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两栖矢量推进器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4406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99064.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空间两栖矢量推进器属于空间两栖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支撑机架;和支撑机架上形成的球形槽形成球面副的无轴水下推进器;带动无轴水下推进器转动的矢量推进控制装置;空中推进装置,空中推进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机架内的空中螺旋桨、一端和空中螺旋桨螺纹连接的螺旋桨轴以及和螺旋桨轴穿过无轴水下推进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限位块;设置在上机架内的推进转换装置,通过推进转换装置实现空中和水下推进的转换;设置在上机架内的螺旋桨固定装置,通过螺旋桨固定装置对收回在上机架内的空中螺旋桨进行固定或松开;以及设置在下机架内的水密接插件,通过水密接插件实现推进器信号及能源的传输。

    一种用于AUV无线充电的动态对接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548935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179359.0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AUV无线充电的动态对接平台属于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AUV水下作业时间短、能源补给复杂、寿命短、存在安全隐患、成本高以及对AUV性能要求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动态对接平台主体;对称设置在所述动态对接平台主体末端的姿态调整装置;和AUV主体连接的连接锁紧结构,所述连接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态对接平台主体上的旋转对心锁紧装置以及设置在待充电的AUV主体上的锁紧插销装置,所述锁紧插销装置和所述旋转对心锁紧装置配合锁紧;无线充电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动态对接平台主体上的电控装置,通过所述电控装置接收信号并控制整个动态对接平台动作。

    一种母船悬挂式水下AUV回收补给站

    公开(公告)号:CN11548970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79196.6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母船悬挂式水下AUV回收补给站属于水下无人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AUV持续续航时间短以及AUV蓄能时容易晃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补给站框架;设置在补给站框架一侧的声光联合导引系统;补给站抗扰动机构,补给站抗扰动机构具有十字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转动副;补给站通过补给站抗扰动机构与母船连接,设置在补给站框架上的AUV固定及释放系统,通过AUV固定及释放系统对进入到声光联合导引系统末端的AUV主体进行夹持固定或释放,AUV固定及释放系统为对称设置的同步运动的连杆夹紧机构;以及设置在补给站框架上的AUV应急推出机构,AUV应急推出机构设置在声光联合导引系统末端,AUV应急推出机构提供AUV后退时轴向推动力。

    一种直升机及弹射逃生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5874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1119861.0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升机及弹射逃生缓冲装置属于直升机逃生装置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直升机在遇到坠毁时弹射过程复杂、安全系数低以及防护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直升机包括:机体;和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的驾驶舱;设置在所述机体和驾驶舱的连接处实现机体和驾驶舱连接或脱离的连接保护装置;以及设置在驾驶舱上靠近机体和驾驶舱的连接处一端的分离缓冲装置,通过所述分离缓冲装置的火箭弹射器和降落伞的作用降低驾驶舱降落以及着陆的速度。

    一种可重构空潜两栖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0861454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98789.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重构空潜两栖机器人属于空间两栖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实现矢量推进及重构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电控模块,电控模块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外轮廓为方体的电控单元,四个电控单元两排两列排列,相邻两个电控单元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控单元作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电控单元靠近四组电控单元中心线的一侧边通过一组机器人关节连接并绕该侧边转动配合;以及四组空潜两栖矢量推进器单元,每组空潜两栖矢量推进器单元分别通过一组机器人关节和一个电控单元转动配合,和同一组的两个电控单元配合的两组空潜两栖矢量推进器单元绕外侧相邻的两个侧边转动;通过四组空潜两栖矢量推进器单元提供空中飞及水下动力。

    一种可矢量推进的水空两栖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08168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98624.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矢量推进的水空两栖机器人属于水空两栖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实现机器人矢量推进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可矢量推进的水空两栖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采用NACA翼型主体;通过推进固定装置对称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端两侧的两组水空两栖矢量推进器,通过所述水空两栖矢量推进器提供机器人本体水上和空中的矢量推进力;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本体前端的摄像装置;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下端面的两个油囊单元,通过油囊单元的体积变化调整水空两栖机器人所受浮力。本发明具有水下及空中两种运动模式,采用矢量推进提高了机器人灵活性,且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维护,降低了技术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