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18849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07011.4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通过喷施蔗糖溶液提高草果产量的方法。本发明属于草果栽培技术领域。在草果盛花期,向草果花序喷洒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人为增加昆虫访花报酬,不仅增加了对传粉昆虫的吸引,同时增加了传粉昆虫在花序上停留的时间,从而增加草果植株授粉几率,提高草果坐果率,进而提高草果产量。本发明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增产效果显著。利用本发明方法喷洒25%蔗糖溶液后,草果植株坐果率显著增加,相比未喷洒蔗糖溶液的草果组,花序果实鲜重较对照增加69%,干重较对照增加72%。
-
公开(公告)号:CN102498786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334124.X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云南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属植物种子萌发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采集到的云南黄连种子,用水选的方法去除杂质和瘪粒;再用200~400mg/L6-BA溶液中浸种8~12小时,之后再用清水冲洗3~5次;将经清洗的河沙于120~130℃烘干2~3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经6-BA溶液浸种的云南黄连种子与河沙按1∶3~5的比例混合,保持湿度为50~70%,然后在温度为1~5℃的冰箱中低温沙藏层积处理7~8个月;将种子取,用200~400mg/L赤霉素浸种8~12小时,温度保持在15~17℃。该方法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1%左右,有效解决了云南黄连有性繁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61795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66605.X
申请日:2010-05-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的方法,属于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针对长期以来采用纯培养菌种,实现松茸人工栽培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的事实,结合松茸生长所需的特殊环境,通过对“茸山”林地管理和采取人工促繁措施实现松茸稳产、高产的创新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松茸孢子、菌根、菌丝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术,林地管理促茸技术和菌塘人工促茸技术。本发明不仅成为松茸的原生地保育促繁措施,而且可以达到保护菌塘、促进菌塘良好发育,同时还可提高松茸产量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0223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676203.8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防止褐化的川贝母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川贝母新鲜鳞茎作为外植体,进行清洗消毒、接种前预处理和预培养;所述预培养使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MS,蔗糖25~35g/L,琼脂6~7.6g/L,IBA0.5~1.5mg/L,NAA0.5~1.5mg/L,2,4‑D0.3~0.7mg/L,碳0.1~0.3g/L。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的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川贝母药材苗长势良好,无褐变,颜色均匀,整体外观好,且产品质量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502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76203.8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防止褐化的川贝母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川贝母新鲜鳞茎作为外植体,进行清洗消毒、接种前预处理和预培养;所述预培养使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MS,蔗糖25~35g/L,琼脂6~7.6g/L,IBA0.5~1.5mg/L,NAA0.5~1.5mg/L,2,4‑D0.3~0.7mg/L,碳0.1~0.3g/L。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的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川贝母药材苗长势良好,无褐变,颜色均匀,整体外观好,且产品质量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94886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610304609.7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七水培营养液及水培方法,属于药用植物无土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三七水培营养液以纯净水作为溶剂,并添加有氯化铵、硝酸钠、水溶性磷酐、水溶性氧化钾、硫酸镁、硼酸、硫酸铜、硫酸亚铁、七水硫酸锌、钼酸钠、七水硫酸锰和四水硝酸钙。使用本发明三七水培营养液培养三七,经试验证实,该营养液能满足三七在水培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元素,且通过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大大促进了三七在水培过程中的成活率及其须根的生长,还方便收集三七根系分泌物,有利于三七连作障碍研究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5474978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35256.5
申请日:2016-01-20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林下栽培有机重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地:选择成片生长的野生竹林林地作为栽培区域;步骤二、清理杂草;步骤三、播种或移栽:若是是种子,采收后即可播种,在竹林下按6*12cm的间距穴播,穴深5-7cm,每穴2粒种子,覆土层2-3cm;若是种苗或根状茎,移栽期以雨季的6-8月,移栽时按20*20cm的间距穴栽,穴深10-15cm,以覆土能盖住种茎上的芽为准;步骤四、简单管理:无需浇水、施肥、喷施农药。本发明技术程序简单,极易执行;且成本非常底,能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最重要的,是生产出的药材安全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718943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06647.7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通过疏花提高草果产量的方法。本发明属于草果栽培技术领域。在草果初花期,摘掉一定比例的草果花苞,减少草果花而不实的现象,降低草果植株养料消耗,从而增加剩余草果花的坐果率及结实率,提高草果产量。本方法与未疏花的地块相比,摘除20%花苞后,草果植株坐果率平均增加42%,单果干重增加25%,花序果实鲜重及干重均增加53%。本发明不仅具有显著增产效果,且能提高草果单果鲜重,提高草果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49888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45397.4
申请日:2011-11-0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陀块茎切割育苗方法,属于植物块茎无性繁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选择无病和带有须根的岩陀块茎作为繁殖材料;将筛选出的岩陀块茎用50%的多菌灵稀释600~800倍消毒10~30分钟,之后再用清水冲洗3~5次后阴干;气温为15℃~25℃时切割繁殖育苗,将消毒后的岩陀块茎切成上段、中段和下段,每段切成2块,切口处用草木灰涂上之后将切块放到经0.2%~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砂质土壤育苗床中,覆盖3~5cm的沙质土壤,浇水,土壤的相对湿度为50~60%;切割繁殖育苗的时间是3~5月,上段苗于当年9~10月移栽,中段和下段苗于第二年9~10月移栽。该方法能使岩陀块茎发芽率达到75~83%。
-
公开(公告)号:CN10249878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34124.X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云南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属植物种子萌发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采集到的云南黄连种子,用水选的方法去除杂质和瘪粒;再用200~400mg/L6-BA溶液中浸种8~12小时,之后再用清水冲洗3~5次;将经清洗的河沙于120~130℃烘干2~3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经6-BA溶液浸种的云南黄连种子与河沙按1∶3~5的比例混合,保持湿度为50~70%,然后在温度为1~5℃的冰箱中低温沙藏层积处理7~8个月;将种子取,用200~400mg/L赤霉素浸种8~12小时,温度保持在15~17℃。该方法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1%左右,有效解决了云南黄连有性繁殖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