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0459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510079336.6
申请日:2015-02-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1N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杆式平面反力装置,其包括第一左立柱、第二左立柱、第一右立柱、第二右立柱、连接在第一左立柱与第二左立柱之间的第一槽型横梁、第一锚固梁、连接在第一右立柱与第二右立柱之间的第二槽型横梁、第二锚固梁、箱型纵梁、连接第一槽型横梁与箱型纵梁的第一高强拉杆以及连接第二槽型横梁与箱型纵梁的第二高强拉杆。本发明采用高强拉杆,实现梁式反力架拉压双向支承作用;且安装方便,可调试性强,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类型土木工程结构及构件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755866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71089.5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E04C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环绕式螺旋箍筋的防屈曲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方法,该组合柱包括高强薄壁钢管、粘结剂涂层、环绕式螺旋箍筋、压型钢板和高强混凝土,所述压型钢板围成管状结构并设于钢管之内,所述环绕式螺旋箍筋布置于钢管和压型钢板之间,所述粘结剂涂层涂覆于钢管的内表面,所述高强混凝土填充于钢管和压型钢板围成的管状结构之间,且所述高强薄壁钢管和高强混凝土通过粘结剂涂层粘合。通过粘结剂和环绕式螺旋箍筋的协同作用,防止高强薄壁钢管发生向外的局部屈曲,同时避免因混凝土与钢管协同变形导致的混凝土环向开裂,保证组合柱在任意方向地震作用下均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81222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73159.7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E04B2/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2/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约束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承重钢板焊接成长条形钢管且内侧焊接有栓钉,中间内填混凝土,形成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下部塑性区外包裹一层无粘结材料;约束钢板采用花纹钢板并焊接成矩形约束钢管,钢板花纹侧为约束钢管的内侧。约束钢管外套于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底部的无粘结材料区段之外,且约束钢板与无粘结材料之间浇筑自流平砂浆,约束钢板和自流平砂浆形成组合约束板;对拉螺杆贯穿约束钢管且两端通过螺母固定。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承重钢板的局部屈曲和对钢板内混凝土提供较强约束,提高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实现高强混凝土在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847129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232321.9
申请日:2013-05-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加固装置包括由下向上紧箍钢筋混凝土梁的U形的钢箍部,和两个穿过楼板分别与钢箍部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螺栓部,此螺栓部的螺母拧紧于螺栓部处于楼板上方的部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加固装置,由于其通过钢箍部和螺栓部的配合连接将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预紧锁固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有效避免传统加固装置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保持锚固的有效性,可有效保证加固效果,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外观紧凑美观,综合实用性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步骤简洁清晰,可有效提高实施所述加固装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64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32129.X
申请日:2013-05-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E01D2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 E01D2101/26 , E01D2101/26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加固装置包括由下向上紧箍钢筋混凝土桥梁的U形的钢箍部,和两个固定嵌设于桥面板下方并分别与钢箍部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的螺杆部,此螺杆部通过配设的螺母与钢箍部螺锁在一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的加固装置,由于其通过钢箍部和螺杆部的配合连接将钢筋混凝土桥梁与桥面板预紧锁固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有效避免传统加固装置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保持锚固的有效性,保证加固效果,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抗剪强度,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综合实用性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步骤简洁清晰,可有效提高实施所述新型加固装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9256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92106.0
申请日:2015-04-22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条石砌筑石墙灰缝力学计算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条石砌筑石墙灰缝力学计算模型包括建立石墙灰缝单元模型,分别采用竖向弹簧单元和水平弹簧单元模拟所述石墙灰缝单元模型在竖向和水平两方向的力学行为,所述竖向弹簧单元为线性单元,所述水平弹簧单元为非线性单元。本发明同时根据该力学计算模型参数确定的需要提供了条石砌筑石墙灰缝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充分考虑了条石沿灰缝在地震往复作用下剪切滑移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地震作用与竖向压力共同作用下竖向压缩变形刚度,更符合石墙灰缝单元模型实际力学行为过程,为开展石结构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准确的本构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4264593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52579.5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IPC: E01D22/00 , E01D1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 E01D2101/28 , E04G2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层嵌筋加固的预应力张拉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在加固筋的两端的两个套筒钢板锚具、设置在两个套筒钢板锚具之间的固定张拉台座和移动张拉台座、连接在固定张拉台座和移动张拉台座之间的扩张装置,该固定张拉台座与加固主体固定连接,该移动张拉台座安装在加固主体上并可沿加固筋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该移动张拉台座设有用于与套筒钢板锚具相抵接的推板,该推板与套筒钢板锚具水平对齐。将其中一个套筒钢板锚具与加固主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扩张装置推动移动张拉台座,移动张拉台座向外推动另一个套筒钢板锚具从而对加固筋进行张拉,构造简单,并且施工操作无需大型设备,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21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00557.5
申请日:2013-05-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包括由下向上紧箍钢筋混凝土梁的U形的钢箍部,和两个穿过楼板分别与钢箍部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螺栓部,此螺栓部的螺母拧紧于螺栓部处于楼板上方的部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由于其通过钢箍部和螺栓部的配合连接将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预紧锁固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有效避免传统加固装置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保持锚固的有效性,可有效保证加固效果,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外观紧凑美观,综合实用性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新型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步骤简洁清晰,可有效提高实施所述新型加固装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56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295123.3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联肢剪力墙结构,包括墙肢和其连梁;所述连梁包括处于两端的端梁和处于中部且强度较弱的中段梁,所述中段梁与两所述端梁可拆装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新型联肢剪力墙结构,其连梁具有可拆装且强度较连梁其它部分弱的中段梁,但其具有在正常情况下构成墙体组成部分的强度,地震时,中段梁集中受力,产生较大变形,吸收大部分地震能量,强震时,中段梁产生剧烈变形直至损坏,以此保护剪力墙的主体部分,中段梁损坏后,可将其拆下,安装上完好的中段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优良的抗震和集中消震性能,对剪力墙整体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并且中段梁易替换,降低了震后修复难度,缩短了修复周期,方便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4918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298864.8
申请日:2010-09-2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器切割条石砌筑石墙的结构及其方法,包括有由机器切割形成的上排条石和下排条石,该上排条石的砌筑界面与下排条石的砌筑界面之间形成有灰缝,于该灰缝中填充有使上排条石与下排条石粘结一起的粘结材料;该上排条石的砌筑界面和下排条石的砌筑界面上均设有纵横交错的槽纹,且于其中一排条石的砌筑界面上内凹形成有多个凹槽,对应于另一排条石的砌筑界面上外凸设有剪力键,该剪力键对应于该凹槽相齿合;藉此,通过于上排条石和下排条石的砌筑界面上均设有槽纹,并配合利用分别设置在两砌筑界面上的凹槽和剪力键,使得上下两排条石的结合更加牢固,由此砌筑形成的石墙其灰缝抗剪强度大大增强,具备优越的抗震性能和抗压承载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