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69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671389.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热能源隧道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包括地层模拟系统、废热产生系统、废热汲取系统、热循环系统和测试系统,其中地层模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填筑原型地层的相似材料;废热产生系统包括隧道和废热热源,隧道设置在箱体中,废热热源为热力管道,热力管道设置在隧道中;废热汲取系统包括热交换管以及设置于热交换管内的低温水,热交换管设置在隧道的内壁上;热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分水器、集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测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仪、计算机、地层测试元件以及隧道测试元件。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模型实验改变方案不灵活的缺点,能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废热能源隧道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31529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1487376.6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地下工程低强度韧性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由膨润土、粉煤灰和玄武岩纤维组成的附加组分来替代合成纤维,由于膨润土可降低抗压强度且能产生膨胀,保证混凝土致密,粉煤灰具有活性,充填缝隙,玄武岩纤维使其韧性大幅度提高,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与主凝胶材料的成分类似,二者相容性较好,混合时很容易分散,且均布于混凝土内部,可约束微裂缝的扩展。而且玄武岩纤维能够降解,对保护环境有利。由于添加了石灰,所制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且抗压强度增长缓慢,而且具有很好的韧性,在水、土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大变形而不开裂,能与周围土体和刚度较大的荤桩协调变形,保证密贴。
-
公开(公告)号:CN1142326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87526.3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IPC: E02D17/08 , E02D5/18 , E02D5/34 , C04B28/26 , C04B14/10 , C04B14/46 , C04B18/08 , C04B18/16 , C04B22/06
Abstract: 本发明的PBA法导洞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该支护结构包括连续墙体和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为刚性再生混凝土桩体,连续墙体是由韧性低强度再生混凝土形成的连续墙体。韧性低强度再生混凝土中采用膨润土、粉煤灰和玄武岩纤维组成的附加组分来替代合成纤维,而且添加了石灰,所制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且抗压强度增长缓慢,而且具有很好的韧性,在水、土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大变形而不开裂,能与周围土体和刚度较大的荤桩协调变形,保证密贴。采用水玻璃与氯化钙溶液作为外加剂,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能力。该支护结构具有韧性、低强度、防水性能好等优点,且绿色、环保、低碳,可应用于地下工程的防水。
-
公开(公告)号:CN104194358B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410425370.X
申请日:2014-08-26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驻信改扩建项目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沥青,由沥青与复合温拌再生剂拌和而成,复合温拌再生剂为表面活性剂和油分再生剂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温拌再生沥青的功能效果好、无污染、成本低,其中的复合温拌再生剂将温拌剂与再生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沥青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沥青加热至拌和温度;将复合温拌再生剂添加到已经加热至拌和温度的沥青中进行拌和。本发明的温拌再生沥青的制备方法简单,将复合温拌再生剂直接地、一次性地添加到沥青中拌和均匀即可,拌和温度显著降低,这不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成本,而且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3704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629596.6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层注浆模拟系统,包括:容纳岩土的模型荷载箱(2),其侧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壁板;从顶端对所述岩土加载以还原地下应力场环境的加载子系统(3);可控制地向所述岩土注水和从所述岩土排水以模拟静水和动水环境的地下水模拟子系统(4);向所述岩土中注浆的注浆子系统(5);量测岩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数据采集子系统(6);以及量测所述模型荷载箱(2)的变形、加压压力、注浆压力并具有报警功能的报警子系统(7)。本发明的地层注浆模拟系统成本较低且可模拟开挖过程、深埋地下环境、动水及渗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5442617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992971.3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04 , E02D5/74 , E02D260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基坑工程支护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筋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筋杆,该玻璃纤维筋杆包括玻璃纤维筋及多个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玻璃纤维筋的轴线套设于所述玻璃纤维筋外,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弧线固定段及直线脚架段,所述弧线固定段套设于所述玻璃纤维筋外,相邻的所述弧线固定段通过所述直线脚架段连接。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筋杆中玻璃纤维筋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支架不仅起到连接作用,还起到导向、提高与水泥或砂浆的粘结作用。本发明提供的玻璃纤维筋杆具有耐腐蚀和施工简单的优点,有结构简单、节约资源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0997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9413.4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E21D9/08
Abstract: 一种盾构穿越检查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开挖检查井;(2)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护壁;(3)绑扎玻璃纤维筋并浇筑混凝土护壁;(4)以检查井和盾构外壳交界处为中心向上下两侧各500mm范围内设有玻璃纤维筋箍筋加强区;(5)以合适的盾构参数控制盾构机穿越检查井。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局部增加玻璃纤维筋箍筋的配箍率,不仅为盾构检查井开挖提高了安全储备,而且增强了检查井和盾构外壳接触区域玻璃纤维筋格栅的抗剪承载力,防止出现整体抗剪破坏,极大提高了盾构穿越检查井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总推力、掘进速度、扭矩和刀盘转速等盾构参数,也是保证盾构能够安全穿越检查井的重要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41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690022.9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G06Q10/067 , G06Q50/26 , G06Q90/00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员疏散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员疏散的模拟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待疏散空间划分为多个避难需求元胞单元和出口元胞单元;按照预设的规则,确定各元胞单元的静态吸引力值,并获取各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根据预设边长长度阈值、该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静态吸引力值和人群密度值以及各相邻的静态吸引力值和人群密度值,确定下一时间步长内的人群变化值,并按照人群变化值进行人员疏散;根据该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和下一时间步长内的人群变化值,确定下一时间步长后的人群密度值;若下一时间步长的各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均为零,则人员疏散完成。采用本申请可以提升模拟效率,适用于室外大规模人群疏散。
-
公开(公告)号:CN117541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02436.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IPC: G06Q10/067 , G06Q50/26 , G06Q90/00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员疏散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员疏散的模拟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待疏散空间划分为多个避难需求元胞单元和出口元胞单元;按照预设的规则,确定各元胞单元的静态吸引力值,并获取各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根据预设边长长度阈值、该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静态吸引力值和人群密度值以及各相邻的静态吸引力值和人群密度值,确定下一时间步长内的人群变化值,并按照人群变化值进行人员疏散;根据该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和下一时间步长内的人群变化值,确定下一时间步长后的人群密度值;若下一时间步长的各避难需求元胞单元的人群密度值均为零,则人员疏散完成。采用本申请可以提升模拟效率,适用于室外大规模人群疏散。
-
公开(公告)号:CN116379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91809.8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8F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和施工工艺,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其中,汲取装置包括供热管道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的外部,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本发明在热力隧道内的供热管道上以倾斜形式缠绕吸热管,吸热管与废弃热源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吸热管进水口的水温为4~6℃,采用地源热泵使低温水在吸热管里流动,水汲取供热管道上的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出水口温度可高达50℃,循环往复进行,吸取的热量可供周围用户使用,提高了废弃热能再利用率,也可推广至电力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