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电子辐照处理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853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9952.0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粉体电子辐照处理装置,涉及到材料加工领域。设有带有加热炉的主腔体,主腔体竖直设置,主腔体的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中间采用圆锥段过渡,形成圆柱型腔体;主腔体的顶盖上安装有用于透过电子束的电子辐照钛窗、尾气排出口及进料口;主腔体的上部大直径端的侧边安装有内置冷却装置的进出风管以及辅助工作气口,主腔体底部安装有带有搅拌桨、排料口以及工作气进口的双层底;安装件与主腔体间采用密封连接;采用工作气将粉末吹起并保持其流化状态,在辐照过程及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粉末始终保持流化悬浮状态,避免粉体在辐照中热量堆积或在后续的热处理中烧结团聚。辐照处理中粉末粉体热量容易导出,可采用较大电子束流辐照,工艺适用性广。

    一种粉体CVD合成炉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827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0117.4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粉体CVD合成炉,涉及到材料合成领域。包括反应原料预热器、气体混合器、加热炉膛、沉淀冷却罐及过滤器;CVD反应原料在原料预热器中预热,使其达到或接近粉体合成工艺温度,后在气体混合器中均匀混合并产生反应形成粉体,混合后的原料气体到加热炉膛继续加热反应完全,尾气携带生成的粉体到沉淀冷却罐冷却,形成的粉末沉降;最后再经过滤器滤下剩余粉末并排空;采用先将反应原料单独汽化、预热至反应工艺温度,再让反应原料气体在反应工艺温度下混合反应形成粉体。原料在混合反应时不与加热的高温部件接触,避免原料在高温部件沉积,原料利用性好,通过控制原料进入流量,即可调整原料混合比例及反应原料高温停留时间,工艺适用性好。

    一种硅胺基团交换法制备氮化硅超纯粉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385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00405.X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硅胺基团交换法制备氮化硅超纯粉体的方法,涉及材料领域。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Z)与SiCl4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将SiCl4中Cl原子以副产物(CH3)3SiCl方式从反应体系中去除,HMDZ与SiCl4在有机溶剂中形成[Si(NH)2]m[Si(CH3)3]n聚合物;后者在NH3以及加热的作用下形成Si(NH)2(s)硅胺前体沉淀,最后将硅胺前体沉淀加热分解形成超纯Si3N4粉体。合成过程条件温和,避免高压合成条件。通过调整HMDZ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以及SiCl4的通气速率,可直接控制最终的氮化硅粉体的粒径,调整方便。成本低,产品纯度高。

    一种先驱体转化陶瓷纤维的热解撑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804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0045.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先驱体转化陶瓷纤维的热解撑丝装置,涉及陶瓷纤维加工领域。用于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陶瓷纤维过程中的整卷先驱体纤维在支撑作用下进行热解,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热解纤维。该装置采用4根支撑杆支撑纤维进行热解,并通过增加由剪刀形状的连杆组成的菱形四连杆机构,对支撑杆提供支撑,菱形四连杆机构支撑的支撑杆可以在保证纤维卷收缩的过程中,支撑杆产生一定位移,这种位移可以让纤维在支撑杆上产生移动,从而避免上下两点支撑的方法中支撑点处纤维不发生移动而弯曲定型的问题。

    一种直接雾化烧结氮化硅粉末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511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0447.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接雾化烧结氮化硅粉末的装置,涉及先驱体法陶瓷加工领域。由倾斜放置的旋转热解管、进料头、出料仓以及加热炉组成。熔融聚碳硅烷、辅助氮气以及氨气由进料头引入旋转热解管,在旋转热解管中聚碳硅烷雾化、交联、热解成氮化硅粉末,最终排出旋转热解管并收集在出料仓中。该装置可将常温液态或高温可熔融的聚碳硅烷(PCS)加热熔融后雾化成液滴,再与氨气迅速反应固化,固化后的氨交联PCS粉体在旋转炉中缓慢升温,继续在氨气中发生脱碳、热解、结晶反应,最后转化成氮化硅粉体。

    一种低含氧高纯度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195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958994.8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含氧高纯度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有机溶剂熔融碱金属,滴加二甲基二氯硅烷生成聚二甲基硅烷;用无水醇反应剩余反应物,过滤除去溶剂;清洗碱金属氯化物和氢氧化物,过滤得到粗聚二甲基硅烷;抽真空除去水分和硅氧烷,得到精聚二甲基硅烷;常压高温裂解聚二甲基硅烷收集馏分;馏分常压高温合成聚碳硅烷。本发明对聚二甲基硅烷抽真空除去水分和硅氧烷,降低聚二甲基硅烷的含氧量;对聚二甲基硅烷在高温下裂解收集馏分合成,降低聚碳硅烷的支化度、碱金属和游离态碳含量的含量,保证聚碳硅烷的高纯度。制备的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600~1500,氧含量0.05wt%~0.6wt%,碱金属含量低于25ppm。

    一种Si-O-C陶瓷柔性基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108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061248.2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Si‑O‑C陶瓷柔性基板的制备方法,涉及陶瓷基板。将连续无机纤维平纹布裁剪,形成样品A;将样品A平铺于平板上,密封,抽真空得样品B;将有机硅树脂溶于溶剂中,得有机硅树脂溶液C;在保持样品B一端抽真空的状态下,用导管导入有机硅树脂溶液C,浸润纤维布,浸润后,将连通树脂的一端封闭,形成样品D;对样品D抽真空,使溶剂挥发,直至树脂定型,停止抽真空,得板状固体E,再置于鼓风烘箱中,升温,有机硅树脂于热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生交联,形成Si‑O‑Si键,得交联产物F;将交联产物F置于管式炉中,升温,冷却至室温,得热解产物G,即为Si‑O‑C陶瓷柔性基板。

    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2202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365725.0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涉及陶瓷纤维。利用速干胶将陶瓷纤维粘结于硬纸框上,使陶瓷纤维拉直固化;制备包埋模具,将纤维连同硬纸框放入模具中,再将树脂导入模具;树脂固化后将包埋端连同模具切割得试样,抛光;当试样包埋深度低于1mm时,在抛光后将包埋端与最初的被切割部分利用速干树脂粘结;未包埋端的纸框两侧用明火烧断,上端纸框根据纤维数量平均切割,而后再利用与切后纸框面积相当的硬纸板粘结加强。先将包埋端固定在试验机下夹具上,而后将加强段固定在试验机上夹具上;进行单丝拔出实验;记录试验机给出的每一次拔出力值;观察拔出端形貌,测量单纤维最大拔出长度;计算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

    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220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65725.0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陶瓷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涉及陶瓷纤维。利用速干胶将陶瓷纤维粘结于硬纸框上,使陶瓷纤维拉直固化;制备包埋模具,将纤维连同硬纸框放入模具中,再将树脂导入模具;树脂固化后将包埋端连同模具切割得试样,抛光;当试样包埋深度低于1mm时,在抛光后将包埋端与最初的被切割部分利用速干树脂粘结;未包埋端的纸框两侧用明火烧断,上端纸框根据纤维数量平均切割,而后再利用与切后纸框面积相当的硬纸板粘结加强。先将包埋端固定在试验机下夹具上,而后将加强段固定在试验机上夹具上;进行单丝拔出实验;记录试验机给出的每一次拔出力值;观察拔出端形貌,测量单纤维最大拔出长度;计算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

    一种碳化硅/碳化钛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3055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617739.9

    申请日:2010-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碳化钛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提供一种碳化硅/碳化钛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二氯二茂钛和超支化聚碳硅烷加入溶剂中得溶液;将所得溶液中的溶剂脱除,剩余物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裂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即得碳化硅/碳化钛复相陶瓷。解决了现有的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化硅/碳化钛复相陶瓷过程中,因为引入氧而导致的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下降的问题,所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碳化硅/碳化钛复相陶瓷产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