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101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948050.2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7/416
Abstract: 一种基于介孔In2O3‑NiO敏感材料的三乙胺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由外表面带有金电极的Al2O3陶瓷管衬底、涂覆在衬底外表面的介孔In2O3‑NiO敏感材料和置于衬底内的镍铬加热线圈组成。本发明利用Ni‑MOF为模板,通过将Ni2+与In3+交换,将Ni‑MOF转化为In/Ni‑MOF可以防止在煅烧过程中对Ni‑MOF多孔网状骨架和分级结构的破坏。介孔In2O3‑NiO中空复合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55.5m2g‑1),可为VOCs分子提供足够的渗透途径,最大化活性位点,增强VOCs捕获能力,使传感器灵敏度大幅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04964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0278912.5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Cu7S4‑CuO分等级结构微米花敏感材料的硫化氢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传感器结构是由市售的带有2个环形金电极的Al2O3绝缘陶瓷管、涂敷在环形金电极和Al2O3绝缘陶瓷管上的半导体敏感材料、以及穿过Al2O3绝缘陶瓷管的镍铬合金加热线圈组成。本发明利用硫代乙酰胺合成出Cu7S4‑CuO分等级结构微米花半导体敏感材料,实现了气敏特性的较大飞跃。该传感器对硫化氢表现出卓越的选择性、高灵敏度(156–50ppm)和低的检测下限(1.8–50ppb),且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和快的响应恢复时间。本发明器件工艺简单,体积小,适于大批量生产,在检测硫化氢污染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4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18352.6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7/407
Abstract: 一种以(Ni1‑xFex)‑MOF(0≤x≤1)为敏感电极的K2Fe4O7基混成电位型室温NO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其在室温条件下可以检测ppb级浓度的NO,用于医学诊疗中哮喘的在宅、便捷检测。传感器由K2Fe4O7基板、Au参考电极和(Ni1‑xFex)‑MOF敏感电极组成,参考电极和敏感电极彼此分立且对称地制备在K2Fe4O7基板上表面的两端。本发明中采用K2Fe4O7材料作为传感器的离子导电层,并使用高电化学催化活性的(Ni1‑xFex)‑MOF材料作为敏感电极,通过改变基板种类来增大基底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实现混成电位型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在室温环境检测NO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28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5746.0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量子产率的稀土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材料技术领域。其为掺杂Tm3+的NaErF4纳米发光核基质外包覆NaLuF4惰性壳的结构,壳层厚度在4~5nm之间,具有纳米晶微观形态;纳米发光核发光离子为Er3+离子,NaErF4纳米发光核基质中掺杂的Tm3+作为能量捕获中心加强Er3+的发光能级,NaErF4纳米发光核基质中Tm3+的掺杂摩尔浓度为0.5~5.0%。本发明以构成材料的纳米发光核以及惰性壳为切入点,通过对最佳惰性壳的选择以及能量俘获中心离子的引入对稀土荧光纳米材料的发光特性进行优化,解决了当前稀土荧光纳米材料量子产率低、发光效率不高的诸多问题,制备出了一种高量子产率的稀土荧光纳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97526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332131.2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基于谷胱甘肽金簇(GSH‑AuNCs)和银离子检测系统的农药秋兰姆(Thiram)浓度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该试纸条负载有谷胱甘肽金簇和银离子。根据谷胱甘肽金簇与银离子的荧光聚集发光增强效应,浸泡有金簇和银离子混合液的试纸在紫外灯下显示出明亮的粉黄色,而在滴加不同浓度的农药秋兰姆溶液之后,由于秋兰姆和银离子的特异性结合,荧光强度会被秋兰姆猝灭,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试纸会逐渐变成蓝色。本发明基于上述原理建立的试纸条能够快速检测秋兰姆,其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为农药浓度残留的即时快速测试提供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98805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87106.0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一种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界面诱导Fe2O3纳米粒子敏感材料的丙酮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由外表面带有两条平行、环状且彼此分立的金电极的Al2O3陶瓷管衬底、涂覆在Al2O3陶瓷管外表面和金电极上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界面诱导的Fe2O3纳米粒子敏感材料、置于Al2O3陶瓷管内的镍镉加热线圈组成。本发明实现了器件对丙酮灵敏度的提高,且对器件的检测下限进行了改性,降低了器件的工作温度且具有快速的响应恢复速度和良好的重复性,为石墨烯和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复合材料提供了新依据;该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重复性好、相应回复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13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402869.8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苯环骨架的细胞脂滴荧光成像探针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成像技术领域。该荧光成像探针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或环己基,其中以R为环己基的荧光成像探针Ph-Red效果最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荧光成像探针在特异性标记细胞中脂滴或可视化细胞中脂滴形态和分布中的应用。实验证实本发明的探针Ph-Red是一种具有超高染色选择性、较高亮度、稳定性和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较低细胞毒性等特点的脂滴荧光探针,应用前景巨大。
-
公开(公告)号:CN11061818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83791.X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7/407
Abstract: 一种以La2CuMnO6为敏感电极的Ce0.8Gd0.2O1.95基混成电位型丙酮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传感器依次由带有Pt加热电极的Al2O3陶瓷板、Ce0.8Gd0.2O1.95基板、Pt参考电极和La2CuMnO6敏感电极组成。参考电极和敏感电极彼此分立且对称地制备在基板上表面的两端,基板下表面与带有Pt加热电极的Al2O3陶瓷板粘结在一起。本发明以高电导率固体电解质材料Ce0.8Gd0.2O1.95作为离子导电层,利用具有高电化学催化活性的La2CuMnO6为敏感电极,达到提高丙酮检测上限的目的,可在中温区域检测丙酮。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3235.0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羟基自由基双信号传感的手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传感技术领域。包括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合成、亲水性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制备、氧化态钼基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手性纳米复合材料UCNPs@L‑POM的制备等步骤。本发明利用L‑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剂和手性配体,将氧化态钼基多金属氧酸盐还原并包覆在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形成UCNPs@L‑POM手性纳米复合材料。在羟基自由基的存在下,复合材料中的Mo4+被氧化成Mo5+,产生的吸收将上转换发光猝灭。同时,L‑半胱氨酸的解离导致圆二色信号的降低,使得该复合材料能够产生针对羟基自由基的上转换发光/圆二色双信号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16100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727579.6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三硝基甲苯(TNT)即时视觉检测的激发正交型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开发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OUCNPs(NaErF4@NaLuF4@NaYF4:20%Yb,2%Er@NaLuF4)荧光探针,NaErF4核内100%的高浓度Er3+掺杂,在808nm激光激发下,显示近单色的红色发射;在980nm激光激发下,显示深绿色发射。本发明制备的OUCNPs@PEI自参照荧光探针,可以对溶液中的TNT进行定量分析,检测限为3.04μM;将其制备成试纸,可以实现TNT的原位即时检测并同时进行成像显示,有利于现场筛查,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