属管采用冷成形法结合强度低,适用场合受限,采用热加工法投资大,生产工艺复杂及采用爆炸复合法危险性大问题。移动平口钳与底座固定板滑动配合,固定平口钳固定在底座固定板上,平口钳上固定管坯装夹块,丝杠与底座固定板连接,丝杠安装在移动平口钳上,支撑架与底座固定板固接,集磁器通过支撑架支撑,集磁器的外环面缠绕有磁力线圈,磁脉冲控制电路两个输出端与磁力线圈两端相连;对待复合管坯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内外管坯定位及装夹;第一步复合成形;后续渐进式复合成形;直至获得所需长度的双金属复合管。本发明用于双金属复合管的磁脉冲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056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58526.4
申请日:2010-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5/025 , B21J15/24
Abstract: 一种利用脉冲磁场力加载的半孔铆钉自冲铆接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半孔铆钉自冲铆接装置及方法。针对传统冲压自铆铆接工艺对铆接构件进行预冲孔,铆接工艺复杂、铆接质量差、效率低问题。冲头设置在应力波调制器的下方,凹模设置在电磁铆枪的正下方,控制箱控制低压电磁铆接装置的电磁铆接充电开关通断,控制箱与低压电磁铆接装置的高压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高压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用于控制低压电磁铆接装置的高频晶闸管放电开关通断。先对电容器组充电,再接通放电回路,电容器组放电,使驱动片受到轴向向下的脉冲载荷作用,应力波调制器放大后通过冲头作用于半孔自冲铆钉上完成自冲铆接。本发明装置和方法用于被连接件的自冲铆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38604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136930.4
申请日:2008-08-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利用脉冲磁压力提高金属薄壁筒形件圆度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薄壁筒形件圆度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筒形件校形方法存在的机构及模具复杂、不易操作、校形精度低、筒形件表面易磨损且存在残余应力、使用寿命低、密封困难、成本高、操作困难和不适于筒形零件小批量及多样化发展趋势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步骤一:将金属薄壁筒形件置于高精度校形模具中,磁脉冲加工线圈放于筒形件内;步骤二:利用高频脉冲电容器组对磁脉冲加工线圈放电,高强脉冲磁压力作用于筒形件上,筒形件发生高速的变形运动,并与模具产生冲击接触和贴模。本发明具有机构及模具简单、加工精度高、使用寿命高、成本低和适于筒形零件小批量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199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39221.9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1D2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液成形极限应变状态模具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金属板材塑性成形制造技术领域,结构部分包括储液室、仿形压边圈、电极组件和脉冲放电设备,设置带有试样凹槽的仿形压边圈,用于电液成形(含电脉冲触发含能材料成形)的单向拉伸到平面应变状态的极限变形试验。在仿形压边圈的成形区居中仿形加工出试样的形状;在压边圈工作面上加工出凹槽用以定位及限位,由此试样两侧相对于仿形压边圈加工区侧壁保留极小的间隙。基于上述两种结构特征,将液体介质的压力作用于试样变形区,有效防止液体介质喷出并使得试样变形区不受驱动板摩檫力的作用,从而得到更加准确且重复性较高的单向拉伸/平面应变极限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