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分布式网络中用户关联和波束成形联合多目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14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313790.3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分布式网络中用户关联和波束成形联合多目标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在毫米波频段下基于分布式天线网络技术的数学模型;步骤S2:确定多个优化目标并通过模糊逻辑确定各个优化目标的权重;步骤S3:建立联合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步骤S4:采用模糊逻辑引导的基因扩展遗传算法求解步骤S3提出的优化问题。本发明能够通过对用户关联和波束成形的有效调整,对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端到端延迟与负载平衡进行了有效的权衡与优化。

    一种基于网络切片和混合能量供应的分布式大规模MIMO能效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838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551393.X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切片和混合能量供应的分布式大规模MIMO能效优化方法,包括:建立结合能量协作的混合能量供应分布式大规模MIMO的数学模型;建立网络切片服务下系统能效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基于半定松弛、稀疏预编码方法、丁克尔巴赫法和一阶泰勒近似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提出内外层双循环方法求解转化后的凸问题。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的能效,实现在混合能量供应的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中满足不同切片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反射透射智能反射面辅助近场无线通信波束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762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5356.1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反射透射智能反射面辅助无线通信系统波束成形方法,通过优化基站发射波束成形和RIS反射波束成形设计,提高智能反射面辅助无线通信系统的和速率;所考虑近场信道同时包含用户的角度和距离信息,使得通信系统能够将传输信号聚焦到用户位置,降低用户间干扰;所考虑近场直达径信道秩较远场直达径信道更高,可以为多天线用户提供更多自由度,提高传输速率。本发明考虑在近场通信的条件下,进行基站主动波束成形和STAR‑RIS反射波束成形联合设计,以充分利用近场信道的优势,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频谱效率。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频谱感知任务定价与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419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43853.9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频谱感知任务定价与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区块链初始化,基站通过服务合约SC向区块链广播具体的频谱感知任务内容和执行要求以及其签名和公钥;次级用户接通过合约地址收到频谱感知任务内容后,通过基站的初始任务报价计算自身盈利情况来决定是否参与频谱感知任务;次级用户根据最优分配方案执行并完成频谱感知任务后,需要通过数字签名和公钥上传感知结果,等待基站对结果进行评估;基站收集一段时间内所有本地交易记录,然后对这些交易记录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频谱资源管理,确保频谱资源的公正分配,而且能够最大化基站和次级用户效用,同时保障频谱感知任务交易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一种提升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系统能效的调度和波束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09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61588.1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系统能效的调度和波束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下行无小区(CF‑MIMO)系统模型;建立网络队列动态模型;联合考虑波束成形、多点协作(CoMP)与混合正交调度,建立考虑时延约束的长期能效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基于二维大M法、半定松弛、整数松弛、分式规划、李雅普诺夫方程和罚函数的思想将长期时间平均问题转化为单时隙优化问题;采用辅助变量近似和凸差分规划将单时隙问题转化为凸问题;本发明能够通过联合优化系统的波束成形、用户关联和子载波分配,在有效提高系统长期能效和网络稳定性之间实现均衡,并且可满足高可靠低时延通信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添加噪声扰动和比特翻转的极化码置信传播列表译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056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010001330.8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噪声扰动和比特翻转的极化码置信传播列表译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带CRC校验的BPL译码;构造翻转比特集合FBS;进行添加人工噪声扰动和比特翻转的极化码置信传播列表译码。本发明能够在极化码BPL译码方法译码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对失败译码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构造出识别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判决的翻转比特集合,置不可靠信息比特的先验对数似然比为无穷值,同时添加了不同的人工噪声加以扰动,以试探性译码的方式纠正BPL译码方法中的错误,显著提高了极化码在BPL译码方法下的误帧率性能。本发明方法能够以较小的译码时延为代价获取误码率性能的增益。

    一种高铁无蜂窝系统中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抗多普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00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17624.2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无蜂窝系统中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抗多普勒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发射器和接收器处使用大规模均匀线性阵列(ULA)组成波束成形网络,进行不同角度信号的分离,其中发射器处不同方向的波束分支对应不同的多普勒频偏(DFO);结合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MADDPG),将高铁场景的相关内容建模为MADDPG中的环境状态,动作,和奖励;当高铁与多个基站同时通信时,每个天线阵列作为一个智能体,高铁侧根据MADDPG算法的结果进行预编码及预补偿,基站侧根据MADDPG算法的结果进行波束成形,从角度域分离不同的DFO并补偿对应的多普勒频偏;根据环境的反馈,不断训练MADDPG网络直至收敛。

    一种基于Actor-Critic的传感器网络数据上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464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45960.2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ctor‑Critic的传感器网络数据上传方法。使用了Age of Information(AoI)和能量消耗作为衡量指标,每一个传感器节点都会监测相应物理过程的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中央控制器,物理过程可以看作一系列的任务,而由于有限的无线资源,监测每一个任务后只有一个传感器节点可以传输,所以使用了强化学习Actor‑Critic算法用于决策哪些传感器节点可以传输,Actor‑Critic算法可以使得调度节点每一次都会选择需要传输的节点进行传输,降低了计算时间复杂度,提高了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效率。

    低空立体覆盖场景下无蜂窝系统的智能功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013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17619.1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空立体覆盖场景下无蜂窝系统的智能功率控制方法。本发明设计了一个对部分分布式架构的无蜂窝系统进行智能功率控制的方法。具体方案为:对系统信号进行建模并推导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采用三种不同接收机时用户上行频谱效率的闭合表达式,然后联合优化无人机和地面用户的平均频谱效率,采用深度Q网络(DQN)算法得到权衡最优解。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不同接收机减少用户间干扰,提高了信号处理的可扩展性,通过DQN算法权衡无人机和地面用户之间的平均频谱效率,以较低复杂度实现了对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对移动场景中的性能分析和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发明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基于多级极化码编码调制的跨数据包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92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90770.6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多级极化码编码调制的跨数据包混合自动重传方法,首先在多级极化码编码调制MLPCM传输上,采用了层独立的跨数据包混合自动重传XP‑HARQ传输方式,使得多个数据流可以独立设计,然后在编码利用了极化码编码上三角生成矩阵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XP‑HARQ传输特点的编码器和译码器,从而实现重传过程中多个数据包的联合编译码;通过进一步设计每条数据流的编码参数,可以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性能。该方法结合了极化码、多级编码调制和XP‑HARQ的优势,能有效地提升系统的吞吐量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