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矿山的有限元法蠕变材料接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83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1618.1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一种面向矿山的有限元法蠕变材料接触计算方法,属于智能化矿山与数值仿真领域,通过获取勘测数据;根据勘测数据形成求解文件;生成工况数据;在工况中定义一个伪物理状态;在伪物理状态下,根据静力学计算蠕变产生的位移并更新节点位移,包括对求解域节点及边界节点的坐标进行更新。基于有限元静力学计算蠕变问题的接触算法,将动力学的求解方式转化成静力学求解,将原本需要多个时间步长的迭代计算,转化为一个伪物理状态进行求解,规避了动力学问题将时间步长加大后难以收敛的问题,基于FEM静力学计算蠕变问题的接触算法极大提升了计算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动力学求解难以收敛的问题,给智能化矿山的工作面回采提供一种快速分析的方法。

    一种基于LBM-LES的风电场尾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1481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91184.5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风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BM‑LES的风电场尾流预测方法,一种基于LBM‑LES的风电场尾流预测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获取风资源、风电场地形数据,构建风电场计算域;(2)施加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根据从步骤(1)中获取的数据,对计算域施加相应的边界条件,并赋予材料参数;(3)通过碰撞模型中有效粘度,在LBM中嵌入LES大涡模拟模型,同时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程并求解;本发明有益之处:无需求解复杂的宏观流动运动方程,转而求解介观尺度的格子玻尔兹曼方程,相较于传统方法求解效率大幅提升;其次,采用旋转致动盘方法模拟风力机,使得风电场尾流模拟结果更加接近真实风场,计算精度显著提升。

    一种驱动机构、舵机及航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7682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37433.5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机构、舵机及航行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和换向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一转轴的第一转轮和设置于第一转轴且用于连接第一被驱动件的第一连接部;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二转轴、套设于第二转轴的第二转轮和设置于第二转轴且用于连接第二被驱动件的第二连接部;换向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换向齿轮和第二换向齿轮,第一换向齿轮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轮,第二换向齿轮传动连接于第二转轮。换向组件能够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具有相反的转向,以带动第一被驱动件和第二被驱动件同步反向转动,该驱动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整体重量轻,能够提高航行器的平衡性和移动性。

    跨介质航行器的仿真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99257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71203.X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介质航行器的仿真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跨介质航行器的仿真方法包括:获取设置在跨介质航行器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跨介质航行器的运动状态参数,以及设置在跨介质航行器所处环境中的传感器采集到的跨介质航行器的所处环境参数;对运动状态参数和所处环境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的运动状态参数和所处环境参数;将标准化处理后的运动状态参数作为初始条件,标准化处理后的所处环境参数作为工况条件,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对跨介质航行器进行仿真迭代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跨介质航行器的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无人船靠泊船坞及其系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74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429786.8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船靠泊船坞及其系统、控制方法,用于对无人船充电,无人船包括连接件,无人船靠泊船坞包括船坞主体、充电部件以及固定部件。船坞主体包括靠泊空间以及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靠泊空间的内壁。充电部件设置于第一表面,充电部件被配置为对无人船充电设置。固定部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且固定部件相对于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固定部件包括固定主体以及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位于固定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固定组件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固定空间,固定空间被配置为固定连接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设置。本申请能够有效简化无人船的固定方式,提高无人船在停泊过程中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18571.6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岸基站发送的跨域控制指令;决策单元,用于解析跨域控制指令,确定跨介质航行器的第一航行模态和第二航行模态;信息感知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航行模态和第二航行模态下的航行状态参数信息;决策单元还用于基于航行状态参数信息,确定跨介质航行器中每个执行机构的状态调整参数;执行单元,用于根据状态调整参数,调整跨介质航行器的航行状态,以使跨介质航行器向目标点航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不论跨介质航行器处在何种航行模态,都能通过确定执行机构的状态调整参数实现多次重复跨越水空界面,从而提高了跨域环境下跨介质航行器的适应性。

    跨介质航行器及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1514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96101.4

    申请日:2023-04-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介质航行器及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方法,跨介质航行器包括航行器本体,包括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沿航行器本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第一机身为适合于空中航行的回转体结构,第二机身为适合于水中航行的船型结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航行器本体的中部,用于控制跨介质航行器在跨介质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驱动组件设于航行器本体的第一端,用于控制跨介质航行器在空中航行时的稳定性;第三驱动组件设于航行器本体的第二端,用于控制跨介质航行器在水下航行时的稳定性。本申请的跨介质航行器及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方法,能够减小跨介质航行器在航行过程中的阻力,且在水下、跨介质以及空中航行时均具有较高的控制稳定性。

    变体机翼及飞行器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80604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53703.X

    申请日:2023-02-0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体机翼及飞行器,其包括:柔性蒙皮和内部骨架,柔性蒙皮被覆于内部骨架设置,内部骨架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中至少部分支撑单元为具有中空空间的壳体结构件,沿弦长方向依次包括前骨架段、形变段和弹性骨架段,前骨架段包括转动连接的上骨架与下骨架以及位于中空空间的联动驱动组件,联动驱动组件在中空空间沿弦长方向由前骨架段延伸至弹性骨架段,形变段在预设条件下产生沿弦长方向的变形力,变形力作用于弹性骨架段以使弯曲变形,弹性骨架段弯曲变形挤压联动驱动组件产生沿弦长方向上朝向前骨架段的驱动力,上骨架与下骨架在驱动力作用下向外转动扩张。因此,该变体机翼具有沿不同方向的变形的变体形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