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7120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31278.5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补偿脉冲发电机励磁馈线如何接入励磁绕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补偿脉冲发电机系统,包括设置于定子铁芯、设置于定子铁芯两端的定子绕组、转子、机壳、空心轴、励磁绕组和励磁馈线装置,励磁馈线装置用于构建励磁绕组与外部的连通;励磁馈线装置包括励磁馈线组件和励磁出线组件;励磁馈线组件包括励磁馈线和励磁馈线夹紧组件,励磁馈线通过励磁馈线夹紧组件设置于空心轴的轴孔内部;励磁出线组件设置于空心轴外部,励磁出线组件通过爪极盘组件与励磁馈线组件连通;励磁引线包括第一组励磁引线和第二组励磁引线;爪极盘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爪极盘,以进行励磁馈线通过两个爪极盘引出双倍励磁引线。
-
公开(公告)号:CN109980771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629436.1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2J9/08 , H02P9/30 , H02P21/22 , H02P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串联混合动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或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与装置,目的在于解决发电机组和储能装置的功率难以实现精确分配的问题。本发明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或复合电源的控制装置针对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或复合电源包括:原动机、发电机、整流器、储能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储能装置电流控制模块和发电机转速控制模块;储能装置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储能装置的电流参考值和电流实际值生成原动机的功率参考值,从而控制储能装置的电流;发电机转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发电机的转速参考值和发电机的转速实际值生成整流器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发电机的转速。本发明无需做复杂的模式判断,实现了功率分配实时、精确、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3638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1597396.3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励磁无铁芯电机结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电机复合材料构件原位监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对人工依赖性大、效率低、检测数据准确性低,且构件故障无法自诊断和自修复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待监测电励磁无铁芯电机包括设置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网络的复合材料构件;光源与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检测系统发射光源和接收光源;传导光纤将发射光源转换为光信号并发送至光滑环转子;光滑环转子将光信号通过耦合器发送至光滑环定子;光滑环定子将光信号发送至光纤光栅解调仪进行光信号分析,获得复合材料构件状态。本发明复合材料可以进行故障自诊断和自修复,且分布式感知实现了高精度、高准确性的复合材料构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1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22192.4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压直流汇集系统的直流母线启动控制方法,针对前、后两级变换器之间存在低压直流母线的电路结构,前级支路先以电流源模式运行,通过控制策略检测到后级低压直流母线已完成建立后,再切换至最大功率跟踪模式,有效抑制了启动过程中产生的瞬态冲击问题,实现低压直流母线电压平滑建立和多汇流支路无差别启动,特别适用于在低压直流母线前端包含多支路并联汇流的结构,且汇流后的中压直流变换器为功率单向流动的直流升压汇集系统。本发明可在功率单向流动下实现直流升压汇集系统中低压直流母线的平滑启动与稳定控制,并且低压侧多汇流支路间可无差别、无互连线自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1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23367.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中压直流变换器多变量快速辨识与协同控制方法,涉及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领域。大功率模块化串并联的中压直流变换器控制系统包含集中控制器和模块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包含算法运算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光电转换单元,所述模块控制器包含数据处理单元、光电转换单元,所述集中控制器算法运算单元计算占空比、频率、相位等多个控制变量经集中数据处理单元并行发送至所述多个模块控制器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模块控制器锁存多个控制变量并回传锁存数据,所述集中控制器数据处理单元快速辨识多个模块锁存状态,并行发送多路变频协同控制信号,实现直流变换器多个功率模块单元的多变量协同控制,优化中压直流变换器输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638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597396.3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励磁无铁芯电机结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电机复合材料构件原位监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对人工依赖性大、效率低、检测数据准确性低,且构件故障无法自诊断和自修复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待监测电励磁无铁芯电机包括设置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网络的复合材料构件;光源与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检测系统发射光源和接收光源;传导光纤将发射光源转换为光信号并发送至光滑环转子;光滑环转子将光信号通过耦合器发送至光滑环定子;光滑环定子将光信号发送至光纤光栅解调仪进行光信号分析,获得复合材料构件状态。本发明复合材料可以进行故障自诊断和自修复,且分布式感知实现了高精度、高准确性的复合材料构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34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644442.X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2M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旋转整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旋转整流器无法满足高速大电流条件下安全运行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大电流的旋转整流器,包括壳体、整流元件、汇流铜排和绝缘部件;汇流铜排包括A相铜排、B相铜排、C相铜排、励磁正铜排和励磁负铜排;绝缘部件包括A相铜排绝缘、B相铜排绝缘、C相铜排绝缘、励磁正铜排绝缘和励磁负铜排绝缘;整流元件包括设置于A相铜排与励磁负铜排之间的A相二极管、设置于B相铜排与励磁正铜排之间的B相二极管和设置于励磁正铜排与C相铜排之间的C相二极管;本发明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有效保证其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996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29913.8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将基于载波通讯的远程检测法与改进的滑膜频率漂移法进行有效结合。当载波接收器接收到载波信号,逆变器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则未发生孤岛,逆变器正常运行;当载波接收器接收不到载波信号,逆变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则可能已发生孤岛,逆变器立即启动改进的滑膜频率漂移法,并实时监测并网点频率变化。如果并网点频率超出49.5-50.5Hz范围,则已发生孤岛,逆变器停止运行;如果并网点频率在49.5-50.5Hz范围内,则未发生孤岛,如果并网点频率持续2s均在49.5-50.5Hz范围内,则载波通讯出现故障,逆变器停止运行,报警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214315005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20060337.7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补偿脉冲发电机励磁馈线如何接入励磁绕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补偿脉冲发电机,包括设置于定子结构内侧的定子绕组、空心轴、励磁馈线组件、励磁引线组件、分体式飞轮和励磁绕组;分体式飞轮包括沿空心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飞轮结构和第二飞轮结构,励磁引线组件通过爪极盘组件与励磁馈线组件连接;爪极盘组件包括第一爪极盘和第二爪极盘;励磁馈线组件包括根接至第一爪极盘的第一对励磁馈线和第二对励磁馈线,第一对励磁馈线、第二对励磁馈线分别通过第一爪极盘、第二爪极盘各引出四条励磁引线,以与励磁绕组中的四个励磁线圈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励磁馈线接入励磁绕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5452803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1285476.6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旋转整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旋转整流器在高速大电流条件下二极管脱落、断裂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整流器模块,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绝缘灌封结构、设置于绝缘灌封结构内部的整流组件、绝缘组件;整流组件包括第一端部二极管、第二端部二极管和M个中间二极管;绝缘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部二极管两边的第一端部铜排绝缘和励磁正铜排绝缘、设置于第二端部二极管两侧的第二端部铜排绝缘和励磁负铜排绝缘以及多个内部嵌套有中间铜排的中间绝缘组件;第一端部二极管、第二端部二极管与中间二极管均为圆盘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圆盘状二极管同轴串列组成整流桥,有效保证二极管的安全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