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粒子介导的水稻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1710681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98502.X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介导的水稻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属于作物育种及遗传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碳量子点CDs负载质粒进行遗传转化,负载效果较好,按需制备,材料成本低。本发明开发的CRISPR/Cas9简化载体pUC19‑C,不含有T‑DNA片段,既可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有效编辑,又避免质粒T‑DNA片段随机插入水稻基因组、造成不可控的生物安全隐患,为获取生物安全性高的DNA‑free优良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体系。本发明开发的遗传转化技术为活体转化法,直接注射水稻幼穗即可实现转化,操作快捷简便。

    一种水稻高产抗虫害性表型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31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70073.9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高产抗虫害性表型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稻种植区域分为实验1区和实验2区,实验1区常规处理,实验2区常规处理,并进行虫害感染处理;S2、分别于水稻虫害感染处理后5~10天内,采集实验1区和实验2区中水稻的高光谱图像,并根据所述高光谱图像分别获得实验1区和实验2区的水稻发病指数,于水稻灌浆末期采集实验1区和实验2区的水稻冠层数字图像,并根据所述水稻冠层数字图像分别获得实验1区和实验2区的水稻产量;S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获得水稻高产抗虫害性。本发明在处理虫害特征及估算产量时分别采用了高光谱图像和数字图像进行分析,能够在不损伤植株的前提下对水稻进行表型鉴定。

    两系不育系水稻育性转换有效低温累积效应的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98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55001.5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两系不育系水稻育性转换有效低温累积效应的鉴定方法,包括有效低温累积值的鉴定、有效低温累积效应的响应天数的鉴定和幼穗花粉育性调查等步骤。本发明创新地对不育起点温度、有效低温值与响应天数、日照长短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两系不育系水稻在育性敏感期内,只需每天当中有一定时段的低温诱导,其他时段可以高出临界温度,达到一定的有效低温累积后既可实现转育的有效低温累积效应法则,将有利于对两系不育系水稻育性转换规律的拓展和有效补充,亦将有利于两系不育系繁种、制种地的时空选择,确保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或扩大繁种的时空选择范围,促进两系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两系不育系水稻育性转换有效低温累积效应的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980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910555001.5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两系不育系水稻育性转换有效低温累积效应的鉴定方法,包括有效低温累积值的鉴定、有效低温累积效应的响应天数的鉴定和幼穗花粉育性调查等步骤。本发明创新地对不育起点温度、有效低温值与响应天数、日照长短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两系不育系水稻在育性敏感期内,只需每天当中有一定时段的低温诱导,其他时段可以高出临界温度,达到一定的有效低温累积后既可实现转育的有效低温累积效应法则,将有利于对两系不育系水稻育性转换规律的拓展和有效补充,亦将有利于两系不育系繁种、制种地的时空选择,确保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或扩大繁种的时空选择范围,促进两系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