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性能智能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05959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10772643.2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性能智能检测系统。目前还没有可对光伏现场全面评估的光伏性能智能检测系统。本发明的特点是: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设置有交流数据RS485通信接口、气象数据RS485通信接口和直流数据RS485数据接口,可变高精度辐照传感器和固定式高精度辐照传感器均和气象数据RS485通信接口连接,交流电流、电压智能采集单元均和交流数据RS485通信接口连接,组件直流电压智能采集模块、组件直流电流智能采集模块、组串直流电压智能采集模块、组串直流电流智能采集模块、汇流箱直流电压智能采集模块和汇流箱直流电流智能采集模块均和直流数据RS485数据接口连接。本发明的可以对光伏现场进行全面评估。

    一种能提高真空泵工作出力的运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486595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0802792.X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提高真空泵工作出力的运行系统,水环真空泵的进气端连接有一号管路,水环真空泵的排气端连接有二号管路,二号管路与汽水分离器接通,汽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液体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回流至水环真空泵中;补水管道与汽水分离器接通,用于向汽水分离器补入冷却水;一号冷冻水补入管路与一号管路接通;二号冷冻水补入管路与换热器的冷却水入口处接通;三号冷冻水补入管路与补水管道接通。本申请通过设置三条冷冻水补入管路,大大提高了真空泵的工作出力。

    一种用于火电厂特殊情况下的工业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891444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389226.0

    申请日:2021-0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电厂特殊情况下的工业供热系统,属于火电机组灵活性提升技术领域,包括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冷却塔、低压加热器、除氧器、高压加热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泵、启动锅炉、辅汽联箱和减温减压器等,在不改变火电厂机组的情况下,新增部分附属设备,通过阀门的启闭实现热交换系统的切换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在火电厂机组全停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供热方式,改善机组供汽方式,满足热用户的不同蒸汽品质需求,有效缓解发电企业面临的供热压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收益。

    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512790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0718048.4

    申请日:2019-0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系统,若干个换热器模块依次并联排列安装在整体箱内部腔室里,每个换热器模块单独工作;高温烟气输入总管、低温烟气输出总管、冷水输入总管和热水输出总管均布置在整体箱的外部;换热器模块包括一个高温换热器和一个低温换热器,高温换热器和低温换热器串联,本申请中换热器模块逐次投入工作,当前一个换热器模块处于换热稳定工作阶段后,开启下一个换热器模块;最大限度的利用烟气余热,提高分布式能源站一次能源利用率;换热器可以按温度对热水进行分级供应,使低温热源也可梯级利用。

    一种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668965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279537.6

    申请日:2015-0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Y02E10/566 Y02E7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系统。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基于光伏和储能的分布式微网黑启动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光伏阵列接口、光伏直流变换器、光伏并网控制器和交流母线通过电缆依次连接,光伏直流变换器、储能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通过电缆依次连接,直流母线、储能过程控制器、储能变流器控制器和蓄电池通过电缆依次连接,直流母线、蓄电池直流接入控制器、直流供电变换器、蓄电池直流控制器和蓄电池通过电缆依次连接,1#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直流电源接口和交流母线通过电缆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实现分布式电源黑启动,减少电网故障时的停电面积、停电时间和恢复时间。

    一种利用余热锅炉热水供能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612231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067141.5

    申请日:2015-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Y02B3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余热锅炉热水供能的装置。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将余热锅炉汽水分离器中的热水抽取出来作为溴化锂机组的驱动热源利用余热锅炉热水供能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冷热媒水水泵、溴化锂机组、余热锅炉高压蒸汽给水泵、余热锅炉低压汽水分离器和余热锅炉低压汽包,冷热媒水进口管道连接溴化锂机组,冷热媒水出口管道的一端连接溴化锂机组,余热锅炉高压蒸汽给水泵安装在余热锅炉高压蒸汽给水管道上,余热锅炉低压汽水分离器和余热锅炉低压汽包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低压汽包和余热锅炉给水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将余热锅炉汽水分离器中的热水抽取出来作为溴化锂机组的驱动热源,用于对外供冷供热。

    一种用于提高火电厂供热灵活性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336266U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20682418.0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火电厂供热灵活性的系统,属于热电联产节能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汽轮机、凝汽器、冷却塔、热网加热器、除氧器、小汽机、吸收式热泵和循环水泵等;在不改变火电厂现有系统的情况下,新增热网加热器、小汽轮机和吸收式热泵余热交换等设备,同时在设备的进出口设置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实现热交换系统的切换连接。本实用新型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合理设计供热系统,实现对循环水升温加热,降低了热交换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有效提高机组热经济性和供热灵活性,具有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一种分布式能源远程监测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057950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922109.5

    申请日:2016-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现有的分布式能源远程监测管理系统使用不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包括燃气分布式数据就地采集模块、燃气分布式数据协议转换模块、分布式光伏数据就地采集模块、分布式光伏数据协议转换模块、负荷数据就地采集模块、负荷数据协议转换模块和分布式能源处理中心,分布式能源处理中心包括中央管理器和分布式能源远程分析系统模块,燃气分布式数据就地采集模块和燃气分布式数据协议转换模块连接,分布式光伏数据就地采集模块和分布式光伏数据协议转换模块连接,负荷数据就地采集模块和负荷数据协议转换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掌握各区域及分布式能源站设备总体运行状态。

    光伏性能智能检测系统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78980U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20904641.X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性能智能检测系统。目前还没有可对光伏现场全面评估的光伏性能智能检测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设置有交流数据RS485通信接口、气象数据RS485通信接口和直流数据RS485数据接口,可变高精度辐照传感器和固定式高精度辐照传感器均和气象数据RS485通信接口连接,交流电流、电压智能采集单元均和交流数据RS485通信接口连接,组件直流电压智能采集模块、组件直流电流智能采集模块、组串直流电压智能采集模块、组串直流电流智能采集模块、汇流箱直流电压智能采集模块和汇流箱直流电流智能采集模块均和直流数据RS485数据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对光伏现场进行全面评估。

    一种供热首站疏水余热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597383U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20682421.2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热首站疏水余热利用系统,属于热电联产节能技术领域,包括汽轮机、热网加热器、疏水箱、疏水泵、凝汽器、热用户热交换器一、热用户热交换器二,以及相关的管道和阀门等附属设备。在不改变电厂现有对外供热系统的情况下,新增一套热交换设备,同时在设备的进出口设置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实现热交换系统的切换连接。本实用新型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合理设计余热利用系统,实现对首站热网疏水能量的梯级升温加热,降低了热交换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具有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