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8906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359419.X

    申请日:2017-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方法,包括采集、预处理、消毒、愈伤诱导以及愈伤增殖步骤。本发明的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的方法,是一种优良的竹类植物果实组培技术,有效解决竹类植物果实在组培过程中常出现的污染率高,愈伤诱导增殖困难和低成活率等典型问题,显著提高翠竹果实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倍数,使用本发明翠竹果实组培成活率达88%,愈伤诱导率达50%,愈伤增殖倍数达8倍,为建立和完善混生竹组培体系奠定基础,为翠竹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保障。

    一种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890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59419.X

    申请日:2017-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 A01H4/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方法,包括采集、预处理、消毒、愈伤诱导以及愈伤增殖步骤。本发明的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的方法,是一种优良的竹类植物果实组培技术,有效解决竹类植物果实在组培过程中常出现的污染率高,愈伤诱导增殖困难和低成活率等典型问题,显著提高翠竹果实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倍数,使用本发明翠竹果实组培成活率达88%,愈伤诱导率达50%,愈伤增殖倍数达8倍,为建立和完善混生竹组培体系奠定基础,为翠竹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保障。

    一种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建立翠竹再生体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578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80523.0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建立翠竹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1)取翠竹含腋芽的茎段,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于含有4.0~6.0mg/L 6?BA的MS诱导培养基,光培养下诱导出丛芽;2)将丛芽转继代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直至有胚性愈伤组织产生;3)将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于含有1.0~3.0mg/L 6?BA,或1.0~2.0mg/L 6?BA+1.0~2.0mg/L KT的MS,光培养诱导体胚发生、增殖及体胚苗发生;4)将已发生的体胚苗小芽丛转接于含有1.0~2.0mg/L萘乙酸的MS生根培养基中,光培养诱导生根;5)将已生根的小苗移栽于移栽基质,喷水培养。本发明建立的再生体系可以作为翠竹遗传转化的研究体系,为翠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增添了又一条新途径,增殖系数是现有组织培养技术的1.5?2倍,规模化生产开发价值高。

    一种杨树、中国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中国石蒜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8277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040784.0

    申请日:2014-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中国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中国石蒜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杨树林;对杨树林地进行的整地作畦;中国石蒜的种球装配;在已整地杨树林地中开挖种植沟,将中国石蒜的球茎置于种植沟中,覆土,最后浇定根水;栽后田间日常管理包括春、夏时节及时搂草,适时施肥,及时排除积水;中国石蒜种球和鲜切花适时采收。采用本发明的杨树、中国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中国石蒜栽培方法,杨树和中国石蒜发挥各自的生物学特点,林地的光能,热能、空间等生态条件得以充分利用,扣除复合经营增加的生产资料与用工等成本投入,可增加利润20%以上。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景观及生态效益,同时也提高杨树林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延伸了杨树产业链。

    一种杨树、长筒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长筒石蒜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3871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10040793.X

    申请日:2014-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长筒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长筒石蒜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杨树林;对杨树林地进行的整地作畦;长筒石蒜种球准备;在已整地杨树林地中开挖种植沟,将长筒石蒜的球茎按株距置于种植沟中,覆土,最后浇定根水;栽后田间日常管理包括春、夏时节及时搂草,适时施肥,及时排除积水;长筒石蒜种球和鲜切花适时采收。采用本发明的杨树、长筒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长筒石蒜栽培方法,杨树和长筒石蒜发挥各自的生物学特点,林地的光能,热能、空间等生态条件得以充分利用,扣除复合经营增加的生产资料与用工等成本投入,可增加纯利润20%以上。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景观及生态效益,同时也提高杨树林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延伸了杨树产业链。

    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秀竹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75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51630.9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秀竹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采用秀竹当年生枝芽饱满的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诱导芽,然后,将丛生芽接种到改良的增殖培养基上,诱导大量丛芽产生,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秀竹组织培养过程。本发明方法填补了秀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空白,为秀竹的园林栽种、大面积绿化奠定了迅速且充足供应的基础,为秀竹的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一种雨城丹桂愈伤组织分化及增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3998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25163.1

    申请日:2013-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城丹桂愈伤组织分化及增殖方法,包括:1)从健康茁壮的雨城丹桂树上,选取盛花期时的新鲜花梗,进行消毒处理;2)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后的材料接种于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上,温度25±1℃,全黑暗条件下,培养至分化;其中,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B5+6-BA2.0~3.0mg/L+2,4-D0.05mg/L+蔗糖30g/L+琼脂6.8g/L,pH5.5;3)将已分化的愈伤组织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温度25±1℃,光照时间为12h/天,光照强度为2500lx,25天继代增殖一次,即可;其中,增殖培养基为:B5+6-BA3.0mg/L+NAA0.10mg/L+蔗糖30g/L+琼脂6.8g/L,pH5.5。本发明以花梗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及增殖培养,先经过30天的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较高,达到90%;然后经过25天的继代增殖培养,愈伤组织的增殖系数较高,可以达到1.8,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一种地被竹工厂化育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87685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90327.0

    申请日:201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被竹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方法以光照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平整地段作为育苗圃地;以草炭土与黄土的体积比为1~3:1作为繁育基质;以10cm营养钵作为繁育容器;选择2~3年生竹鞭作为繁殖材料;先在繁育容器内铺垫1/2的繁育基质,将繁殖材料平置于繁育基质上,再覆盖3cm左右的繁育基质,进行育苗种植。其中,繁殖材料的每一鞭段上有健壮饱满的芽,每一段繁殖材料有2~3节竹鞭。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出苗快,竹苗的成活率可达89~90%,比现有技术的成活率最高可提高130%,在后期栽植过程中竹苗的成活率可达到100%,竹苗可达到苗高一致、颜色美丽,在园林造景中形成的景观更为优美,所需周期短,栽植后无需精细管理,从栽植到具有观赏价值的周期只需10~15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