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群体的分布式综合能源需求响应协同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587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68418.5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楼宇群体的分布式综合能源需求响应协同优化方法,包括:基于能源互联网中的能量枢纽概念建立多个单楼宇多能流能源系统;通过输电线、供暖管道、天然气管道对多个单楼宇多能流能源系统进行互联,形成多楼宇多能流能源互联系统;建立多楼宇多能流能源互联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包括楼宇用能目标函数和楼宇用能约束条件;利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以得到智能楼宇最优用能策略。该方法能够有效削减用电高峰的电负荷,优化用户用能结构,推迟供配电设备升级扩容的计划,减轻能源供应商的因较大的投资成本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还能够促进信息隐私保护和局部决策自治,大大提高了整体的调度决策响应速度。

    工业企业微网的能源枢纽模型及其多能互补优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456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00132.0

    申请日:2019-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企业微网的能源枢纽模型及其多能互补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工业企业微网多能互补的能源枢纽模型;基于工业企业微网多能互补的能源枢纽模型建立电-高品位蒸汽-中品位蒸汽-低品位蒸汽之间的耦合矩阵;建立工业企业微网的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利用YALMIP优化工具箱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该工业企业微网的能源枢纽模型及其多能互补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电-高品位蒸汽热-中品位蒸汽热-低品位蒸汽热能流之间的耦合矩阵,充分考虑多种能量流之间的互补耦合关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工业企业微网的经济优化运行。

    变电站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测与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557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51544.2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测与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变电站内设备的视频或图像信息,以建立设备的初始图像数据集;根据设备的类别将初始图像数据集划分为隔离开关图像集、线路图像集和绝缘子图像集;分别对各图像集中的样本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隔离开关子图像集、线路子图像集和绝缘子子图像集;根据各子图像集分别对应建立隔离开关对抗网络模型、线路对抗网络模型和绝缘子对抗网络模型;利用各对抗网络模型分别对测试图像中的隔离开关、线路和绝缘子进行监测与识别。该变电站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测与识别方法,能够解决大规模设备的状态监测问题,且在降低人工标记量的同时提高了识别准确率。

    考虑地坑热量累积效应的地埋式变电站评估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8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35295.8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地坑热量累积效应的地埋式变电站评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埋式变电站中热源的分布和散热方式,其中,热源至少包括变压器和通风设备;根据热源的分布和散热方式对地埋式变电站的热传递进行分析,以得到地埋式变电站的热传递信息,其中,热传递信息包括变压器内的热传递信息和变压器外的热传递信息;根据热传递信息建立地埋式变压器热路模型;利用地埋式变压器热路模型对待测地埋式变电站进行评估和控制。该考虑地坑热量累积效应的地埋式变电站评估控制方法,能够建立地埋式变压器热路模型,便于对地埋式变电站进行评估和控制。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地埋变电站

    公开(公告)号:CN110011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09781.5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地埋变电站,包括箱体,箱体包括设置在箱体顶部的出入口;箱体还包括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助力盖板装置和链式升降装置;助力盖板装置包括盖板、固定座、液压杆和液压泵和第一控制器;链式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架、升降台和驱动组件;固定架固定设置于箱体内且位于出入口下方;相比普通铰接的盖板,通过本助力盖板装置中的液压杆的伸长和缩短来控制盖板的开闭,控制更加轻松方便;而且由于液压杆撑着盖板也使得盖板不会受外界影响(如大风)而突然盖住出入口;大大提升了地埋式变电站的安全性能,同时将传统的扶梯改进为电动式的升降装置,减少检修人员跌落的危险,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

    变压器油箱自动焊接变位机

    公开(公告)号:CN10843637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519381.2

    申请日:2018-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压器油箱自动焊接变位机,其包括回转驱动机构、回转跟随机构、夹持定位装置和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分别与回转驱动机构以及回转跟随机构相连;夹持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定位部和可移动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呈对角设置,定位部分别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定位部包括与工作平台垂直的第一定位面和可移动的第二定位面;第一夹持部用于将变压器油箱夹紧在第二定位面上,第二夹持部用于将变压器油箱夹紧在第一定位面上;工作平台上开设有与不同尺寸的箱沿相对应的螺纹孔组。本发明提出的变压器油箱自动焊接变位机可实现不同尺寸的变压器油箱的夹紧定位,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能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0575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46803.3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能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其包括圆柱形油箱、变压器本体、散热翅片、散热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变压器本体设置在圆柱形油箱内;控制器设置在圆柱形油箱的顶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与控制器相连;散热翅片呈矩形,若干片散热翅片以圆柱形油箱的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间隔焊接在圆柱形油箱的外侧壁上;若干个散热风机焊接在散热翅片朝向圆柱形油箱顶部的一端,散热风机的直径与散热翅片沿径向方向的长度一致,散热风机绕圆柱形油箱的轴线均匀分布,散热风机与控制器相连。本发明提出的油浸式变压器结构简单,且根据变压器本体的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散热风机的启停,既能满足散热要求又能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

    一种波纹片上料点焊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81449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994850.0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纹片上料点焊机构,包括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前移板、横移板、固定板、涡轮丝杆升降组件和底座;固定板、横移板和前移板均水平设置;横移板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滑动连接;前移板的底部和横移板的顶部滑动连接;前移板的顶部设置有插槽板,通过上料装置,能够将多片波纹片(通常是变压器油箱一个侧面的全部波纹片)同时插入插槽板中,然后通过调节横移板和前移板来调整波纹片的水平位置,通过涡轮丝杆升降组件来调整波纹片的垂直位置,这样只需固定变压器油箱,即可将波纹片快速和油箱进行接触并定位,大大简化了焊接人员的工作流程,提升了焊接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焊接精度。

    用于车间运载车的自动转向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0525474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45491.2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车间运载车的自动转向平台,包括联轴器和分别连接联轴器两端的承载平台和驱动机构;承载平台背离驱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转向轨道;承载平台还设置有刹车机构和限制机构,刹车机构位于承载平台上转向轨道所在的侧面;限制机构用于限制车间运载车驶出转向轨道的速度;驱动机构驱动承载平台以联轴器的轴向为中心在承载平台所在的平面内转动。本发明提出技术方案中承载平台上的转向轨道与外部轨道连接,供车间运载车经外部轨道行驶至转向轨道上并位于承载平台上;驱动机构驱动承载平台转动,使车间运载车的前进路径改变,从而实现车间运载车的自由转向。

    一种车间运载小车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5118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80500.4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间运载小车,包括轨道和可沿轨道移动的小车,轨道为可移动轨道,包括轨道主体、升降装置和滑轮装置,轨道主体包括底座和平行设置于底座上的两轨道,升降装置和滑轮装置设置于底座的底部;滑轮装置与底座转动连接,以转动至支撑位置用于在地面和底座之间形成支撑,或转动至收拢位置以离开地面;小车包括小车主体和动力组件,小车主体顶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运载货物的空间,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小车主体沿轨道移动。升降装置顶升轨道主体离开地面至合适高度,滑轮装置转动至支撑位置,升降装置收缩,滑轮装置支撑轨道主体移动至所需车间工位,反向操作后轨道主体支撑地面。小车沿轨道运动将上一工位的货物快速转运至下一工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