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掺杂硬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负极的钾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30124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42962.5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掺杂硬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负极的钾离子电池,所述硬碳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硫原子至少部分分布在所述硬碳材料的内部。所述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高硫煤酸洗,然后浸渍于碱性溶液中,制得预产品;(2)在保护性气氛下,将预产品进行热处理,制得硬碳材料;(3)将硬碳材料进行酸溶液浸泡、洗涤、过滤和烘干过程。本发明以高硫煤为原料,制得的硬碳材料孔径大小可以满足钾离子嵌入/脱出要求,与此同时,硫元素原位自掺杂于材料的表面和碳基体中,赋予材料新的电化学活性及更理想的孔道结构。本发明制得的碳材料中硫元素分布更均匀、生产成本更低廉。

    三维网状碳内嵌锑基合金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084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465819.3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三维网状碳内嵌锑基合金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三维网状结构的薄碳层和锑基合金颗粒,该锑基合金颗粒均匀内嵌在薄碳层之中;该材料的制备方法为:1)将NaCl、形成锑基合金的离子化合物及碳源溶于水中,搅拌3-12h制成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冷冻、干燥去除水分以保持NaCl的立方结构;3)将上述物放入坩埚,在还原氛围下热处理,使碳源碳化为碳单质,金属离子被还原成金属单质,金属单质聚集形成合金;4)用去离子水洗涤除去NaCl,再烘干得产物,该材料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优良,具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解决了金属锑负极材料存在的体积膨胀率大,循环和倍率性能不佳的问题。

    一种金属元素共掺杂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640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138248.4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元素共掺杂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正极材料由磷酸锰锂和位于所述磷酸锰锂内部的碳层构成,其中所述磷酸锰锂中的锂、锰位被金属元素共掺杂,所述金属元素为非稀土金属元素。所述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第一碳层包覆的锂位掺杂磷酸锂;2)将步骤1)制备的第一碳层包覆的锂位掺杂磷酸锂制备成金属元素共掺杂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第一碳层位于金属元素共掺杂的磷酸锰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内部。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好,且粒径小,颗粒大小均匀,比表面积大,结晶性高;本发明的方法绿色环保、过程易控、成本低。

    一种三维多孔磷酸锰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7482215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50719.3

    申请日:2017-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多孔磷酸锰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为:以饱和盐溶液为模板,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磷酸锰锂。更具体的方法包括:1)向饱和盐溶液中加入锂源、磷酸铵盐和/或磷酸、锰源及可选的碳源;2)采用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冷冻干燥;(3)对得到的粉状固体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清洗,得到磷酸锰锂。本发明的方法新颖,为磷酸锰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相比于已有制备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原料廉价等优点,且得到的磷酸锰锂产品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以其作为正极材料应用于电池中,能够提高电子电导率,提升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466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1008197.4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树枝状纤维形纳米SiO2(DFNS)作为牺牲模板,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进行改性后,再以酚醛树脂进行包覆,同时添加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介孔,退火后经氢氟酸(HF)刻蚀除去牺牲模板即可得到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本发明的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较高可逆比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外部光滑内部褶皱的巧妙设计避免电解液与碳材料大面积接触而发生过度的副反应,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此外,以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作为基体在金属负载以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种纳米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02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910670641.0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一种纳米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材料是由三维多孔碳基底以及负载在三维多孔碳基底上的FeCoNiCrCu高熵合金纳米颗粒所组成;为FeNi合金结构单斜晶系,空间群Pm6;Fe,Co,Ni,Cr,Cu的摩尔比为1:1:1:1:1;制备方法:1)将模板剂‑氯化钠、碳源、尿素,用去离子水溶解,加入掺杂源,磁力搅拌且完全冻实后,进行真空干燥;2)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粉末;3)将粉末洗涤、过滤和烘干,制得纳米高熵合金电催化剂;4)将纳米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制作成工作电极,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本发明的纳米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0~100nm,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催化氧气析出反应的起始电位为1.50~1.63V,电流密度为10mA cm‑2时的过电位为360~460mV,Tafel斜率为70~120mV dec‑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