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灰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0902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20286.5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灰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将铝灰渣、包含含钙化合物、金属稳定剂和分散剂在内的复合药剂及水调成浆液并不断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静置,得到铝灰渣固化物;该方法能够促进铝灰渣中氮化铝水解脱除,同时实现氟离子和金属离子完全稳定固化于渣相中,形成的铝灰渣固化物满足新型建材合成原料(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标准,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生产全流程无废渣和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气为氨气可以回收利用,对铝灰渣的资源利用程度高,污染小,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污酸体系中脱除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2008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09561.0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C02F1/58 C22B7/006 C22B3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酸体系中高效脱除砷的方法,特别涉及强酸体系下高效脱除污酸中砷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污酸经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后,再根据其中砷含量加入碘化物,然后缓慢加入磨细并过筛的铜粉,控制反应温度并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待反应完毕后固液分离,滤液采用ICP可经膜处理工艺回收硫酸,滤渣用水洗涤后可逐步处理实现碘化物再生以及制得砷铜合金或单质砷。本发明使污酸中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97%,脱砷污酸中砷浓度可降至2mg/L以下,彻底实现了污酸中砷与硫酸的高效分离;而且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设备要求低、操作安全、环境友好。

    不锈钢冶炼过程中不同成分粉尘分离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67526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810031116.6

    申请日:2008-04-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冶炼过程中不同成分粉尘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级重力除尘,在负压或真空的条件下将不锈钢冶炼出炉烟气引入重力沉降室,分离炉渣粉尘;2)第二级除尘,在负压或真空的条件下,将经过第一级重力除尘处理后的烟气引入旋风除尘器,分离镍铬粉尘;3)将经过第二级除尘的烟气燃烧后,再进入第三级布袋除尘,捕获铅锌粉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不锈钢冶炼过程中不同成分粉尘分离方法的粉尘分离系统。采用本专利能实现不同成分粉尘的有效分离,以便充分回收利用粉尘中金属,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冶炼生产成本,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0982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810031600.9

    申请日:2008-06-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将氨水和硝酸银溶液同时滴加到硫酸钛溶液中,不断搅拌,利用氨水控制最终反应pH,使钛与银共沉淀析出,陈化后过滤洗涤,再干燥、煅烧制备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粉体。也可采用正钛酸或偏钛酸为前驱体,向含15-25%前驱体浆料中加入浓度为20-30g·L-1的硝酸银溶液,并按10-15mg·L-1加入磷酸、硫酸或盐酸,在50-60℃下反应过滤洗涤,将固体物烘干,粉碎后煅烧,冷却得到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粉体。本发明利用二氧化钛制备工艺生成难溶性银盐来达到银的缓释和防止变色,并避免了电子对与空穴的复合,增强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抗菌效果,能很好地控制产品的色泽、粒度、分散性。

    细菌解毒铬渣的方法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20069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510032052.8

    申请日:2005-08-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细菌解毒铬渣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细菌堆浸工艺,先将铬渣制成粒度为3~15mm左右的颗粒后筑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渣堆,在渣堆顶部均匀布水喷淋,浸出液进生化池;再利用细菌Ch-1在室温25~40℃条件下喷淋渣堆7~10天,将铬渣中Cr(VI)还原为Cr(III),Cr(III)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形成Cr(OH)3沉淀,沉淀底泥进入浓密池过滤回收。本发明能克服铬渣传统解毒法存在的二次污染及成本高等缺点,能避免现有生物法采用硫酸盐还原菌需消耗大量酸调节pH值、以及细菌还原能力低导致工业化难的不足,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工艺操作简单、高效清洁解毒及回收金属铬等优点,能广泛用于铬盐、铁合金等生产过程排放的铬渣治理。

    一株还原碱性介质中高浓度六价铬的细菌及其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4226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510031337.X

    申请日:2005-03-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株还原碱性介质中高浓度六价铬的细菌及其培养方法。该菌株为无色细菌,属杆状菌CGMCC1260 (Achromobacter sp.),保藏命名为Ch-1。本发明采用氮源和碳源作培养基;培养条件:温度25℃~35℃,pH 7~11,Cr(VI)浓度1~2000mg/L,好氧或兼氧。本发明弥补了目前细菌不能还原碱性介质中Cr(VI)的不足,并将还原Cr(VI)的能力提高到2g/L以上;细菌培养方法及培养基成分简单,易于大规模培养;可直接用于处理铬盐厂、化工厂等pH值在7~11范围内的碱性含铬废水、铬渣渗滤液。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