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1290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720312.X
申请日:2014-12-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3 , F03D1/067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电机组叶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电机组组合式叶片及安装方法。该组合叶片由至少两段叶片组成,各段叶片的连接端封闭,腹板伸出;相邻两段叶片连接端的对应腹板之间通过腹板接头连接;多个梁帽接头设置在相邻两片腹板之间,连接两段叶片;多个蒙皮接头分别设置在腹板的外侧,连接两段叶片;叶片连接段的各部分与各段叶片之间均通过钛合金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时,先在每段叶片接头位置铺设碳纤维增强层,打好螺栓孔;把两段叶片通过法兰自锁销和螺栓连接;最后按照常规吊装程序吊装到风电机组。在不改变叶片气动性能的前提下方便实现叶片的分段制造、分段运输、快速安装,并保证叶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制造和运输的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50037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95502.1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风电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风电场风向坐标预计算系统建立方法。该系统由数据提取模块、风电场风向坐标转换模块、动态坐标预计算数据库和实时调用模块构成。由数据提取模块采集风电场数据,然后在风电场风向坐标转换模块中按照来流风向旋转传统大地平面坐标系,并根据风电场边界位置平移风电场风向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位置;动态坐标预计算数据库中存储着不同来流风向下的各台机组坐标结果,供实时调用模块提取相应坐标结果并传送至风电场功率预测或风电场优化运行系统中。本发明解决了风电场风向坐标的计算和应用问题,将机组位置和风电场实时流动情况有机联系起来;且系统运行高效、简便,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3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126902.4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F03D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机组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包含塔架与风轮耦合模型、传动系统耦合模型和频率适应性函数和全反馈控制系数的传递函数;基于所述传递函数对风电机组进行振动控制。本发明通过全反馈系数、频率适应函数与变桨距角控制耦合,实现机组运行结构振动控制,使振动量达到最小的目的,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550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93055.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孟慧雯 , 田德 , 苏怡 , 刘永前 , 龙凯 , 邓英 , 李贝 , 吴晓璇 , 韩璋 , 王浩东 , 管龙生 , 刘澎博 , 杨立华 , 马强 , 白亮 , 胡皓 , 施俊佼 , 陈磊 , 秦雪妮 , 曲舒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旨在解决解决现有半潜式海上风电基础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包括一中柱、三个侧柱、一垂荡板和一压载舱,中柱的上端用于连接海上风电机组的塔柱,侧柱内具有第一腔室,三个侧柱绕中柱均匀分布,垂荡板包括三个分别连接至三个侧柱下端的第一圆板、一连接至中柱下端的第二圆板以及三个分别连接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条形板,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的直径相同,三个第一圆板的下表面分别通过刚性杆件连接至压载舱,侧柱的上端侧部与中柱的上端侧部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使用状态下侧柱的顶部高于海面不小于5m,压载舱位于海面下方的深度不小于30m。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3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22863.1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风轮风电机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双风轮风电机组前、后风轮在当前风速下的转速及桨距角;以双风轮风电机组整体输出功率最大为目标,确定当前风速下双风轮风电机组前、后风轮的目标转速及桨距角;分别建立前、后风轮传动链的基于状态空间的线性化模型;基于所述线性化模型,引入状态观测器、干扰调节控制器及二次型调节器,设计前、后风轮的转矩控制器及变桨控制器,实现对前、后风轮的控制。该方法能够以整机最大功率输出为目标,通过实现一种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和干扰调节技术的控制策略,以解决双风轮风电机组在运行时前、后风轮的相互影响问题,提高系统鲁棒性,提高双风轮的整体风能吸收率,充分发挥双风轮风电机组的高效风能转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2815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68707.9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电机组三机组联合发电装置,属于风力发电领域,该装置具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三台垂直轴风电机组,三台垂直轴风电机组之间连线呈等边三角形。用一个底座将三台垂直轴风电机组固定在一起,三台机组间夹角互呈60度排列;三台机组成为一体,提高了装机容量,三台机组共用一个底座,节约了海上平台的成本,垂直轴机组由于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在底座上,方便运维和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393180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0979566.3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运行攻角测量方法,包括叶片前缘相对入流速度矢量测量,叶片翼型气动力测量,基于升力环量修正的攻角计算三个步骤,其中叶片前缘相对入流速度矢量测量通过将气流探针安装于叶片前缘,随叶片共同旋转测得,叶片翼型气动力测量指翼型弦线坐标系下的法向力与切向力测量,基于升力环量修正的攻角计算用来修正气流探针直接测量结果中包含的叶片升力环量诱导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27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02140.9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大气边界层多尺度湍流结构的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针对目前大气边界层风洞模拟装置及方法存在湍流积分尺度模拟能力不足、人工调控耗时长等问题,本发明在宏观上提出将风洞风速与格栅翼姿态协同控制的方法,在微观上提出变尺寸锯齿边缘的格栅翼外形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扩展大气边界层湍流积分尺度的模拟范围。同时,提出了采用机器学习自动寻优的控制方法,可以显著减小试验调试工作量,提高试验效率。此外,变尺寸锯齿边缘格栅翼可同时产生不同积分尺度湍流结构,有助于快速达到湍流充分发展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82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979576.7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风电叶片气弹响应的风洞试验装置及方法,风洞试验方法包括二维叶段模型设计,气弹相似设计,气弹试验测量,试验结果分析四个步骤,其中在气弹相似设计中提出一种气弹相似准则,指导风洞试验方案和装置设计,风洞试验装置包括弹性支撑系统、叶段模型和限位装置,弹性支撑系统与叶段模型相连接,模拟实际叶片弹性,弹性支撑系统刚度由气弹相似参数计算确定,限位装置用于控制弹性振荡的极限值和相应方向自由度的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04832368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163513.9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03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功率倍增特性的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通过对传统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结构、功率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分段功率跟踪式模糊PID变桨距控制策略。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规则的条件、操作用模糊集表示,并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知识库中,然后计算机根据控制系统的实际响应情况,运用模糊推理,自动实现对PID参数的最佳整定,而分段模糊控制充分考虑到了浓缩风能型风电机组功率变化特性,将机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段控制,即可以在各区间中降低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化程度,同时也将参数Kp,Ki,Kd的整定进行了简化,充分发挥了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