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5903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23825.6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02F9/00 , C02F3/28 , C02F3/301 , C02F11/04 , C02F2001/007 , C02F2301/043 , C02F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和固废资源化领域,是一种高效利用污泥中碳源的污水处理工艺。本发明通过将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后的沼液回流,调控系统氨氮浓度以促进乙酸利用型产甲烷菌系统向氢利用型产甲烷菌系统转化,充分利用CO2/H2产甲烷途径,节省以短链脂肪酸(乙酸等)为代表的有机碳源。同时,利用厌氧消化系统产生的沼气对沼液进行氨氮吹脱,降低沼液中氨氮浓度并实现沼气的净化,用水或酸性溶剂吸收氨气,以氯化铵或硫酸铵的形式进行回收。氨氮吹脱后富含短链脂肪酸的沼液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中,补充反硝化阶段的碳源,促进脱氮除磷。沉淀池出水中所剩余的NO2?/NO3?,进入稳定运行的甲烷厌氧氧化反应池,以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为碳源来实现深度脱氮。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92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75105.7
申请日:2015-08-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固废资源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土地利用的资源化处理工艺。主要步骤为:将高含固厌氧消化后污泥置于经1~2个SRT驯化后的微好氧反应器中,提供中温、微量供气及缓慢搅拌的运行条件,使沼渣在4-8天内有机物进一步降解、植物毒性降低,土地利用性能大幅度提升。该技术改善了传统的污泥高温好氧消化或好氧堆肥工艺的技术缺陷,以较高的效率及较低的能量输入(中温或常温、微量供气及缓慢搅拌条件)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及资源化,由于停留时间短、进料含固量高、条件不苛刻,本发明不仅反应器造价相对低,而且运行费用低,在节能的前提下,短期内可以获得用于土地利用的稳定物料。本工艺效果及优势明显,有实现设备化及推广的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39950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42942.2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属环境催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负载铁多相光Fenton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污泥与铁盐以一定比例混合并干燥后,通过空气氛350oC煅烧3-5h,将铁氧化物通过Si-O-Fe键负载在污泥载体上,形成由Na、Mg、Al、Si、P、S、K、Ca、Ti、Cr、Mn、Ni、Cu等元素构成的多孔结构负载铁多相光Fenton催化材料。该技术利用污泥作为天然载体的优势,既成功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富含的多种无机成分和固体有机物,使制得的污泥负载铁多相光Fenton催化材料光催化范围扩展到可见光,且催化活性较负载于污泥前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该技术制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行,易于规模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01139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90370.6
申请日:2012-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潜水射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内设有滤池填料部分和滤料层,生物滤池上端设有进水管,生物滤池下端设有出水管,所述生物滤池顶端安装有桥架,桥架上安装有通过吊升链条固定的潜水射流曝气机,潜水射流曝气机的主机安装在滤池填料部分的下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气液混合效果,实现均匀布气,提高氧利用率,为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创造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提高出水处理效果,节约空间和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01557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87662.5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快速启动方法。厌氧发酵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化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利用,但是由于产甲烷菌对环境要求较高,世代周期较长,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阶段一般需要3-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本发明针对城市污泥的厌氧发酵提出一种快速的启动方法,启动过程仅需约50d,产气及甲烷含量正常且无挥发性脂肪酸积累。具体过程为:厌氧反应器中加入厌氧污泥作为接种泥,加入量占反应器有效容积的10-15%,每日投加物料且不出料,投加策略为计算出每天反应器中的“有效微生物量”,每天按照基质和有效微生物量的投配比恒为10%启动发酵系统,试验证明本方法可实现污泥厌氧反应器快速稳定的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49918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28899.6
申请日:2011-10-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斑顠体虫大量培养的方法,属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取大米加入于蒸馏水中,使大米与蒸馏水的重量体积比为2-3g/100mL,将大米与蒸馏水混合液放入55-65℃的水浴锅中,水浴浸泡1-2小时,弃去底部沉淀的大米,经超声波破碎,24小时静置后,取其上清液,调节pH值至6-7。将该饵料溶液加入于无菌培养皿中,每毫升蒸馏水中投加40-100μL所述饵料溶液。并置于25℃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9天后,培养皿中红斑顠体虫的密度可达150-250ind/mL。本发明饵料来源广泛,制作过程简单可行,使用方便,且具有较好的培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35418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11417242.5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净化分离厌氧铵氧化菌的装置,包括旋流沉淀池和菌种循环组件,旋流沉淀池包括上部的分选区、中间的椎面连接部、下部的集菌斗、进水口、排水口、中空转轴、螺旋桨叶、抽菌口、减速箱、驱动装置、回流管;旋流沉淀池利用池体中心的空心转轴上布置的螺旋搅拌浆叶,污水切向进入的旋流配合螺旋搅拌浆叶的旋转带动力,使池体中的污水形成涡螺流态,实现菌种上附着的杂菌、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剥离和粒径较大厌氧铵氧化菌的筛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厌氧铵氧化反应传质效率、增加了反应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脱氮负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4166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1184885.7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传递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厌氧消化装置与方法,以传统厌氧消化反应器为主体,构建外加微电压的微生物电解池,并通过固定化的导体材料优化系统电子传递,建立高效电子输出‑传递‑消耗的厌氧消化产甲烷通路。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厌氧消化长周期、低甲烷产率的瓶颈问题,提高了厌氧消化的效率,促进了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顺利进行,强化有机物降解的同时提高了产甲烷速率和甲烷在沼气中比例,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44166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184885.7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传递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厌氧消化装置与方法,以传统厌氧消化反应器为主体,构建外加微电压的微生物电解池,并通过固定化的导体材料优化系统电子传递,建立高效电子输出‑传递‑消耗的厌氧消化产甲烷通路。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厌氧消化长周期、低甲烷产率的瓶颈问题,提高了厌氧消化的效率,促进了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顺利进行,强化有机物降解的同时提高了产甲烷速率和甲烷在沼气中比例,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047979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610637795.6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后处理深度提高醋糟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的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化领域。步骤包括:醋糟厌氧发酵:以取自稳定运行的中温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出料启动醋糟厌氧发酵系统,以鲜醋糟进料,水浴保持35℃,进行间歇搅拌,SRT为10 d。微生物后处理:将厌氧发酵后醋糟进行固液分离,剩余固体与微生物按10~50:1的比例混合均匀,于35℃处理24 h。过程采用间歇微曝气,溶解氧浓度为0~0.4 mg/L。二次厌氧发酵:将处理后的醋糟回流至醋糟厌氧发酵系统,进行二次发酵(或直接进入下一个厌氧发酵系统二次发酵)。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后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醋糟等纤维类原料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实现醋糟的深度降解和资源化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