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2455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135976.2

    申请日:2019-02-21

    Inventor: 安田范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冷却液稳定地对卷绕安装在定子的线圈的线圈末端部分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备:转子,其与旋转轴一体地旋转;以及定子,其配置在转子的径向外侧。定子在定子铁心卷绕安装有线圈,线圈的从定子铁心的端部露出到外部的线圈末端被冷却液冷却。旋转电机还具备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线圈末端罩,所述线圈末端罩覆盖线圈末端的至少上部区域的外周。在线圈末端罩设有使冷却液朝向线圈末端流动的冷却液通路。

    冷却水配管的配置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0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210726.1

    申请日:2024-0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来自车辆的前方的碰撞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冷却水配管免受碰撞载荷的影响、防止破损的冷却水配管的配置结构。一种车辆中的冷却水配管的配置结构(1),所述车辆具备:电机(11),以输出轴(11a)朝向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逆变器(12),配置于电机(11)的大致正上方或大致正下方;以及冷却水配管(13),供用于对电机(11)以及/或者逆变器(1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流动,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电机(11)的最前面的位置与逆变器(12)的最前面的位置配置为大致对齐,在电机(11)与逆变器(12)的上下方向的间隙的空间(S)配置有冷却水配管(13)。

    旋转电机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8257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0992443.6

    申请日:2019-10-17

    Abstract: 能从转子铁心的内部冷却转子的磁极部、能利用从转子铁心排出的冷却剂适当冷却定子的线圈的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及定子。转子具备在内部设置有冷却剂流路(11)的转子轴、转子铁心、多个磁极部以及第一端板(40a)及第二端板(40b)。第一端板(40a)具有:第一冷却剂排出孔(42a);第一槽部(44),其与冷却剂流路(11)连通,并且与第一冷却剂排出孔(42a)连通;第二槽部(45),其与冷却剂流路(11)连通,并且与铁心贯通孔(25)连通。第二端板(40b)具有:第二冷却剂排出孔(42b),其不与冷却剂流路(11)直接连通,而是经由铁心贯通孔(25)及第二槽部(45)而与冷却剂流路(11)连通。

    车辆
    24.
    发明公开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6078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137420.X

    申请日:2020-03-02

    Inventor: 安田范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从一个旋转电机侧撞击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另一个旋转电机受到损伤的车辆。车辆(V)具备第一旋转电机(10)、第二旋转电机(20)、动力传递装置(30)、以及收容壳体(50)。第二旋转电机(20)至少局部在轴向上与第一旋转电机(10)相重叠配置。对于收容壳体(50)来说,旋转电机收容部(51A)与动力传递装置收容部(51B)沿轴向相邻,且被分隔壁(52)分隔。分隔壁(5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台阶壁(523)。台阶壁(523)至少局部在轴向上与第二旋转电机(20)相重叠配置。第二旋转电机(20)的最外径部(20e)与台阶壁(523)的距离(D1)短于第二旋转电机(20)的最外径部(20e)与第一旋转电机(10)的最外径部(10e)的距离(D2)。

    旋转电机的转子和旋转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0071587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057239.5

    申请日:2019-01-22

    Inventor: 安田范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和旋转电机,其能够抑制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旋转电机(11)具有:圆筒状的定子(15),其具有设置有定子线圈(29)的定子铁芯(27);以及转子(21),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定子(15)的中空部,具有被支承于旋转轴(19)且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35)的转子铁芯(31)、以及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31)的轴向端部上的一对端面板(41、43)。在转子铁芯(31)上设置有沿轴向贯穿转子铁芯(31)的制冷剂流通路(37)。在第1端面板(41)上设置有制冷剂导入部(45),该制冷剂导入部(45)将通过制冷剂供给管(25)供给的制冷剂导入到制冷剂流通路(37)中。

    马达驱动车辆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87295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583068.3

    申请日:2012-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车辆。采用如下结构:具有:前副车架(25),其形成从左右及后方包围配置在驱动轮之间的马达(8)的一部分的凹部空间(30),并在车辆下方支承马达;及配置在马达的下方,并与前副车架连接的后底罩(34),在马达的机壳(18)的下部附设识别编号,在后底罩上形成能够目视所述识别编号的开口部(39),识别编号位于凹部空间内,且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空间内。由此,在底罩上形成能够目视马达的识别编号的开口部的情况下,易于确保底罩的最小离地高度,同时能够尽量低地配置在底罩上方配置的马达以易于谋求低重心化,进而谋求部件布局的高效化。

    电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19860U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20503584.3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力减少通风机构的部件而有助于结构简易化、低成本化的电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电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2)包括:马达(4);逆变器(6),对马达(4)进行高频控制;动力传递机构(12),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车轴(8L、8R),将马达(4)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10L、10R);导电性构件(14),与图中右侧的车轴(8R)接触且用于接地;以及密封空间部(16),对导电性构件(14)的设置部位进行密封,密封空间部(16)经由通气路(22)而与逆变器室(20)连通,所述逆变器室(20)为包括压力调整构件(18)的原有空间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