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3微光纤耦合器的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1415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341502.6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3微光纤耦合器的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制法。将3×3微光纤耦合器的一端三个端口中的两个端口融接成环,将3×3微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三个端口中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掺铒光纤的两端口熔接成环;微光纤耦合器每端剩余的一个端口分别作为泵浦光输入和激光输出端口。当输入980nm泵浦光时,该激光器可稳定输出对比度超过40dB,半峰宽达到0.3nm的1530nm波段的激光。本发明由于耦合区直径只有微米级别,所以耦合区有很大的消逝场并且具有优异的温度和机械性能。因此该器件在可调谐激光器以及温度、压力、折射率的有源传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具有偏振无关光参量放大特性的矢量光束放大与产生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2768451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10268016.1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具有偏振无关光参量放大特性的矢量光束放大与产生器件:包括按不同周期极化的铌酸锂晶体(PPLN)或铌酸钾分为四部分,第一、四部分实现光参量放大,并产生闲频光,利用其周期极化结构提供的倒格矢补偿泵浦光、信号光、闲频光之间的相位失配;第二部分利用周期极化结构的倒格矢来补偿信号光极化耦合的波矢失配;第三部分倒格矢为满足闲频光的电光偏转准位相匹配过程而设计,补偿闲频光极化耦合的波矢失配,不同周期极化的铌酸锂晶体(PPLN)或铌酸钾的中间第二、三部分两部分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y面上加外部直流电源实现电光系数的周期性调制;本发明在全光交换、光通信领域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微光纤耦合器的双路检测式电流磁场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423760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547333.6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光纤耦合器的双路检测式电流磁场传感器,包括微光纤耦合器和金属线。微光纤耦合器由两根单模光纤利用火焰扫火方法制成,包括一个均匀腰区、两个锥形过渡区、两个输入端和输出端;微光纤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共同与金属线的一端连接,两个输出端共同与金属线的另一端连接。由于电流或者磁场的作用牵引金属线微弯曲,使得微光纤耦合器在长度方向受到力的作用,微光纤耦合器均匀腰区的直径较小,耦合区的长度和折射率对力的作用十分敏感,因而耦合器两个输出端的功率大小会随着外加电流或者磁场的变化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利用双路检测方法实现对电流或者磁场的传感检测。本发明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消除入射光功率扰动的影响。

    一种基于石墨烯与微光纤结合的三维立体全光纤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386950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45795.8

    申请日:2014-0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与微光纤结合的三维立体全光纤偏振器,包括支撑棒和微光纤。微光纤绕制在支撑棒上,支撑棒表面均匀涂覆一层百微米厚的低折射率聚合物,聚合物表面均匀铺设有石墨烯薄膜。本发明提出了通过将微光纤绕制在石墨烯覆盖的圆棒上来实现宽带偏振器的新思路。这种光纤偏振器具有三维立体结构,未来可以用来集成多种光学元件,如单偏振的微光纤谐振腔,在传感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且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简单,成品率高。

    叉形液晶光栅的制备及其在生成涡旋光束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92605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680172.3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液晶叉形光栅,液晶光栅中相邻液晶区域的液晶取向有不同的控制:一是TN/PA型,即液晶的90°扭曲相微区与液晶平行取向的微区交替构成叉形光栅;二是正交PA型,即由液晶的光轴方向为同一区域内均匀平行微区且相邻区域互为正交的微区域交替构成叉形光栅;三是正交HAN型。其制备是利用光控取向方法控制液晶微区取向,进而控制液晶的指向矢分布制备液晶叉形光栅;由基于数控微镜阵DMD的微投影式光刻系统实现,数控装置输出液晶叉形光栅图形信号控制DMD各像素反射光实现液晶微区的液晶叉形光栅图形的成像;所述光束通过显微物镜缩微后,经偏振片投射光控取向材料剂导电玻璃片。

    基于3×3微光纤耦合器的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141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41502.6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3微光纤耦合器的掺铒光纤激光器及制法。将3×3微光纤耦合器的一端三个端口中的两个端口融接成环,将3×3微光纤耦合器的另一端三个端口中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掺铒光纤的两端口熔接成环;微光纤耦合器每端剩余的一个端口分别作为泵浦光输入和激光输出端口。当输入980nm泵浦光时,该激光器可稳定输出对比度超过40dB,半峰宽达到0.3nm的1530nm波段的激光。本发明由于耦合区直径只有微米级别,所以耦合区有很大的消逝场并且具有优异的温度和机械性能。因此该器件在可调谐激光器以及温度、压力、折射率的有源传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折射率不敏感的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44328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48818.8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折射率不敏感的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测量装置。制备过程如下:首先用光纤切割刀将单模光纤和高折射率软玻璃光纤的端面切平;然后采用熔接方法将单模光纤和高折射率软玻璃光纤的端面熔接起来,并且使得熔接处产生一个或两个空气孔,或者不产生空气孔。本发明利用高折射率软玻璃光纤既可制作反射型折射率不敏感的温度传感器,也可制作传输型折射率不敏感的温度传感器,由于这种光纤热膨胀系数比普通光纤大一个数量级,因此其波长漂移温度灵敏度很高,且由于这种光纤折射率大(~1.8),对低折射率液体的敏感性很低,因而可以精确测量溶液中的温度。

    一种基于微光纤布拉格光栅微拉力传感装置及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285395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43840.9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光纤布拉格光栅微拉力传感装置及制备,包括宽带光源、光谱分析仪、环路器、微光纤布拉格光栅、拉力施加装置;微光纤布拉格光栅检测信号的输入至环路器及光栅反射信号;拉力施加装置通过所施加的拉力或重力施加于微光纤布拉格光栅;宽带光源从环路器施加于微光纤布拉格光栅,从环路器输出端的光栅反射信号输至光谱分析仪;光谱分析仪在1525nm~1610nm的范围内以0.10nm以上的分辨率对由环路器输入的布拉格光栅反射信号进行监测。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微光纤布拉格光栅长度仅为数百微米,具有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潜力和优势。

    非偏振干涉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及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9221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263427.7

    申请日:2011-09-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非偏振干涉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包括连接的一小段位于中段的灌入高热光系数液体的光子晶体光纤和两端单模光纤;高热光系数液体不与外界直接接触;所用的光子晶体光纤为固体芯和空气包层,高热光系数的液体密封在光子晶体光纤的空气包层内,长度为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制备方法是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导光利用普通单模光纤,单模光纤中间采用电弧方法熔接一小段灌入高热光系数液体的光子晶体光纤,高热光系数的液体密封在光子晶体光纤内,不与外界直接接触。本发明设计新颖,制备可行,在光纤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异丙醇获得的温度灵敏度为103.7pm/℃。

    一种基于光纤端面金属线栅的在线式光偏振控制器及其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6156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01942.8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基于光纤端面金属线栅的在线式光偏振控制器,光纤端面设有金属线栅,金属线栅的周期为0.05-5微米,组成金属线栅是金属膜,金属膜厚为0.01-2微米,占空比x为0<x<1之间的任意值。光纤具有平整的光纤端面,光纤包括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保偏光纤。金属线栅制备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直接法为在平整的光纤端面利用微纳加工技术直接制备金属线栅结构;间接法为先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非金属结构挡层,利用结构挡层制备金属线栅结构,然后去掉结构挡层。它是通过特定微纳加工技术,在平整的光纤端面制得金属线栅,利用线栅结构实现对透射光或反射光偏振性的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