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741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275264.8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87 , H01M10/052 , H01M50/528 , H01M50/53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的蓄电单元。在基于本公开的蓄电单元中,第1卷绕电极体包含第1正极和第1负极。第2卷绕电极体包含第2正极和第2负极。第2正极未与第1正极接触。第2负极未与第1负极接触。第2卷绕电极体是通过以第1卷绕电极体为中心在第1卷绕电极体的外侧卷绕而形成的。正极集电构件与第1正极和第2正极这两者电连接。负极集电构件与第1负极和第2负极这两者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8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684047.8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50/538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包含正极板(第1电极)、负极板(第2电极)以及分隔件的卷绕电极体。正极板包括正极集电体(集电体)、涂敷于正极集电体的一部分的正极合剂层(电极材料层)、正极极耳引线(极耳引线)以及粘接材料(缓冲材料)。正极极耳引线配置于未涂敷正极合剂层的未涂敷部。粘接材料在未涂敷部配置于与正极极耳引线相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0698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206641.6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50/10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包括正极板(第1电极)、负极板(第2电极)、以及间隔体的卷绕电极体。正极板包括设置于Z方向(轴向)上的端部的多个部分(金属片)。在多个部分的各个部分形成有贯通孔(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605631.X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5 , H01M4/6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正极板(第1电极)、负极板(第2电极)以及包含分隔件的卷绕电极体。正极板包含正极集电体(第1集电体)和正极复合材料层(第1电极材料层)。正极集电体具有正极涂覆部(第1涂覆部)和在卷绕电极体的轴向一方侧以从正极涂覆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正极未涂覆部(第1未涂覆部)。多个正极未涂覆部之中的一部分正极未涂覆部彼此在X方向(卷绕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状态并列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073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563698.3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须纯太
IPC: H01M10/04 , H01M4/02 , H01M50/102
Abstract: 一种蓄电模块(1),具备:包括多个双极性电极(100)、正极终端电极(200)及负极终端电极(300)的电极层叠体(10);封闭部(500);以及形成密闭的缓冲区域(R2)的缓冲区域形成构件(600)。各双极性电极具有集电体(110)、正极活性物质层(120)及负极活性物质层(130)。正极终端电极具有正极集电箔(112)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终端电极具有负极电极箔(113)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封闭部在形成于正极未涂布部(112b)与负极未涂布部(113b)之间的区域(R1)与大气压相比成为了低压的状态下将区域(R1)封闭。缓冲区域形成构件在与区域(R1)在层叠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形成缓冲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4817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951982.1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62 , B23K26/24 , B23K26/26 , B23K2101/38 , H01M2/0267 , H01M2/0277 , H01M2/043 , H01M2/06 , H01M2/26 , H01M2/305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1),其包括:电池外壳(10);外侧部件(57),所述外侧部件配置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外部上,并且由Al‑Mg合金或Al‑Mg‑Si铝合金制成;由纯铝制成的集电部件(51),所述集电部件具有i)伸出部(54),所述伸出部从所述电池外壳内伸出,穿过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中的第一通孔(13k)和所述外侧部件的第二通孔(57c),并且从所述电池外壳向外突出,和ii)压接部(55),所述压接部从所述伸出部朝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向外扩展,并且环状地覆盖所述外侧部件中的第二通孔的周围;焊珠(56c),所述焊珠将所述压接部的外周缘部(55p)与所述外侧部件电连接;和附加焊珠(56e),所述附加焊珠定位成比所述焊珠更靠向所述压接部的径向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0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67588.6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须纯太
IPC: H01M2/06 , H01M2/22 , H01M2/30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6 , H01M2/26 , H01M2/30 , H01M10/658 , H01M2/2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外侧金属部件;外侧树脂部件,所述外侧树脂部件介于所述电池外壳与所述外侧金属部件之间;传热抑制部,所述传热抑制部构造成抑制从所述外侧金属部件向所述外侧树脂部件的传热;和集电部件,所述集电部件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电池外壳内延伸到所述外侧金属部件的外侧;和铆接部,所述铆接部从所述延伸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且将所述延伸部、所述外侧金属部件和所述外侧树脂部件固定在所述电池外壳上。所述铆接部和所述外侧金属部件包括将所述铆接部和所述外侧金属部件彼此连接的焊道。所述传热抑制部设置在所述焊道的轴向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0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240078.0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531 , H01M50/586 , H01M10/0587 , H01M10/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其中,卷绕电极体包括第1电极和第2电极。第1集电构件与第1电极连接。第2集电构件与第2电极连接。盖包括第1外部端子和第2外部端子。第1外部端子配置为,在从轴向上观察时与卷绕电极体的径向中心重叠。第2外部端子固定于外壳主体。第1集电构件与第1外部端子连接。第2集电构件配置于外壳主体与第2外部端子之间。第2集电构件通过与第2外部端子一起固定于外壳主体而与第2外部端子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4813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82326.3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50/103 , H01M10/613 , H01M10/65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能够增大具备蓄电单元的蓄电模块的容量,并且能够提高蓄电单元的散热性的蓄电单元以及具备该蓄电单元的蓄电模块。基于本公开的蓄电单元具备卷绕电极体和单元壳体。单元壳体具有外周壁部、第1端部、第2端部和内周壁部。第1端部具有第1孔部。第2端部具有第2孔部。内周壁部从第1孔部分延伸到第2孔部。内周壁部配置在卷绕电极体的径向的内侧。外周壁部之中在径向上与卷绕电极体并列的部分具有矩形筒状的外形。在内周壁部之中在径向上与卷绕电极体并列的部分具有矩形筒状的外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4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666823.1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10/4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卷绕电极体,包含正极板(第1电极)、负极板(第2电极)和分隔件;以及固定构件,以维持卷绕电极体的卷绕状态的方式固定卷绕电极体。卷绕电极体包含卷绕轴线延伸的Z方向(轴向)的一方侧的端面(第1端面)和Z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面(第2端面)。固定构件至少设置于端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