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0653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38432.5
申请日:2011-05-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刻蚀陷光V-型微-纳结构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应用,该材料由零维、一维、二维或三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于100~180℃下的刻蚀溶液中进行各向异性刻蚀反应,制备出的表面具有V-型孔道结构的纳米材料或者具有内径为V-型的纳米管结构的纳米材料。该陷光V-型微-纳结构二氧化钛材料较高比表面积有利于染料吸附,特殊的V-型结构有利于光的传输。可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也可用于量子点敏化等其它太阳能电池,同时有望在其它领域如光催化,显示以及传感器领域获得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994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03252.7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阳极功能层材料来修饰DA‑PCFC,实现性能和耐久性的同时提高。在本工作中,开发了一种AFL材料Pr0.6Sr0.4(Co0.2Fe0.8)0.85Ru0.15O3‑δ(PSCFR15),随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处理,以形成嵌入的纳米CoFeRu合金改性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作为AFL的引入显著提高了阳极的NH3分解活性。因此,与使用H2和NH3燃料操作的非AFL DA‑PCFC相比,具有PSCFR15‑AFL的DA‑PCFC实现了优异的峰值功率密度。此外,AFL还避免了Ni基陶瓷阳极与高浓度NH3燃料之间的直接接触,抑制了Ni催化剂的烧结,增强了DA‑PCFC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52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172657.0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H01M4/88 , H01M4/90 , H01M8/04492 , H01M8/04537 , H01M8/1004 , C01G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四相导体质子导体氧电极材料制备和高温原位表征方法,更具体是涉及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以及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材料的优化。对铁基钙钛矿SrTi0.1Fe0.9O3‑δ进行A位Na掺杂,制备了分子式为NaxSr1‑xTi0.1Fe0.9O3‑δ(NSTFx,x=0.05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156240.5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重传导性(H+/O2‑/e‑)的钙钛矿氧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单相钙钛矿氧化物Sr2Sc0.1Nb0.1Co1.5Fe0.3O6‑δ的A位Ba取代策略,以大大改善其热膨胀行为。Ba2+的取代使得制备过程中初始Co价态降低,抑制了升温过程Co价态的变化。Ba2Sc0.1Nb0.1Co1.5Fe0.3O6‑δ电极(11.9×10‑6K–1,从室温到700℃)具备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热机械稳定性。此外,Ba2+取代Sr2+获得的更大的自由体积和更高的氧位碱度增强了质子扩散和质子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66513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0389.7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H01M8/04537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征氧电极材料的H3O+传输性的方法,步骤:步骤1,在Nafion膜的一侧喷涂氧电极材料,再在氧电极材料的一侧热压Nafion膜;分别再在Nafion膜的外侧喷涂Pt/C电极,形成Pt/C|Nafion|阴极材料|Nafion|Pt/C结构;在结构的两侧分别装配碳纸形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步骤2,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两侧分别通氢气和空气进行单电池测试,在开路电压下阻抗测试,并通过阻抗计算H3O+导电率。本方法利用了Nafion膜的电子绝缘特性,隔绝氧化物层两侧的电子传输,实现H3O+的层间传输,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43246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994042.1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苏州传感与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金属粉末和有机添加剂混合配置成悬浮液;(b)将所述悬浮液分别涂覆在所述多孔陶瓷内芯的外表面和所述致密金属管的内表面上,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第一次烧结以在所述多孔陶瓷内芯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二修饰层、在所述致密金属管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一修饰层;(c)将烧结后的所述多孔陶瓷内芯置于烧结后的所述致密金属管内,使所述多孔陶瓷内芯和所述致密金属管之间形成容置空间;(d)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填装所述金属粉末得组合体,将所述组合体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第二次烧结即可,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金属粉末形成所述毛细层。可以避免金属粉末收缩造成的内外层剥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76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30475.X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益得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混杂贵金属掺粒子和金属氧化物薄膜的集成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片、加热电极、导热绝缘层、检测电极、金属氧化物薄膜,加热电极制备在基片上、导热绝缘层位于加热电极和检测电极之间,金属氧化物薄膜覆盖在检测电极上,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氧化物薄膜上沉积有贵金属粒子,贵金属粒子为单原子覆盖在氧化物薄膜上,覆盖度为金属氧化物薄膜表面积的0.05%-10%,颗粒尺寸为0.2nm-0.4nm。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金属氧化物薄膜气体灵敏度和稳定性,通过掺杂贵金属粒子,测试200ppm乙醇气体,灵敏度由纯金属氧化物的1.51提高到贵金属-金属氧化物的9.46;同时,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气敏反应温度只需要150℃。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75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30643.5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南京益得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石墨烯膜、贵金属粒子和金属氧化物材料的集成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传感器包括基片、加热电极、导热绝缘层、检测电极,加热电极位于基片上,导热绝缘层在加热电极与检测电极之间,还包括沉积在检测电极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表面上沉积的贵金属粒子,石墨烯膜覆盖在沉积有贵金属粒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上。所述贵金属粒子为单原子覆盖在金属氧化物薄膜上,覆盖度为0.05%-10%,颗粒尺寸为0.2nm-0.4nm,随机均匀排列。所述金属氧化物薄膜厚度为10nm-2μm。所述石墨烯膜厚度0.5-1.2nm。本发明提供的集成氢气传感器能够同时实现对氢气检测和监测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