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水供肥改酸型山原红壤改良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4384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70073.X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水供肥改酸型山原红壤改良剂及其应用,涉及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该山原红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发酵浮萍肥26-35份、腐熟秸秆15-27份、膨胀珍珠岩25-42份、塘泥40-55份、羟基磷灰石13-21份、生石灰3-6份。本发明中的保水供肥改酸型山原红壤改良剂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好,可长期调节土壤酸度,且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具有优异的效果。

    一种岩溶区陡坡固化-稳定型土体生态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492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883855.8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区陡坡固化‑稳定型土体生态重构方法,涉及岩溶区土地整治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表土剥离,表土堆放并进行生态化培养;(2)地表整理平坦;(3)地面裂缝填缝处理;(4)铺设无砂砼基础垫层;(5)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渗层;(6)在所述防渗层上依次铺设第一稻草层、有机肥层,第二稻草层;(7)将生态化培养的表土,覆盖在第二稻草层上;(8)覆土后,将生物质混合液喷洒于表土上;(9)在喷洒后,在表土上铺设三维植被土工垫,保持5~7个月后揭开。解决现有的裸露岩溶垂直渗漏区消水洼地周边陡坡造地技术出现的客土漏失严重,新造耕地难以持久的现象,达到下游水源不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

    一种岩溶区陡坡固化-稳定型土体生态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49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83855.8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区陡坡固化‑稳定型土体生态重构方法,涉及岩溶区土地整治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表土剥离,表土堆放并进行生态化培养;(2)地表整理平坦;(3)地面裂缝填缝处理;(4)铺设无砂砼基础垫层;(5)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渗层;(6)在所述防渗层上依次铺设第一稻草层、有机肥层,第二稻草层;(7)将生态化培养的表土,覆盖在第二稻草层上;(8)覆土后,将生物质混合液喷洒于表土上;(9)在喷洒后,在表土上铺设三维植被土工垫,保持5~7个月后揭开。解决现有的裸露岩溶垂直渗漏区消水洼地周边陡坡造地技术出现的客土漏失严重,新造耕地难以持久的现象,达到下游水源不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

    一种土地综合整治中渠道生态修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608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09773.0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综合整治中渠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渠道,渠道的两边均设置有第一滑道,两条第一滑道之间设置有清理滚筒,每一第一滑道均滑动连接有驱动盒,每一驱动盒内的中心均转动连接有分别与清理滚筒两端连接的中心齿轮,驱动盒外转动连接有驱动环,驱动环向外设置有多片驱动叶片,驱动环的内侧设置有内齿轮,内齿轮与中心齿轮之间设置有多个行星齿轮;渠道的两边均设置有第二滑道,两条第二滑道之间滑动连接有紧贴清理滚筒一侧的垃圾收集槽;渠道内于垃圾收集槽远离清理滚筒的一边设置有若干生物浮床,每一生物浮床均设置有种植孔。本发明对渠道内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前,利用水能将水面的垃圾进行清理,有效降低渠道内水体的污染。

    一种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领域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9030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84525.4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收集和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领域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处理箱的一侧面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管,处理箱的一侧面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处理箱的另一侧上端位置设置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有背板、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一级过滤网位于背板与二级过滤网之间,一级过滤网的孔径大于二级过滤网的孔径,能够较好的方便工作人员的清理操作,能够避免山水林田中的大块树枝干堵塞住水管,且在支撑杆的作用下能够避免滤网与水底的地面贴合,避免在进口的堵塞,保证装置进水的畅通性,效率较好,较为实用。

    一种生态隔离带埂坎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4230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83692.1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态隔离带埂坎及其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修整后的埂坎底部平铺土工布;(2)在所述土工布上堆垒加筋土;(3)将所述土工布远离所述埂坎的一端向上向内翻折,包裹所述加筋土;(4)在所述土工布翻折的一端的上部继续堆垒所述加筋土,修整后形成第一层加筋土护坎结构;重复步骤(1)‑(4),继续向上构建多层所述加筋土护坎结构;本发明不再利用生态袋装填混合土壤,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并且,加筋土护坎结构与上层的加筋土护坎结构之间,不仅有土工布分隔,还存在加筋土的稳固,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埂坎结构。

    一种利用菌渣改良山原红壤种植蓝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975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46893.5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渣改良山原红壤种植蓝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渣发酵:以1:20:200的质量比将发酵菌液、水、食用菌渣混合发酵,夏季发酵5~7天,冬季发酵7~12天;S2、选地;S3、配制土壤改良剂:取步骤S1发酵好的食用菌渣10~30份,牛粪5~10份,高吸水性树脂颗粒0.01~0.03份,酸性水3~4份,硫磺粉0.01~0.03份进行充分混合,所述份为重量份,调节PH值为3~3.8,配制成土壤改良剂;S4、配制定植基质;S5、改良土壤:用步骤S3配制的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S6、植苗;S7、田间管理。本发明可大大提高蓝莓种植的成活率,也可使蓝莓生长快,结果早,果实产量高,特别适宜于云南地区的山原红壤土地种植蓝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