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明电极上制作AAO模板的方法及相应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386985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224414.7

    申请日:2008-10-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透明电极上制作AAO模板的方法及相应的器件。先在透明电极上镀一层适当厚度的金属钛作为缓冲层,再在其上镀金属铝层,然后以酸性溶液为电解液进行阳极氧化电解,从而在透明电极上制作出AAO纳米多孔阵列结构模板,相应地得到一种透明电极和AAO模板复合器件。本发明中的钛缓冲层起到了很好的粘附和保护作用,在保证铝层不脱落且完全电解的情况下,很好地保护了透明电极层不被电解破坏,得到直通衬底的纳米多孔阵列结构。而且,在电解作用下,钛层经扩散和氧化变得透明,保证了整体结构具有高的透光性,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器件和电致发光器件等光电子器件中。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大面积制作,适合工业化生产。

    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223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83709.1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阳极、空穴缓冲层、光活性层和阴极,其特征在于,在光活性层与阴极之间还包括一层材料为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的电子缓冲层,利用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绝缘态-金属转变的特性,提高有机层和无机电极界面处的电子传输能力,从而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Isc和功率转换效率PCE,还可以阻挡蒸镀金属阴极时对有机层的损坏,减小器件的缺陷,抑制器件的退化,而且,相比于通用的LiF电子缓冲层,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容易控制,器件性能也更优良。

    基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7838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56048.9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较差,电荷迁移率低,而且通常空穴传输材料对于空穴的传输速度要大大快于电子传输材料对于电子的传输速度的情况,在有机电子传输层和阴极金属之间掺入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或者在有机电子传输层中掺杂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利用强关联电子体系化合物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可以发生从绝缘态到金属的转变,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增加电子的注入,不仅改善有机半导体材料对电子的传输能力,还可以提高器件的电流效率,降低器件的启动电压,达到改善器件发光性能及效率的目的,且其电子注入及传输能力与器件的发光效率均优于通用而最有效的LiF超薄绝缘层。

    一种高外量子效率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69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642086.7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外量子效率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原位制备方法的前驱体溶液中引入具有氧化性的二苯基膦酰羟胺,与钙钛矿前驱体反应生成一种去质子化的膦氧化合物,进而得到了发光量子产率接近100%的纳米晶薄膜。另外本发明还应用该薄膜,制备了高外量子效率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该器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发光量子产率高),光致发光稳定性表现为更慢的衰减,器件工作稳定性更强。

    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1259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370704.9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阳极、空穴传输层、光活性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中的给体或受体的材料为采用带有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在紫外光引发可聚合基团的光聚合时,受体的浓度由阴极一侧向阳极递减,并且给体的浓度由阳极一侧向阴极递减,实现了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既有利于形成双连续通道,保证载流子的传输,同时也可产生具有方向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对奋力,并增大短路电流,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非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659662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092747.3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材料是一个三嗪基团和三个N位上接烷基的吩噻嗪基团结合而成的对称星状推拉电子结构的化合物。其具有三个分子内电荷转移通道,提高了材料的载流子传输能力;三个偶极矩形成对称的星状结构,降低了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有效阻止分子间聚集造成的荧光淬灭。该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适合用成本较低的旋涂法制备成膜;作为非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材料,由于其同时包含具备空穴传输能力的吩噻嗪基团和具备电子传输能力的三嗪基团,有利于器件中的载流子平衡,提高器件的效率。

    转换光信号的方法、红外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0469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710119651.2

    申请日:2007-07-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换光信号的方法,属于光信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电荷迁移率相对较小的载流子传输层中掺入光敏剂,形成电荷载流子陷阱,且所述光敏剂与OLED器件的入射光的波长相匹配;当入射光照射到OLED器件上时,所述载流子吸收光子能量发生跃迁,复合形成激子数目增加,入射光信号转换为OLED器件本身的发光信号。本发明应用于红外探测,制备了一种红外探测器,该红外探测器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在该OLED器件的空穴传输层和/或电子传输层中掺杂红外光敏剂。本发明红外探测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在室温下使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