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0134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809806.X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王勇 姚梦瑶 谌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静电纺丝将氨基类单体与聚丙烯腈制备成复合纤维膜,然后通过原位生长制备成共价有机框架/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膜,最后通过索氏提取去除聚丙烯腈模板而得。本发明工艺简单、可行性好,能够实现大规模制备;所用原料种类繁多、形貌及结构可控,且实现了纯共价有机框架柔性自支撑膜的制备,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增强Fe-Mo双金属氧化物的储锂性能的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157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0392232.1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Fe‑Mo双金属氧化物的储锂性能的验证方法,具体包括:步骤1、利用九水硝酸铁和乙酰丙酮钼制备Fe‑Mo前体;步骤2、将20mgFe‑Mo前体加入到30ml无水乙醇中,搅拌2h,将其装至PE袋中,排出内部空气;步骤3、将三份同样的混合物样品放置在距离辐射源30cm的辐射场中,辐照剂量分别设定为150、200和250kGy;步骤4、将经过三种不同辐照和未经辐照的Fe‑Mo前体在管式炉中以氢氩混合气和空气两种气氛热处理,得到四份最终样品;步骤5、对三种辐照剂量和未经辐照得到的最终样品进行物相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验证,发现Fe2O3/MoO2‑200kGy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这主要得益于适宜剂量的高能电子束引发材料表面产生缺陷,使得活性位点得到增加。

    碳纳米管负载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889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27910.0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负载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在碳纳米管表面生长得到的,相比于单纯的晶面距离为不大于0.35nm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物中碳纳米管外覆盖的薄层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的厚度为不大于5nm。本发明的碳纳米管负载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嵌锂位点,并且由重复的锂插入引起的逐渐的层间间距扩展,有效地提高了碳纳米管负载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的锂离子循环性能。同时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反应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前景。

    复合有机框架纳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220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33881.1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有机框架纳米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制备具有配位作用的分子级别杂化的复合有机框架纳米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是预先合成基于亚胺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随后在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过程中添加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通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金属中心能够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中的氨基官能团配位形成氮锰键,来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受控生长,从而构建新型复合有机框架纳米电极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有机框架纳米电极材料不仅具有可调节花球状微观结构,能够激活复合材料中金属锰中心和共轭苯环中C=C的储锂性能。同时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反应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前景。

    一种增强Fe-Mo双金属氧化物的储锂性能的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157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92232.1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Fe-Mo双金属氧化物的储锂性能的验证方法,具体包括:步骤1、利用九水硝酸铁和乙酰丙酮钼制备Fe-Mo前体;步骤2、将20mgFe-Mo前体加入到30ml无水乙醇中,搅拌2h,将其装至PE袋中,排出内部空气;步骤3、将三份同样的混合物样品放置在距离辐射源30cm的辐射场中,辐照剂量分别设定为150、200和250kGy;步骤4、将经过三种不同辐照和未经辐照的Fe-Mo前体在管式炉中以氢氩混合气和空气两种气氛热处理,得到四份最终样品;步骤5、对三种辐照剂量和未经辐照得到的最终样品进行物相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验证,发现Fe2O3/MoO2-200kGy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这主要得益于适宜剂量的高能电子束引发材料表面产生缺陷,使得活性位点得到增加。

    石墨烯气凝胶负载碳纳米管和ZIF-67锂电池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5263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847675.9

    申请日:2016-09-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气凝胶负载碳纳米管和ZIF‑67锂电池电极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天然石墨粉化学氧化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再加入碳纳米管(CNTs)超声,通过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石墨烯气凝胶(GAS)与CNTs的复合物(GAS@CNTs),再将其与ZIF‑67溶液搅拌,静置后,制得石墨烯气凝胶(GAS)负载碳纳米管(CNTs)和ZIF‑67锂电池电极材料(GAS@CNTs@ZIF‑67),该方法的关键是,通过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GAS与CNTs的复合物,再加入ZIF‑67,搅拌均匀分散,真空干燥得到GAS@CNTs@ZIF‑67锂电池电极材料,经电化学测试可知,该新型石墨烯气凝胶负载碳纳米管和ZIF‑67锂电池电极材料相对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具有商业化并能应用于纯电动汽车。

    单模微波制备氧化钴纳米片和石墨烯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4503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76841.1

    申请日:2011-09-1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层层相间立体网状结构的Co3O4纳米片和石墨烯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单模微波合成方法,是以硝酸钴、六甲基四胺(HMT)、天然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改善的Hummers方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再加入硝酸钴与六甲基四胺混合液中,利用硝酸钴与六甲基四胺在单模微波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在N2保护下300℃热解2h,然后将产物于马弗炉中300℃焙烧2h即得样品。本发明提出的单模微波工艺,采用六甲基四胺作为氢氧根离子的供体,促使硝酸钴在单模微波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并且利用六甲基四胺的分解缓慢及单模微波反应的均一性的特点,使得产物具有层层相间的立体网状结构。对具有层层相间立体网状结构的Co3O4纳米片和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方向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种有序的锑基氧化物自组装纳米花团簇和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19225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48320.3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锑基氧化物(包括氯氧化锑Sb8O11Cl2和三氧化二锑Sb2O3)的水热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将三氯化锑乙醇和水溶液,在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60-200℃下进行水热反应2-20小时后,将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纳米棒组成的纳米花团簇或非常长的纳米线结构的锑基氧化物,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其它任何的表面活性剂,这些锑基氧化物有序结构都是由短小的纳米棒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由于它有序的定向排列结构,理论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其阻燃性能。

    原位合成金属镍纳米粒子包覆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5691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32419.X

    申请日:2008-01-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原位化学气相还原法合成金属镍纳米粒子包覆填充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的方法,属气相沉积及化学方法制备新型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采用多孔阳极氧化铝薄模板,利用氧化铝薄膜具有许多孔径为200nm的孔道内腔,在该处原填充有的氯化镍溶液在C2H2和N2混合气存在的条件下,并在高温600℃条件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镍纳米粒子以及原位生长的碳纳米管,而且最终形成了碳纳米管完全包覆和填充以金属镍纳米粒子新型结构的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不需要预先制得碳纳米管,而是利用碳纳米管的形成和金属镍纳米粒子生成在同一时间内原位同时得到的。

    一种金属配位的富苯环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4764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10188283.6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王勇 曹莹楠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配位的富苯环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硼酸基单体和胺基单体在室温下搅拌,得到富苯环有机聚合物材料;(2)将金属盐溶液与富苯环有机聚合物材料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分散液,然后转移至微波反应器中反应,得到金属配位的富苯环有机聚合物材料。本发明金属配位的富苯环有机聚合物材料具有小圆球状形貌且均匀分布,其中富含的共轭苯环结构提升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并且通过每个苯环分子可逆储存六个锂离子,极大地提高了其储能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