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14618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122762.3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K16/4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芳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免疫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以载体蛋白与芳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通用半抗原(HA)偶联,获得完全抗原,以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经ELISA法筛选及有限稀释法亚克隆化,获得可稳定分泌抗芳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获得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四种芳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芳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微量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技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609618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65318.4
申请日:2004-11-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1N33/547 , G01N33/543 , G01N33/535 , G01N33/52 ,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速灭威(metolcarb)ELISA检测方法属于农药残留分析及农产品安全检测范畴。检测方程为Logit(B/Bo)=-0.9404LogC+1.5146(其中B为样品孔吸光值,Bo为阳性对照吸光值,C为板孔中测出的速灭威浓度),检测条件为:速灭威包被抗原HOM-OVA 0.6μg/ml在微量分析板中每孔加 50μl,速灭威抗血清稀释20000倍作为工作浓度,1%明胶作封闭物,抗原抗体反应基质(PBST)中甲醇含量为5%、pH值为7.4、离子强度为3.2mol/L,本方法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速灭威超微量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技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73595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77164.6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33/569 , G01N33/58 , G01N33/558 , G01N3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II型菌株快速免疫检测试纸条及其应用。其包括底板,底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黏贴吸水垫、检测垫、金标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横向设置质控线和检测线,检测线位于质控线下方,检测线上包被有抗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多克隆抗体1152,质控线上包被有羊抗小鼠IgG;所述金标垫上喷涂有纳米金标记的抗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II型菌株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强,能够区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I型和II型菌株,与细菌性角斑病菌等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可达1×105cfu/mL,可用于田间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II型菌株的快速筛查。
-
公开(公告)号:CN102876613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88524.3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筛选降解可扩散性信号分子(DSF)为底物的降解菌的筛选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筛选方法是根据BIOLOG细菌鉴定系统原理自行设计的,以DSF(diffusible signalfactor)作为待测碳源,若细菌能够利用该碳源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通过四唑紫由无色变为紫色,进而筛选能够降解DSF的阳性菌株。图为利用本方法对不同生境细菌的降解DSF的筛选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235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910030127.7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padlock探针及其多重检测方法属于农作物防病治病及植物检疫范畴。水稻白叶枯病菌的padlock探针序列:P-x.o.o:GGAGCTATATGCCGTGCTGTGTGGAGTACTCGACCGTTAGCAGCATGACCGAGATGTACCG CTATCGTGAATCGCCTACAATTCTGTCCCCCAAGTTGCCTC。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padlock探针序列:P-x.o.oc:CCACACAACACGGCATATCGCTCCAAGGCTCGACCGTTAGCAGCATGACCGAGATGTACCGC TATCGTGCGGCATACGTTCGTCAAATGGTGGCTTTGTACC。以此探针为基础结合Macroarray技术能够同时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这种多重检测方法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技术方法。图为Padlock探针结合Macroarray技术同时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234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10030126.2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padlock探针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农作物防病治病及植物检疫范畴。用于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padlock探针序列:P-a.a.c:CGGCACGGTGCAGTTTCCTGCTTTCCGCPIP2CCTTACGCTAGGTCGAGAGTATTTTTGTCACCGG。以此探针为基础结合Macroarray技术的检测方法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技术方法。图为padlock探针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671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710190998.6
申请日:2007-12-0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防治植物病害的生防菌株及其菌剂,属于生物防治领域。所用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经鉴定为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菌株代号为OH11。菌株OH11无鞭毛但有滑移性,能产生包括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等多种胞外水解酶,能有效抑制真菌、细菌的生长。菌株OH11对油菜菌核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都大于22.0mm;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达到50mm。将OH11菌种接种入种子罐,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种子液接入生产罐培养,生产罐所用培养基与种子罐培养基相同。液体发酵采用通氧深层发酵和分批补料工艺,溶氧量为15%-2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72h,初始pH值7.5。发酵完成后培养液出罐直接用塑料包装桶或包装瓶分装成液体剂型或采用泥炭吸附用包装袋分装成固体剂型。生防菌株OH11可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等病害,总体防治效果在50%-70%。温室盆栽试验中,OH11对辣椒疫病和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6%和86.4%。菌株OH11具有抗菌谱广、活性高、对环境安全等特性,在农药污染严重的今天,产酶溶杆菌及其菌剂将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03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30132.8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亚洲梨火疫的检测试剂盒属于农作物防病治病及植物检疫范畴。上游引物HrcC-F1:5′-GACGTTTGCACCTGGAAACCG-3′;下游引物HrcC-R1:5′-GCGGTAGGTAATCAAGGCCAC-3′。试剂盒包括:1mL检测溶液,含50mmol.L-1Tris.Cl、125mmol.L-1KCl、2.5mmol.L-1MgCl2、10mMdNTPs、上、下游引物0.25mmol/mL、0.1mg.mL-1BSA、Taq DNA聚合酶100单位。以此引物为基础的亚洲梨火疫检测试剂盒具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为亚洲梨火疫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技术方法。图为亚洲梨火疫的特异PCR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13939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32291.X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K16/18 , G01N33/8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重金属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专用于特异性识别重金属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境中汞残留的高灵敏快速检测。重金属汞离子与载体蛋白通过双功能金属螯合剂1-(4-异硫氰基苯基)-乙二胺四乙酸偶联形成完全抗原,用该完全抗原免疫Balb/C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获得了稳定分泌抗Hg-EDTA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抗体的制备技术简便可行:抗原的整个制备过程无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容易工厂化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332597C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10040448.7
申请日:2005-06-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G16/00
Abstract: 利用已知抗病基因的6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小种进行划分和鉴别。在水稻孕穗期,以浓度约为3×108cfu/ml的菌悬液对水稻主茎平展剑叶进行剪叶法接种,接种2周和3周后分别测量病斑长度和病叶全叶长度,以3周后调查的病斑长度小于接种叶长的四分之一为抗病(R),反之大于等于接种叶长的四分之一为感病(S)。根据病原菌分别在水稻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和IR24上的互作结果,对应9个小种R1-R9的互作模式,将白叶枯菌株对应划分为相应的小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