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植皮整形用换药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15132296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687554.9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植皮整形用换药支架,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底座上设置有抬升机构和承托机构,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该肢体植皮整形用换药支架,不需要伤者将肢体抬起即可完成支撑作业,方便行动不便的伤者使用,减轻伤者或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环形结构设计的弧形套管和弧形托杆使得装置满足臂部或腿部的支撑要求,同样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伤者,转动安装于承载块上的弧形套管使得装置在对伤者肢体进行抬升支撑时,弧形托杆始终贴合肢体,相较于大多支架上角度固定的支撑部件,减轻了对伤者肢体造成的压迫,提升实际使用体验。

    一种抗感染的鼻前庭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2663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0178421.3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感染的鼻前庭覆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鼻前庭覆膜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形状尺寸与鼻前庭形态相匹配;覆膜;所述覆膜复合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支架本体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且与人体鼻前庭形态结构良好吻合。覆膜由至少一层纤维层构成,且纤维层的孔径从下覆膜最下层到上覆膜最上层依次梯度减小。本发明提供的鼻前庭覆膜支架可以实现通过鼻吸入人体的气体的梯度式过滤,达到防止人工气管或气管支架移植患者发生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部感染之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结构简约,制作方便,应用美观,防感染效果显著,还可以实现覆膜支架的载药及药物释放,具有多重附加功能属性。

    一种三组分双螺旋耐疲劳弹性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814331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05297.2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nventor: 高晶 陈嘉琪 王璐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组分双螺旋耐疲劳弹性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三组分双螺旋耐疲劳弹性纱线包括芯纱、内包覆纱和外包覆纱,芯纱为弹性纱,内包覆纱由两根细度不同的PTT/PET并列复合纤维并捻而成;PTT/PET并列复合纤维中,PTT组分与PET组分均呈半圆形;两根细度不同的PTT/PET并列复合纤维的细度分别为30D、50D;并捻的捻系数为300‑400;制备方法为:先制备内包覆纱,再在芯纱的表面依次包覆内包覆纱和外包覆纱;应用即用于制备压力治疗纺织品,制得的压力治疗纺织品兼具高弹性、耐疲劳性。

    一种微针膜贴及其制备方法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57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61637.9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nventor: 高晶 赵居阳 王璐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针膜贴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微针针体液注满微针模具后,将非织造布平铺在微针模具上,向非织造布上滴加交联剂溶液n进行交联反应,交联反应后进行干燥、脱模,即得微针膜贴;制得的微针膜贴包括非织造布以及固定在非织造布上的微针针体,非织造布的纤维被锁结于微针针体交联的大分子链之间。本发明制得的微针膜贴的微针针体与基底的结合牢度高,且基底能够负载美容液。

    一种高效编织形成局部多层凹凸织物的一体成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23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299045.4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编织形成局部多层凹凸织物的一体成形的方法,织物包括n(>2的奇数)个以上色块,编织采用两个以上导纱器(纱线颜色都不同);在第i色块区域中,第1和第(1+i/2)导纱器的纱线分别对应在后针床和前针床编织单面组织,同时第1或第(1+i/2)导纱器的纱线在前后针床编织,i为区间(1,n)内的偶数;或者,在第i色块区域中,第1和第(1+i/2)导纱器的纱线在后针床编织添纱双层结构,同时在前针床编织添纱双层结构,同时第1或第(1+i/2)导纱器的纱线在前后针床编织;在其它色块区域中,第1导纱器的纱线在前或后针床编织单面组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用较少的导纱器,制备出局部多层结构面料。

    一种智能双向温度自适应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87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94580.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双向温度自适应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热管理织物技术领域,智能温度自适应热管理织物包含纤维织物,纤维织物表面依次涂覆有辐射冷却层和热致变色相变微胶囊功能表层;热致变色相变微胶囊功能表层在高温环境下呈无色,在低温环境下呈黑色;制备时以纤维织物为基底,先在基底上刮涂并干燥形成辐射冷却层,再将热致变色相变微胶囊溶液刮涂于辐射冷却层表面,干燥后形成热致变色相变微胶囊功能表层;智能温度自适应热管理织物应用于产业用纺织品,包括衣物、汽车内饰、窗帘、车罩、顶棚及其他户外运动用品。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产品对外界温度刺激启用自切换热管理模式,实现智能响应;且用途广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