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4175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44267.6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大型停车场的多出入口动静态交通协调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出入口交通拥堵明显的大型停车场,获取该停车场所有出入口的交通量统计信息;基于典型短时预测方法进行交通量预测;根据道路特性确定交通量阈值,判断拥堵状态,确定拥堵时段;对发生拥堵的时段,建立面向单出入口的车辆延误模型,计算单出入口的总延误时长;以同一停车场所有出入口的总车辆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动静态协调优化模型;采用引入惩罚因子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模型。本发明系统考虑大型停车场多出入口的联动关系,为提高多出入口时空资源均衡利用提供定量化依据,是城市大型停车场不断增加背景下的多出入口动静态交通协调优化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371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443611.X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5 , G08G1/01 , G08G1/065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仿真的大型停车场出入口车辆延误模型参数标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合适的大型停车场进行外业调查,获取相关道路及停车场出入口的静态设施数据和动态车流数据;构建道路车辆自由行驶仿真环境,对道路行驶车流的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对停车场出入口动态车流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相关建模参数;构建停车场出入口完整仿真场景;通过仿真实现获取不同交通量组合下的车辆平均延误时长;构建多类型车辆平均延误模型,根据仿真实验的结果,标定多类型车辆平均延误模型参数。本发明可以简化参数标定过程,提高实践数据使用效率,是城市大型停车场不断增加背景下的出入口多类型车辆平均延误计算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2728.4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20 , G06F1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接客服务的大型枢纽配建停车场内部临停通道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停车场静态数据;步骤2、设计临停通道位置;步骤3、设计临停形式与车道数;步骤4、确定通道临停车位供给总量;步骤5、设计临停通道布局方案;步骤6、利用仿真模拟实验,以各类型车辆在停车场内行驶花费时间最小为目标,比选出最优临停通道布局方案。本发明聚焦于解决车辆通道临停现象明显的大型枢纽配建停车场内部冲突问题,通过合理的临停通道设计方案分离通道临停车辆与车位停放车辆的流线,从而减少车辆在场内运动过程因频繁变速产生的延误,网约车盛行背景下为大型枢纽配建停车场内不同的车辆接客方式提供更高效的通道供给设施设计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453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70399.9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大型停车场内诱导点位选取方法,包括:选定具有场内停车诱导需求的目标大型停车场,采集其静态数据;实地调查所有车辆在停车场内的行驶过程;结合各类原始数据记录进行调查数据预处理,得到所有进场车辆在停车场内寻泊行驶的全过程记录;面向场内停车诱导点位选取提出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对停车场内交通网络所有节点计算各项指标值;对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并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所有节点的重要度综合评价得分;按节点综合评价得分选定停车诱导点位。本发明可以支撑大型停车场内部的精细化车辆运行组织和管控研究,是城市大型停车场内车辆寻泊困难背景下的停车诱导点位选取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24175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444267.6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大型停车场的多出入口动静态交通协调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出入口交通拥堵明显的大型停车场,获取该停车场所有出入口的交通量统计信息;基于典型短时预测方法进行交通量预测;根据道路特性确定交通量阈值,判断拥堵状态,确定拥堵时段;对发生拥堵的时段,建立面向单出入口的车辆延误模型,计算单出入口的总延误时长;以同一停车场所有出入口的总车辆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动静态协调优化模型;采用引入惩罚因子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模型。本发明系统考虑大型停车场多出入口的联动关系,为提高多出入口时空资源均衡利用提供定量化依据,是城市大型停车场不断增加背景下的多出入口动静态交通协调优化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65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98625.2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综合体配建停车设施供给特征评价方法,具体包括:采集大型综合体配建停车设施内各要素类的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根据停车设施的实际布局,建立各要素类数据表并构造交通网络拓扑结构;根据供给特征评价的目标,新建各要素类表的属性字段并输入数据以完善数据模型;计算所有泊位的可达性和便利性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泊位典型特征;通过计算停车设施内通道与交叉口的荷载系数,评价其设置合理性;通过计算停车设施机动车和人行出入口的服务能力指标,评价其服务水平。本发明对大型综合体配建停车设施供给特征的评价有助于把握此类停车场的宏观和微观特征,量化分析空间布局的效能,以此促进停车资源精细化开发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935031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18895.X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私人共享停车位利用率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同一区域内不同车位在统计时段内的所有操作记录;判断是否每个自然日均存在开放记录;计算各车位有操作记录的总工作日数和总节假日数;获取状态平均时间分布表;计算单车位工作日和节假日的有效时间利用率、共享时间利用率和理想时间利用率;结合区域停车位空间占用面积、预设的工作日比例系数与节假日比例系数,建立区域共享停车利用率的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各计算模型计算获得计算结果,及对照至所建立区域私人共享停车位利用率评价标准,获得评价结果。本发明可改善区域私人停车位共享利用率,是适用于私人共享停车资源的新模式下的区域停车时空资源利用率评价手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