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40713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57109.3
申请日:2008-01-29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何满潮
IPC: E21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热能转换循环生产系统,属于深井开采高温热害控制及资源化利用领域,该系统包括:制冷工作站、压力转换工作站、降温工作站、地面工作站和矿井涌水系统构成;制冷工作站冷量提取端与矿井涌水系统的排水端连接,制冷工作站的回水输出端通过泵站与地面工作站连接,制冷工作站的冷冻水供水管及冷冻水回水管与压力转换工作站连接构成上循环子系统,压力转换工作站的冷冻水输出管及冷冻水回水管与降温工作站连接构成下循环子系统,降温工作站上设置风循环子系统,降温工作站的风循环子系统上设有冷风输出口。该系统结构简单,在实现深井开采高温热害控制的同时,又可以将热害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20751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57087.0
申请日:2008-01-29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模块化组装移动式降温器,涉及深井冷热能量交换领域。该降温器包括:总进水管、总回水管、机架和至少一个降温结构模块;降温结构模块设置在机架上,降温结构模块的进水管与总进水管连接,降温结构模块的出水管与总回水管连接;机架上与降温结构模块对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该降温器的每一个降温结构模块均可提供固定的冷量,即可以通过降温结构模块的数量来匹配降温工作面冷负荷的要求,使得整个降温器的设计模块化、简单化。而且,该降温器可以根据降温工作面冷负荷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降温结构模块的组装来控制其所提供的冷量,更有效地满足现场复杂多变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2602324Y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200529.6
申请日:2003-01-09
IPC: F24J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该设备包括:热泵、U形换热管、地热井及循环泵,其中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热泵的入口和出口相连,循环泵安装在换热管回路上。冷水先从U形换热管的入口进入换热管内,在地热井内与地热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热泵的入口,经过热泵提取热能后再回到换热管的入口,从而实现井下取能换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实现地热利用过程中只取热不抽水,以解决水环境的改变与地表沉降等问题,提供一种理想的地热利用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602323Y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2290860.9
申请日:2002-12-10
IPC: F24J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二级或二级以上采暖系统,建筑物内的采暖设施采用不同的供热参数或不同的设施,形成温度梯级,其中上一级采暖系统的利用温差和下一级采暖系统的利用负荷相匹配。系统设备有:热泵、换热器、采暖设备以及分水器、集水器,各设备之间通过管线相连。利用后的尾水通过回灌井回灌到地下。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实现了地热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增大了单井供热能力,提高了热利用率,降低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地热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避免了环境热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2602321Y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2290858.7
申请日:2002-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地热复合功能的农业生产系统,其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环境温度有不同要求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按照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串联连接。各子系统对热及水源分别有不同的需求,这样在充分利用了地热水的热能的同时,使地热水本身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606868Y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申请号:CN03200530.X
申请日:2003-0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热水的开采及回灌系统,包括:开采井、地面综合利用系统及回灌井,各设备间通过管线密闭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对井回灌开采的模式,同时设计一口开采井,一口回灌井,两井地面距离为5-20m,以便于地面现场施工和开采管理,热储层内距离为800m以上,避免热储层的温度因回灌水的注入而引起热流体温度的大幅度下降。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弃水污染环境,还能通过深循环充分利用热储层中岩石骨架中的热能,延长热储开发利用年限,保证地热可持续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2602322Y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2290859.5
申请日:2002-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热源联动运行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中水系统、湖水系统、地热水系统、混水器、热泵机组以及供热或供冷终端。其中中水系统、湖水系统、地热水系统与热泵机组之间用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同时连接,根据不同的水源参数由阀门进行切换;热泵机组与供热或供冷终端之间以并连方式连接;从而形成一次网、二次网分别循环的空调系统。混水器与一次网并联,地热水通过特制的弥散管插入其内,进行高温小流量和低温大流量水的混合。该系统实现了多热源联动运行的空调技术,使地热水、中水或湖水多种水源在同一系统中联动利用。实现了低品位热源的有效利用,节省了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且无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
-
公开(公告)号:CN111927471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10797172.1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采用瞬时胀裂器几何成型掘进隧道的方法,包括:去除位于第二区域的岩石;在各第一子区域中均设置多个切缝孔;在位于第一中间部分的切缝孔中设置第一瞬时胀裂器,第一瞬时胀裂器具有第一聚能管,第一聚能管上形成有多排第一聚能孔;在位于第一边缘部分的切缝孔中设置第二瞬时胀裂器,第二瞬时胀裂器具有第二聚能管,第二聚能管上形成有两排第二聚能孔,两排第二聚能孔均朝向其所在的第一边缘部分的延伸方向;在位于连接部分的切缝孔中设置第三瞬时胀裂器,第三瞬时胀裂器具有第三聚能管,第三聚能管上形成有两排第三聚能孔,两排第三聚能孔分别朝向相邻的第一边缘部分的方向;引发第一瞬时胀裂器、第二瞬时胀裂器和第三瞬时胀裂器。
-
公开(公告)号:CN11019744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395858.5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及系统。该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包括:获取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评价值和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人数;根据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评价值和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人数,计算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权重;根据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对应的多个评价条件,获得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评价值;根据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权重和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评价值,计算每个待选厂址的综合评价值;从多个待选厂址的综合评价值中选取最大值,将最大值对应的待选厂址作为地下中子能电站地址,以提高选址评估效率,推进清洁能源的安全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