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原位减速根系拉力测定的柔性连接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9489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28225.9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原位减速根系拉力测定的柔性连接夹具,包括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夹臂槽,而所述的夹臂槽内则铰接安装有与固定板垂直放置的夹臂;并且两个夹臂的同一端部还安装有相对应的夹具头。本装置在使用时柔性连接头往后拉,带动曲柄夹板向外侧翻转,从而使夹臂整体产生杠杆运动,曲柄前端的夹具头夹紧根系,而弹簧件相应被拉伸对拉套产生拉紧力,从而使曲柄前端的夹具头柔性夹紧根系而不是在拉力测定之前就直接将根系固定在夹具上,能更好的保护根系的完成度以及得到更准确的拉力测定的结果。

    一种易拆装径流自记仪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5579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08837.5

    申请日:2018-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易拆装径流自记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一可向两侧翻转的双向翻斗;该双向翻斗包括一底板,设置在底板正中间位置且垂直于底板的隔板以及安装于底板前后两侧并将隔板连成一体的三角侧板,从而使隔板的两侧构成两个三角形的翻斗区域;而所述的底板的底部中间位置还安装有铰接杆。本发明的双向翻斗可一直双向翻转进行工作,并通过感应片与感应器的配合完成记量工作,从而可得出径流总量;本装置整体结构合理,原理清楚,使用方便,完全实现自动化记量工作。

    一种柔性式原位减速根系拉力测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89815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502545.0

    申请日:2018-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式原位减速根系拉力测定装置,包括丝杆机固定板、安装于丝杆机固定板上的丝杆拉力机、控制装置以及柔性连接夹头;所述的丝杆机固定板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以及安装孔,所述的丝杆拉力机通过安装孔安装在丝杆机固定板上,且所述丝杆拉力机的位移杆穿过通孔伸出到丝杆机固定板的前端。本装置中前端的拉力传感器感受不到拉力后,控制装置相应控制丝杆拉力机停止工作,并记录位移杆的相应位移距离,从而得到根系所能承载的拉力极限数据,该数据从两方面相互佐证,数据结果更加准确,并且整体装置结构合理,原理清楚,使用方便,可有效的测定根系拉力数据。

    一种测定根系土壤剖面优先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89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38412.8

    申请日:2017-01-19

    Inventor: 张金池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根系土壤剖面优先流的方法,主要步骤为:首先挖取一块土坑,对形成的实验剖面进行加工,并划分根茎并记录,然后剪去根系露在土壤剖面外的部分;在实验剖面上插入若干块铁板,用支架对铁板外部进行固定,再对土壤剖面进行湿润预处理,并记录产生优先流的根在剖面中所处位置;在产生优先流的根的位置处插入若干连接有软管的金属管,软管另一端连接至容器,以收集实验过程中所导出的土壤水,最后控制降雨强度以及降雨时间,测定不同降雨强度或者降雨时间条件下,土壤剖面及经由根系所产生优先流的数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挖取土壤剖面的方法来研究土壤优先流这一“黑箱”问题,更加直观,方便操作。

    一种可移动变坡径流组分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7049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31933.4

    申请日:2014-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变坡径流组分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用于容置试验土的方槽,所述方槽上方设有自计雨量计,所述方槽底面一端通过支撑杆连接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方槽的倾斜角度,所述方槽左侧设有控制区,所述方槽和控制区之间设有坡面径流导流管和土壤中层导流管。本发明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驱动方槽转动,实现了坡度调节功能,由于方槽下端面的不同高度处设置导流管,可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对同一土体坡面非均匀汇流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不同土壤深度层次进行径流组分的同步测定与计算径流,可基于水量平衡公式进行土壤和植物蒸发量的计算。

    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NL-1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87954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018758.3

    申请日:2013-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NL-11及其应用,该石灰岩高效侵蚀细菌的分类命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NL-1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2012453,保藏日期:2012年11月9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的高效侵蚀岩石菌株苏云金芽孢杆菌NL-11,对石灰岩有很强的侵蚀能力,能促进岩石中Ca、Mg等主要离子的释放,加速石灰岩侵蚀成土;同时兼有很强的解K、P的潜能;能降低喷播基质容重,增强喷播基质的抗冲性和抗剪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一种水土侵蚀抗冲仪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67817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518620.6

    申请日:201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土侵蚀抗冲仪。该仪器包括箱式壳体;在所述的箱式壳体内设置有电源、水泵、调压阀和出水口;在所述的箱式壳体的壳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电流表和压力表;所述的电源与控制开关相连接;在所述的水泵上设有入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在入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调压阀;所述的压力表设置在出水管路上。本发明的水土侵蚀抗冲仪,将仪器放至实验土地区,开启仪器即可开始实验,以恒定1公斤的压力工作,在出水一端分成十路,以0.7mm口径的针头成直线对地方进行喷射。工作方便,实验结果可靠。能够满足对各种的原状土壤(实验当地非扰动土)表层,在不同的流速、流量径流水冲刷下,产沙、产流的时空过程分布的研究要求。

    一种针对不同范围的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754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910238960.4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不同范围的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野外实测样方的生化组份参数;步骤二、将样方的生化组分参数输入辐射传输模型,得样方冠层反射率;步骤三、对多角度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得五个角度公共点的遥感反射率,并与模拟的冠层反射率做精度评价;步骤四、选择与LAI相关性最高的植被指数,利用模拟的冠层反射率构建的最佳植被指数与LAI建立回归模型;步骤五、将所有的LAI分割成两个部分,选择最佳观测角度和最佳植被指数,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根据决定系数确定LAI阈值;步骤六、确定不同范围LAI的最佳反演模型,得分类后LAI的反演结果。本发明对于不同范围的LAI,采用不同的反演方法,可明显提高LAI反演精度。

    一种用于原位钻取土壤原状土柱的取样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624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1470673.5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位钻取土壤原状土柱的取样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冲击镐、连接件、转筒、钻具提升装置和放置装置,所述冲击镐的下端设置有镶嵌槽,且该镶嵌槽与连接件相匹配,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凸起,所述上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凸起。该用于原位钻取土壤原状土柱的取样设备采用冲击镐代替人力,冲击镐对比于人工钻取土样更加方便快捷,效率更高,比人工钻取更加省力,该用于原位钻取土壤原状土柱的取样设备,设置有钻筒,只需要利用钻筒取土岂可,不需要取得土柱过程中需要挖开周围的土壤,不仅不对于周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能保证土壤的完整性,可以原状土柱的原位培养。

    一种原状土柱下渗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85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658926.X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原状土柱下渗试验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支撑架、牵引装置、加热装置、土柱固定器和下渗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与支撑架相连接,且牵引装置的一端与土柱固定器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和土柱固定器相配合,且加热装置位于土柱固定器的下端。该用于原状土柱下渗试验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对凡士林、聚四氟乙烯胶带和宽胶带的利用,能够使原状土柱下渗试验中水不会从土柱侧边漏出,可确保水只从土柱中间下渗,避免重塑土与实际野外状态下的土壤存在的差距,避免产生试验误差,保证了下渗试验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