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平行背板的电子设备及存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78869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474416.1

    申请日:2018-12-04

    Inventor: 王娜 陈灿 唐银中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平行背板的电子设备及存储设备。其中,存储设备为电子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前插模组、后插模组及连接前插模组及后插模组的背板模组。背板模组包括多块并行间隔排布的背板,前插模组包括多个排布方向与背板排布方向相同的第一单元,后插模组包括多个排布方向与背板相交的第二单元。通过将背板模组设置为具有多块并行间隔排布的背板,使得相邻的背板之间形成间隔通道的结构,使得气流能够在间隔通道内流通,使得电子设备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分别连接于背板的相对两侧,不需要进行避位,从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中第一单元和/或第二单元的密度。

    M.2连接器、M.2模块组件和系统盘

    公开(公告)号:CN10770403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758791.8

    申请日:2017-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8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M.2连接器、M.2模块组件和系统盘,该系统盘包括:PCIe底板,PCIe底板上设置有两个M.2模块组件的容置区域,所述M.2模块组件的容置区域用于容置M.2模块组件,由于M.2模块组件的尺寸比较小,通过在PCIe底板上设置有两个M.2模块组件的容置区域,将两个M.2模块组件设置在PCIe底板上实现系统盘支持硬RAID1,PCIe底板只需占用一个槽位,占用空间小,因此,提高了服务器的存储密度,进而,提高服务器的系统性能。

    单板拉手条、单板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40256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010147319.9

    申请日:2010-04-12

    Inventor: 王广京 唐银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1417 G06F1/185 G06F1/186 H05K7/1402 Y10T40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板拉手条、单板及电子装置。单板拉手条,包括用于与单板中的电路板固定连接的拉手条主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固设在所述拉手条主体上,用于在所述单板装配到机箱中后,将所述单板固定在所述机箱中。过在拉手条主体上固设有固定装置,在单板装配到机箱中后,可以通过单板拉手条上的固定装置将单板牢固的固定在机箱中,从而使单板的连接器与机箱的连接器保持良好的接触,提高了单板与机箱的连接可靠性。

    一种内存连接器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79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80000948.1

    申请日:2011-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335 H01R12/7029 H01R12/72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存连接器,涉及通信领域,所述内存连接器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两端的扳手,其中至少有一个扳手包括卡扣和施力柄,所述卡扣连接施力柄,所述施力柄下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施力柄为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的内侧表面相对于内存条的侧面设置,所述施力柄的内侧表面用于向底座外侧施加推力后使所述卡扣脱离内存条上的凹槽。本发明使用推力来实施扳手的打开操作,将内存条顶出,具有操作舒适、节省布局空间的优点。

    单板拉手条、单板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4025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47319.9

    申请日:2010-04-12

    Inventor: 王广京 唐银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1417 G06F1/185 G06F1/186 H05K7/1402 Y10T40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板拉手条、单板及电子装置。单板拉手条,包括用于与单板中的电路板固定连接的拉手条主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固设在所述拉手条主体上,用于在所述单板装配到机箱中后,将所述单板固定在所述机箱中。过在拉手条主体上固设有固定装置,在单板装配到机箱中后,可以通过单板拉手条上的固定装置将单板牢固的固定在机箱中,从而使单板的连接器与机箱的连接器保持良好的接触,提高了单板与机箱的连接可靠性。

    阵列式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0776314U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90000578.0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式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器件。该阵列式连接结构包括支架以及多个连接组件;支架用于固定沿支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连接组件,支架中不设置信号走线;每个连接组件贯穿于支架;每个连接组件的第一侧具有连接器接口,连接器接口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连接器接口用于与位于支架的第一侧的第一电子器件相连;每个连接组件的第二侧直接连接有多个线缆,多个线缆与连接组件的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一一对应,线缆用于与位于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电子器件相连;支架上具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至少部分位于两个相邻连接组件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式连接结构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一种机箱拉手条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888799Y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620013870.3

    申请日:2006-04-29

    Inventor: 唐银中 庄振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146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箱拉手条,包括拉手条板,还包括挡风板,该挡风板包括挡风面,该挡风板垂直于所述拉手条板并与该拉手条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该挡风板挡风面的形状与该拉手条安装槽位的空隙吻合,在该拉手条安装在其安装槽位上时,该挡风板与背板基本平齐。本实用新型的机箱拉手条将挡风板固定在拉手条上,避免在机箱内安装挡风板,从而避免了操作的困难,使挡风板的安装非常简便,并避免了螺钉掉进机箱造成短路的风险;在调整拉手条安装槽位时,不需要调整挡风板,简化了操作步骤。

    一种助力插拔装置、可插拔模块及通信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0328310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0308322.0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插拔装置、可插拔模块及通信设备,该助力插拔装置应用于可插拔模块从机箱中拔出,其包括用于固定在可插拔模块本体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用于抵压在机箱并提供支撑的卡口。为驱动转盘转动,助力插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并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齿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上并用于驱动齿轮组件转动的驱动装置。通过设置带有用于协助可插拔模块本体插拔的卡口的转盘、驱动转盘转动的齿轮组件以及驱动齿轮组件传动的驱动装置,将通过扳手增力的方式改为通过齿轮组件传动增力,从而减小助力插拔装置在协助可插拔模块插入或拔出机箱的插接口时所占用的空间。

    单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20526U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721463100.3

    申请日:2017-11-06

    Inventor: 毛永海 唐银中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板组件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元器件领域。该单板组件包括:设置有线缆端子的线缆、设置有连接器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夹持片、散热器、印制电路板、支架、固定件;中央处理器通过夹持片安装于散热器的基板上;支架安装于印制电路板上;支架与散热器连接,中央处理器插入印制电路板内;线缆端子与连接器适配插接;固定件设置在夹持片或基板上,用于固定线缆端子。该单板组件可避免线缆端子在插入连接器时经过印制电路板,避免了撞件事件的发生,使得印制电路板上无须设置禁布器件区域,增加了可布器件的区域面积。并且,避免了在中央处理器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之前安装线缆,增加了可操作空间。

    换热器、散热模组和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1125199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22796568.6

    申请日:2023-10-17

    Inventor: 唐银中 柏珂 刘俞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散热模组和计算设备。该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主体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接于主体部的两个端部;第一壳体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腔室;第二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独立的腔体;主体部包括至少两个流道部;换热器的进口与一个腔室连通,换热器的出口与另一个腔室或腔体连通,流道部连通至少两个腔室中的一个和至少一个腔体中的一个,以使经进口流入的换热介质能够依次流经各流道部后从出口流出。通过对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换热介质在换热器内的行程增加,换热介质的换热较为充分,可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