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61532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008669.5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D323/00 , C07C69/92 , C07C67/03 , A61K31/618 , A61K31/365 , A61P31/04 , C12P17/08 , C12P7/62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新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披露了该类聚酮化合物的抗菌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1077345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610081051.7
申请日:2006-05-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K31/336 , A61K31/122 , C07C13/60 , C07D203/2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代谢产物Tagalsin C及其同系物Tagalsins A,B,D,E,F,G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膜通透性和广谱的杀肿瘤活性,可以杀伤人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人骨髓瘤细胞IM9、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巨噬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la,而对正常细胞人肾胚细胞293和人肝二倍体细胞L02没有明显的杀伤能力,可应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制备治疗临床Bcl-2高表达、耐常规化疗的药物和制备治疗复发癌症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55789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1061140.0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宁波大学 , 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
IPC: C07D219/06 , A61P35/00 , A61P35/02 , A61K31/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取代吖啶酮烷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化合物为具有式I、II所示结构式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或溶剂合物,其中R1为H、OCH3、OCH2CH3、F、Cl、Br、CH3、NO2或碳原子数为2‑5的直链烷基,R2为H、OCH3、OCH2CH3、F、Cl、Br、CH3、NO2或碳原子数为2‑5的直链烷基,R4为NH2、NHCH3、NHCH2CH3、OH、COOH、SH,R5为H、OCH3、OCH2CH3、F、Cl、Br、CH3、NO2,m=0,1或2,n=0,1,2,3,4,5,6或7等,优点是该化合物能够有效选择性抑制HDAC亚型和/或真核生物肿瘤细胞增殖、预防和/或治疗肿瘤。
-
公开(公告)号:CN1151089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88642.6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IPC: C07C49/733 , C07C49/637 , C12P7/26 , A61P29/00 , A61P3/10 , A61P35/00 , A61P37/00 , A61K31/122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新颖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披露了其作为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的药学用途。
-
-
公开(公告)号:CN104510753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9882.3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A61K31/7056 , A61K31/407 , A61K31/4035 , A61K31/343 , A61P3/00 , A61P3/06 , A61P9/10 , A61P9/12 , C12P19/60 , C12P17/18 , C12P17/10 , C12P17/04 , C07H17/00 , C07D491/107 , C07D519/00 , C07D209/46 , C07D307/94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倍半萜生物碱的新用途,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代谢综合症的制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类新的倍半萜生物碱;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倍半萜生物碱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倍半萜生物碱可有效预防或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及粥样动脉硬化等代谢综合症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01333206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0710042797.1
申请日:2007-06-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北京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个新的二十四元环内酯类化合物Macrolactin O、P、Q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是从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 B-9987培养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这3个化合物对稻瘟霉和交链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含有该类化合物的粗提物能有效地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8615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33342.5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
IPC: A61K31/7048 , A61P29/00 , A61P1/00 , C07H9/04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波伦鳞花苷在制备炎症性肠病抑制剂方面的应用,特点是波伦鳞花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冷冻的波伦鳞花软珊瑚用丙酮提取,再用乙醚和水萃取,得到粗浸膏;2)粗浸膏进行正相减压柱层析,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1:2)的流分,即可得纯度98%的波伦鳞花苷,优点是LBS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有显著的抗炎活性;LBS在炎症性肠病斑马鱼模型中表现出抗炎症性肠病活性;在小鼠模型中,LBS具有一定的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17615.5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IPC: C07D519/00 , A61P31/14 , A61K31/407 , C12P17/18 , C12N1/14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源萜生物碱及其抗寨卡病毒用途。该混源萜生物碱分离自海洋真菌黑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的发酵物,体外实验表明,所述混源萜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寨卡病毒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成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82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588057.2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抗丙肝用途。这类化合物是从海洋来源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发酵提取物中发现的具有新颖化学骨架的倍半萜化合物,本发明首次发现了这类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HCV活性。体外活性研究数据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同时作用于HCV病毒感染的入侵和转录复制阶段,具有多靶点抗病毒功效,是一类极具抗HCV新物研究开发潜力的药物模式分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