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817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18615.8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微观尺度UHPC水化微结构模型和水泥‑粉煤灰‑硅灰三相复合水泥基材料水化微结构演变模型,建立对应的微观尺度下UHPC有限元数值模型,确定出微观尺度下UHPC硬化浆体力学性能,其次建立细观尺度下UHPC骨料堆积模型和细观尺度下UHPC有限元数值模型,根据UHPC硬化净浆力学属性与骨料三维空间分布,分析计算出下UHPC砂浆力学性能;最后建立了UHPC纤维的随机动态堆积模型,并建立相应细观尺度下UHPC有限元数值模型,根据UHPC砂浆材料本构参数与纤维三维空间分布,计算得到UHPC宏观力学本构关系,本发明计算精准,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65426.7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在温度‑渗透压‑荷载耦合作用下介质传输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加载装置和加水压装置,加载装置包括压力机、用于夹紧试块的上钢板和下钢板、连接上下钢板的紧固件,上钢板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的螺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加水压装置包括储液箱、打压泵、储液池、连通打压泵和储液箱的连接管、连接打压泵和储液池的连接管;储液箱设有开口端,开口端的箱口与试块侧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混凝土的荷载‑温度‑渗透压耦合作用,能较好地模拟出地下混凝土所处的复杂恶劣环境,为进行复杂恶劣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装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55831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0455234.3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合成双螺旋纤维制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550‑610份、粉煤灰270‑310份、硅灰80‑110份、膨胀剂27‑32份、细骨料960‑1200份、双螺旋纤维110‑240份、聚羧酸减水剂45‑55份、水140‑160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原料中包括了负泊松比双螺旋纤维制备,以及掺加一定量的双螺旋纤维制备混凝土,掺入双螺旋纤维(满足一定掺量比例)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非结构性裂缝,使双螺旋纤维混凝土比传统纤维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此外,本发明利用逆流原理或横向流原理,采用旋转式混合搅拌机,对于原料的混合,尤其是对于钢纤维,具有意想不到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63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11945.2
申请日:2019-06-1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骨料周围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包括:根据骨料粒子样本获取所述骨料粒子样本的球形度、骨料体积分数和骨料级配,其中所述球形度为与所述骨料粒子样本体积相等的球体表面积和骨料粒子样本本身表面积的比值;根据所述球形度、骨料体积分数和骨料级配获取所述骨料粒子样本的平均等效直径、平均表面积及表面积密度;根据所述平均等效直径、平均表面积及表面积密度预测骨料周围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由于用球形度对骨料的形貌特征进行了具体量化,比直接以用球形表征骨料粒子获得的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更接近实际,也更加准确。
-
-
公开(公告)号:CN102226824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075412.8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环境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电阻率变化的测量装置与方法,装置包括由加热器、油容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的供热模块,由抽油管、输油管、高温油泵组成的动力模块,设有控制器、电压感应环、微电流传感器、电压感应器、油浴槽、样品仓的电阻率测量模块以及人机接口模块,样品仓置于油浴槽内,油浴槽与油容器之间通过动力模块形成油循环;在应用时,向油容器中注入适量导热油,并将温度传感器置入油浴槽中,然后启动高温油泵开始油循环;预设加热温度并启动加热器,当导热油达到预设温度时,向样品仓中注入新拌混凝土浆体,后将样品仓密封;启动电阻率测量模块并通过人机接口模块采样记录并分析相关检测值,以得到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6169.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策略和机器学习的混凝土性能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正交策略获取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混凝土性能真实标注数据,形成训练数据集,并基于训练数据集,综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并通过额外的测试集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搭建最优的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最终机器学习模型实现条件范围内任意参数组合下的混凝土性能预测。结果表明,该性能预测方法可通过少量的真实数据建立准确性优异的性能预测模型,并能实现混凝土性能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高通量预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199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036469.4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影响纳米材料分散性的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水泥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10000份、氧化石墨烯水溶液100‑10000份、减水剂10‑100份、水3000‑5000份。本发明纳米强化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纳米材料分散性不受到减水剂的影响,可以对其强化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工作性,且具有可调控性,扩大了其作为水泥基材料的应用范围,为大规模制备提供了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4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44774.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泥改性双组分聚氨酯发泡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组成包括:体积比为1:0.95‑1.05的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聚醚多元醇90‑100份、1,4‑丁二醇5‑10份、二甲苯2‑4份、催化剂2‑6份和发泡剂2‑6份;B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异氰酸酯95‑100份、泡沫稳定剂2‑4份和复配水泥6‑12份。本发明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水泥改性聚氨酯注浆料凝固时间与粘度的可调控性,解决现有高聚物注浆材料凝固时间较快和耐久性不良的缺点。本发明相较于传统聚氨酯注浆料,可注性好,施工快捷,耐老化性能提升,造价较低,服役寿命更长,在基础设施原位注浆修复领域适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88657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643932.3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8/06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改性快速硬化型注浆料及其制法和注浆方法,该注浆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熟料150份、石膏131.25份、石灰18.75份、聚氨酯3‑30份。本发明原料中包括了聚氨酯作为有机夹杂物,其不但能够提高注浆料的力学性能,而且对注浆料的凝结硬化行为的影响不大。其中,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表现出更佳的效果,在水化产物晶型调控和强度增强表现更佳。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地下工程突涌水及道面脱空病害,为多种工程病害提供了注浆流程,该产品能够快速填充并形成强度,流动性高于170mm,凝结时间在30min左右,满足高流态‑快硬‑早期的特性。通过添加聚氨酯改变了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态,为注浆料性能提升提供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