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及冷冻装置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0577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10081492.2

    申请日:2005-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装置及冷冻装置。作为在制冷运转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3a、3b)中将热交换后紧接着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27a、27b)和热源侧热交换器(3a、3b)之间冷却的热交换器,使用具备了冷却塔的水冷却装置(28a、28b)或冰蓄热槽。因此,即使在外界温度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提高制冷性能,或者即使在外界温度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提高制暖性能。

    制冷剂循环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34209A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510078568.6

    申请日:2005-06-17

    Abstract: 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压缩机(10)具有第1个压缩元件(30)、和压缩在所述第1个压缩元件(30)中压缩的制冷剂的第2个压缩元件(32),使在中间压力接收器(16)内的气相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的第2个压缩元件(32),而将在中间压力接收器(16)内的液相制冷剂用作为第2减压装置的电子膨胀阀(17)进行压缩后,导入蒸发器(20),并将第1个减压装置(13)由制冷剂上游侧的毛细管(15)、和作为所述毛细管(14)的下游侧的节流装置的电子膨胀阀(15)构成。因此,在高压侧以超临界压力工作的制冷剂循环装置中,实现性能的维持及提高、和减少堵塞的发生或毛细管的尺寸的减少。

    冷冻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10097A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200310118270.4

    申请日:2003-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9/006

    Abstract: 一种冷冻装置,其中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膨胀机构及蒸发器以冷媒管路依序连接,并且使用可燃性自然冷媒与二氧化碳冷媒混合而成的混合冷媒。前述混合冷媒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在20至50质量%。或者,前述可燃性自然冷媒的最大填充量为150g。借此,冷冻装置具有高绩效系数与高冷冻能力,且其安全性也高于仅使用碳化氢系冷媒的情形。

    干燥机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97233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03132742.7

    申请日:2003-09-30

    Abstract: 提供能够缩短被干燥物的干燥时间并大幅降低能源消耗量的干燥机。设有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154),减压装置(膨胀阀)(156)及蒸发器(157)依次用配管连接成环状而形成的制冷回路。设有以与气体冷却器(154)和蒸发器(157)热交换的方式使干燥室(108)内的空气循环的鼓风机构(鼓风机)(140)。干燥收纳在干燥室(108)内的被干燥物(116)的空气所含的湿气可通过蒸发器(157)凝结并废弃。

    空调设备的制冷机油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08A

    公开(公告)日:1998-07-15

    申请号:CN97125457.5

    申请日:1997-12-11

    Abstract: 一种空调设备的制冷机油回收方法,空调设备是利用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若干个使用侧热交换器构成循环制冷剂及制冷机油的混合体的制冷循环,把构成该制冷循环的机器分成热源侧单元和若干个使用侧单元,其特征在于:把预定的上述若干个使用侧单元分成若干个组,每当上述空调设备达到预设的条件状态时,便分别逐组地、顺序地对包含于各组的使用侧单元进行回收制冷机油的运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