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07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35096.4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油茶砧穗互作的交流mRNA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S2:二代转录组测序;S3:将两个三代全长转录数据在转录本ID后分别添加后缀_Co和_Cc后,合并为一套作为参考基因组,采用二代转录组样本分别和合并后的三代全长转录数据进行参照比对;S4:砧穗间mRNA双向交流的验证。本发明可以精准识别mRNA交流、分析关键基因通路,具有多层次验证机制,优化了育种策略、丰富了植物嫁接理论,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11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33864.3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用植物多花黄精组培苗快速成苗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是通过将多花黄精组培苗(带芽小块茎)浸泡于BA100~400mg/L、GA400mg/L和IAA 500mg/L混合液中3~12h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长时间低温处理,来打破块茎休眠,缩短培养时间。同时本发明通过激素浓度、处理时间和基质配比的筛选,使移栽出苗率达到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250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20373.4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施肥装置,包括:施肥手柄、钻头、直流电机、电机驱动器、移动式电源、储肥箱和输肥管;所述钻头的根部设置在所述施肥手柄的中间横板上,所述直流电机和所述电机驱动器均设置在所述施肥手柄上,所述钻头与所述直流电机连接;所述直流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器与所述移动式电源连接;所述输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肥箱连接;所述钻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输肥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钻头的内部,所述输肥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联通。本发明不仅能够通过电动机驱动钻头进行电动打孔,还能在打孔的同时通过输肥管进行输肥,本发明能够极大地提高施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5913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1223907.3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草本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鹿茸草组培苗瓶外生根方法,其主要是解决组培苗瓶内生根周期长、诱导产生气生根多,移栽成活率低等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瓶苗选择;(2)壮苗培养;(3)炼苗;(4)组培苗移栽;(5)栽后管理,本发明建立了有效的鹿茸草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优化了其组培快繁体系。该技术无需经过瓶内生根,通过激素处理后直接移栽,两周后可见幼苗基部长出新根,30d后生根条数达5~10条,根长0.5~1.5cm,2个月左右可得到苗高6~10cm左右的健壮鹿茸草生根苗。与传统的瓶内生根相比,育苗周期缩短一个月,移栽成活率高于85%,采用本发明技术,生根苗质量显著提高,可进行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20808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811150201.4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苎麻剥麻机收麻反转脱麻机构,包括控制系统、交流电源和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一端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控制系统另一端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伺服电机与直联减速机连接,直联减速机的主轴贯穿支撑架板A和支撑架板B,支撑架板A与支撑架板B间隔布置形成空隙,空隙中设有中央齿轮副,中央齿轮副通过键固定在主轴上,中央齿轮副与摆转杆组件相连接,摆转杆组件延伸出空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同时完成苎麻条的折断、麻骨剥离和收集麻纤维工序,机械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人工操作强度,彻底解决麻骨残留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16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54893.9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内实生芽苗幼苗成活率的方法,涉及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待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内的种子萌发成幼苗后,于5月至8月除草1~2次。本发明所述方法除除草外不进行任何的人为干预,适当清除草本层植被有利于芽苗幼苗成活,清除草本层能显著提高芽苗幼苗的成活率(对照组平均发芽率为4.55%),实验组的成活率为78.07%,即利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73.52%,是对照组的17.16倍,大大提高了南方红豆杉幼苗成活率,有助于天然种群的近自然更新,有利于近自然的人工促进天然南方红豆杉种群恢复模式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261653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50118.6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提高天然南方红豆杉种群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更新的仿野生方法,涉及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仿野生方法,在人工促进天然南方红豆杉种群恢复中,在无草本层且清除枯枝落叶的地面上播撒沙藏一年的南方红豆杉种子,覆土2~6cm。本发明实施例中证实,在无草本层且清除枯枝落叶的地面上播撒并覆土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对照组发芽率为0%),覆盖土壤厚度2cm、4cm和6cm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可以达到1.57%、3.57%和2.28%。本发明所述仿野生方法,对于促进天然南方红豆杉种群种子近自然发芽更新以及对濒危天然种群的恢复壮大显得极其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27996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09498.0
申请日:2020-02-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南方红豆杉雌株开花结实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连续若干次在南方红豆杉雌株叶面喷施1500mg·L-1多效唑和0.5%的吐温-20的混合液。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南方红豆杉雌株连续喷施1500mg·L-1多效唑和0.5%的吐温-20的混合液,使得南方红豆杉标准枝上生殖枝开花枝比例比对照增加了18.00%,一年生新枝上大孢子叶球数量比对照增长了14.88%,标准枝上结实枝比例和种子总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4倍和3.25倍,一年生新枝上种子数量比对照增加1.76倍,种子横径、纵径和质量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2.17%、30.19%和1.88倍。
-
公开(公告)号:CN11122678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783590.2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花黄精组培的芽增殖培养基和多花黄精的育苗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芽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NAA 0.5~2.0mg/L、KT 0~2.0mg/L、蔗糖28~32g/L和卡拉胶6.8~7.2g/L;所述芽增殖培养基的pH值为6.1~6.3。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芽增殖培养基,使得芽增殖系数达2.5以上,移栽成活率高达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859130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23907.3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草本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鹿茸草组培苗瓶外生根方法,其主要是解决组培苗瓶内生根周期长、诱导产生气生根多,移栽成活率低等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瓶苗选择;(2)壮苗培养;(3)炼苗;(4)组培苗移栽;(5)栽后管理,本发明建立了有效的鹿茸草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优化了其组培快繁体系。该技术无需经过瓶内生根,通过激素处理后直接移栽,两周后可见幼苗基部长出新根,30d后生根条数达5~10条,根长0.5~1.5cm,2个月左右可得到苗高6~10cm左右的健壮鹿茸草生根苗。与传统的瓶内生根相比,育苗周期缩短一个月,移栽成活率高于85%,采用本发明技术,生根苗质量显著提高,可进行产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