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52250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1026889.0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探针的构建及对核酸内切酶检测的逻辑运算方法,构建步骤为:分别制备金银核壳纳米立方体溶胶和四面体结构DNA分子溶液,并将Au@AgNCs溶胶固定于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表面;将所述四面体结构的DNA分子溶液滴加到固定有Au@AgNCs溶胶的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表面,室温下进行孵育、洗涤、吹干,得到所述基于四面体结构DNA分子的识别探针。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探针可用于对MicroRNA‑21和核酸内切酶(KpnI和StuI)检测的逻辑运算。与银纳米立方体相比,Au@Ag NCs具有相似的等离子体特性且结构更佳稳定;与一维结构的单链DNA分子以及二维结构的发夹型DNA分子相比,三维结构的四面体结构DNA具有更好的刚性以及结构稳定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14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02133.7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生物传感器为包括一金-银等离子体卫星结构组装体。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金球纳米颗粒;(2)制备表面修饰DNA的金纳米探针;(3)制备银球纳米颗粒;(4)制备表面修饰DNA的银纳米信标;(5)组装形成金-银等离子体卫星结构组装体。本发明利用活性端粒酶能够将端粒酶引物链延长,其延长部分与金纳米探针表面的DNA碱基互补配对,从而拆分金-银等离子体卫星结构组装体,导致组装体等离子散射光谱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端粒酶浓度与红移量呈线性相关性,从而构建可应用于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生物传感器,对许多癌症的及时发现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889001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410091044.X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未来负载预测的自适应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利用马尔科夫链来预测下一时刻网络的负载,由此自适应调整触发负载均衡方法的门限以及进行接入控制的方法模型;该方法通过网络之前的负载状况由经过本发明定义的转移概率,计算出未来时刻处于轻载或重载的概率,由算出的概率根据本发明定义的负载效益函数,计算出该网络未来的负载效益值。当网络中有用户请求切换接入或新发起接入请求时,优先选择负载效益值小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接入,从而使得整个异构网络的负载均衡,有效地减少了切换的掉话率和接入阻塞率。同时,如预测到未来负载轻载概率大,就动态提高触发负载均衡方法门限,避免网络执行不必要的负载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0524184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08056.X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1/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G-四联体形成的单颗粒SPR探针的制备和应用。基于贵金属(金、银等)纳米颗粒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比表面积和SPR高灵敏性,采用可与钾离子特异结合的端粒Aptamer对贵金属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简单、方便的构建了可高灵敏检测钾离子并实时监测G-四联体形成过程的单颗粒生物探针。特异性结合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暗场显微镜(DFM)和散射光谱仪联用下的单个贵金属纳米颗粒的SPR光谱峰移动量来表征。此探针具有实时检测的功能,且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等优点。此外,可通过数据拟合分析得到形成G-四联体的解离常数Kd和吉布斯自由能ΔG,以及在形成过程中的两种结合位点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30846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58608.X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金核-卫星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探针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葡萄糖溶液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依次快速加入到定量的银氨溶液中反应,制得纳米银立方溶液;然后,将清洗干净的玻璃基底静置于纳米银立方溶液中制得纳米银立方玻璃基底;接着在制得的纳米银立方玻璃基底上固定单链DNA分子;之后,使单链DNA与miRNA分子杂交;最后,制备金纳米粒子并使之修饰在miRNA分子一端即制得可用于肺癌早期检测的银金“核-卫星”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探针。所制备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探针粒径在50~70nm之间,散射光谱峰位于450~650nm,检测灵敏度达10nM。
-
公开(公告)号:CN11822576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98391.0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颗粒示踪的痕量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平台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肿瘤生物标志物结合至基底表面;纳米颗粒结合至所述基底表面;采集所述纳米颗粒的暗场散射图像,获取所述纳米颗粒在结合过程中的颗粒数目和精确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纳米颗粒的颗粒数目和精确位置信息,实现肿瘤生物标志物痕量检测。本发明采用暗场光学成像的方式,通过对传感基底表面上的单个纳米颗粒进行动态成像示踪,以此实现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痕量检测。本发明涉及的平台和方法能够实现肿瘤标志物的快速、精确以及灵敏检测,同时为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一种重要研究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669894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45635.3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8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CL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制备PANI的电极、AuNPs溶液和SA@Ru‑M1溶液;取AuNPs溶液滴加到沉积有PANI的电极表面孵育,将预处理后的SYL3C溶液滴加到清洗后的电极表面孵育,得到适配体修饰的电极;将适配体修饰的电极置于BSA溶液中浸泡,然后取细胞待测液滴加到电极表面,恒温培养后进行细胞固定和通透,最后取SA@Ru‑M1溶液滴加到电极表面进行孵育,得到ECL生物传感器。本发明所制备的ECL生物传感器细胞捕获效率高、检测准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实现对MCF‑7细胞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8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87620.1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分级花状金微结构阵列的合成,以Pt电极为辅助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预处理过的ITO电极为工作电极,通过电沉积后,取出漂洗并自然风干;进行组装,取三(2‑羧乙基)膦处理过的适配体溶液滴加到沉积有分级花状金微结构的电极表面,在恒温下孵育,用于特异性捕获细胞;将孵育完的电极在1%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浸泡,以封闭非特异性活性位点;取不同浓度的细胞待测液滴加到所有电极表面,在恒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中浸泡。本发明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的特点,并且检测时无需分离、标记以及复杂的计数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2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75786.2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含巯基蛋白质三维结构状态的方法,实现了Au@Ag纳米颗粒在含巯基蛋白质三维结构状态检测中的应用,可在单纳米颗粒尺度上对蛋白质结构构型变化的高灵敏度检测,而且蛋白质的展开程度与Au@Ag纳米立方体‑含巯基蛋白质组装体散射光谱的红移量呈相关关系,实现了快速、高灵敏地检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时监测蛋白质三维折叠状态的技术难题,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05524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41741.9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C12N15/11 , C12Q1/6876 , C12N15/63 , A61K4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四面体结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DNA四面体结构的序列。四面体结构由四条DNA单链组成;每条单链折叠形成三角形,组成四面体结构的其中一个面,所述四面体结构的每条边由两段DNA单链组成,每条边上的两段DNA链互补结合;所述四面体结构其中一条边不完全互补,由第一段双链DNA以及一段单链DNA组成。本发明制备一个完整的且尺寸控制、具有刚性的DNA四面体结构。基于该DNA四面体纳米结构开发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活体成像、基因载体、药物传送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