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3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64889.0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APO‑11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SAPO‑11分子筛中掺杂Co,Co掺杂会影响分子筛内部硅、铝之间的配位,进而改变分子筛中B酸的性质,Co取代铝原子进入SAPO‑11骨架,形成酸中心,增强酸强度;并且Co掺杂能够分散晶体骨架中的硅原子产生新酸位,能够增加总酸位浓度,从而提高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高异构体的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19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9253.0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羰基化‑除水双功能催化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羰基化‑除水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改性八元环孔道结构硅铝分子筛具有二甲醚羰基化能力,改性金属氧化物具有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能力,将二者通过硅烷偶联剂偶联形成羰基化‑除水双功能催化剂前驱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将其于H2‑N2混合气中活化后用于合成气经二甲醚制乙酸甲酯的工艺时,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体系中存在以及生成的副产物H2O对羰基化反应的不利影响,保证改性八元环孔道结构硅铝分子筛的羰基化活性,实现二甲醚到乙酸甲酯的高效转化;且不需要额外提高体系温度,不存在能耗大、分子筛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41937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711144717.3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燕麦生物碱D及二氢燕麦碱D的分离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色谱柱为以环糊精为固定相的手性色谱柱,其流动相由体积比为25~30∶70~75的有机相和水相组成,有机相为甲醇、乙醇、乙腈或四氢呋喃,水相以水为溶剂并含有0.1~1%体积百分比的缓冲剂和0.1~1%体积百分比的pH调节剂,该缓冲剂为磷酸三乙胺盐、乙酸三乙胺盐、三乙胺,该pH调节剂为冰醋酸或磷酸;其自动进样量为0.5uL,上述流动相流速为0.5‑1.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本发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以及适当的测定条件,为准确的完成燕麦生物碱D及其加氢产物‑二氢燕麦碱D的分析分离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94193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44717.3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燕麦生物碱D及二氢燕麦碱D的分离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色谱柱为以环糊精为固定相的手性色谱柱,其流动相由体积比为25~30∶70~75的有机相和水相组成,有机相为甲醇、乙醇、乙腈或四氢呋喃,水相以水为溶剂并含有0.1~1%体积百分比的缓冲剂和0.1~1%体积百分比的pH调节剂,该缓冲剂为磷酸三乙胺盐、乙酸三乙胺盐、三乙胺,该pH调节剂为冰醋酸或磷酸;其自动进样量为0.5uL,上述流动相流速为0.5-1.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本发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以及适当的测定条件,为准确的完成燕麦生物碱D及其加氢产物-二氢燕麦碱D的分析分离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8487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210924419.0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磁铁氧体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吸波材料。本发明通过非磁性金属离子的掺杂来减弱磁性离子之间的耦合作用,降低了材料的矫顽力,极大提高了饱和磁化强度,对高频和甚高频信号有良好的衰减作用;且通过适当的元素掺杂来调节材料的电磁参数和磁晶各向异性场等性能,极大提升了吸波性能和有效吸收带宽。实施例结果表明,该吸波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高达78.79emu/g,最小反射损耗为‑51dB,最大吸波频率为14.6GHz,反射损耗值低于‑10dB(>90%的电磁波吸收率)的最大频宽为10.8GHz。
-
公开(公告)号:CN1187189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81197.6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吸附‑脱附可控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柴油脱硫中的应用。本发明以SbTeBi热电材料为衬底,在衬底单侧表面沉积金属膜,再将表面具有金属膜的衬底进行热处理,通过控制热处理的气氛和温度控制吸附中心中金属元素的化学价态分布,进而得到对有机硫吸附性能优异的吸附‑脱附可控吸附剂。本发明利用热电材料的开关特性控制吸附中心的配位环境,进而控制有机硫在吸附中心上的吸附‑脱附状态。本发明提供吸附剂可在常温下深度脱除柴油中的有机硫,吸附‑脱附循环性能十分稳定,并且具有对有机硫吸附‑脱附可控的特性,可实现有机硫与柴油多种经济产物的无损分离,经济效益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3597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639819.6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古雷石化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ε‑己内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ε‑己内酯为单体,铁基化合物为催化剂,烷氧基化合物为引发剂,在超声或微波外场或双场作用下,通过一定气氛保护,采用恒压滴液持续进料,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制备聚己内酯。本发明的特点在于:(1)相比于工业化的锡类催化剂,所使用的铁基络合物催化剂更为绿色、无生物毒性;通过铁盐络合有机配体,改变有机配体种类能有效调控铁基催化剂活性,能有效制备出具有低分散度和高分子量的聚己内酯;(2)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均匀、反应速度快,单体转化率高,有效控制分子量分布;(3)超声作用可促进自由基转移,有利于活性自由基的聚合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8699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690843.X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β‑MnO2在催化甲醛脱氢中的应用,属于甲醛脱氢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β‑MnO2在催化甲醛脱氢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过渡金属氧化物MnO2的晶型进行优化调控,提供了一种β‑MnO2在催化甲醛脱氢中的新应用,增强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氢气产率。进一步地,本发明将β‑MnO2与C共同应用于甲醛产氢,甲醛产氢是水相反应,β‑MnO2与C的混合催化剂会形成浆液状,两相催化剂C和β‑MnO2会发生碰撞,碰撞界面的混合碳能调控β‑MnO2表面的电子分布,影响活性位点对甲醛中间体的吸附,使得催化剂性能进一步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970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19058.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Pd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醛类氧化酯化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Pd基催化剂,载体包括γ‑Al2O3和含钴化合物,活性成分为Pd。本发明以高比表面积的载体γ‑Al2O3为基础,在保证比表面积的同时,引入能提供弱碱性位点且能与Pd形成较强相互作用的含钴化合物,使单金属钯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将其应用于MAL一步氧化酯化制备MMA的反应中,MAL的转化率和MMA的选择性高。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催化MAL一步氧化酯化制备MMA,MAL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3.8%,MMA的选择性能够达到51.8%。
-
公开(公告)号:CN11424746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1460900.0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VOCs的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核层为选自13X,HZSM‑5,Hβ、3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分子筛,壳层为过渡金属硅酸盐化合物和第二活性金属,其中过渡金属选自Ni、Co中的一种,第二活性金属为Fe、Cu中的一种,壳层过渡金属硅酸盐为片状结构的纳米材料,自组装成3D花状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得的核壳催化剂用于一段式等离子体技术处理VOCs,不仅活性优异,同时稳定性良好,极大的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