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94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00070.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0 , C21D1/18 , C21D8/00 , C21D9/40 , C22B9/18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轴承钢生产技术领域。该渗碳轴承钢化学成分为:C 0.18‑0.22%,Si 0.1‑0.5%,Mn 0.5‑0.8%,Cr 0.5‑0.8%,Ni 1.6‑2.1%,Mo 0.2‑0.4%,V 0.08‑0.12%,La 0.001‑0.020%,Ce 0.001‑0.04%,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制备流程:熔炼→热加工→热处理。本发明通过在常规渗碳轴承钢中添加一定含量的混合稀土,对夹杂物进行变性处理,提高其疲劳寿命。同时,钢中还设计添加一定量的V,降低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促使合金中析出更加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提升轴承钢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0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0250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含铌奥氏体不锈钢碳化铌分布及尺寸的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将铸锭或铸坯放入加热炉,在1200‑1260℃均质化处理10h以上;然后直接进行多道次的热变形,单道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之间,热加工后水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均质化+热加工的一体化处理工艺,在控制初生碳化铌尺寸和分布的同时,实现了晶粒尺寸的均匀控制。本发明将初生碳化铌调控为球状/椭球状形貌,单颗粒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4959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60620.5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8/10 , C23C8/18 , C23C8/02 , C21D1/28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6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属于耐热结构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控制气体种类、气体流量和氧化温度,直接在合金表面原位生成致密的富铬富锰保护性氧化层,提升了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铅铋)腐蚀性能。同时,该方法预氧化采用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与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回火热处理参数相同,将预氧化处理与回火热处理结合一起,在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提升了预氧化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限制,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42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209615.7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增材制造工艺的钛合金体系和部件制备工艺,属于钛合金技术领域。该钛合金组成(wt.%)为:Al:1~4%,V:3~8%,Fe:3~8%,Ni:0~2%,Zr:0~%,余量为Ti。该钛合金特征:(1)增材制造凝固过程中,钛合金中的元素能够在液固界面前端富集,使界面前端液相稳定,抑制柱状晶连续生长,从而获得等轴晶粒;(2)钛合金增材制造的部件具有弱化的织构,可以使部件力学性能各向同性。利用本发明提钛合金制备的增材制造部件具有等轴晶及弱化的织构,在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钛合金增材制造后柱状晶及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瓶颈问题,本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兵器等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55349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909477.4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铬双连续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铜铬双连续相材料,属于双连续相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含铬前驱体浸入温度低于含铬前驱体熔点的含铜液态金属熔体中进行脱合金腐蚀形成富铬多孔相,将富铬多孔相及其孔隙中的液态金属一起凝固,从而获得铜铬双连续相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铜铬双连续相材料组织致密,铬相和铜相结构尺寸和成分范围可控调节,相与相之间界面结合良好,铬相和铜相在整个三维空间中拓扑连续,各相之间相互交织贯穿分布于整个材料,形成双连续相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74632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382771.3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密度且抗热腐蚀性能优良的单晶高温合金,属于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及其制备和热处理领域。合金化学成分:Cr 15.5~16.5%,Co 8.0~9.0%,W 5.6~6.4%,Al 3.6~4.2%,Ti 3.6~4.2%,Ta 0.7~1.2%,其余为Ni。采用单晶生长工艺制备,单晶生长炉温度梯度40K/cm~80K/cm,浇注温度1500~1550℃,经热处理后使用。本发明合金在1000℃/137MPa持久条件下寿命≥300h,其承温能力比DZ438G合金提高约20℃;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均优于抗热腐蚀合金K438G和DZ438G。热处理窗口宽,固溶处理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87403.0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Ti‑Al‑Mn合金B2相长期时效过程Laves相析出的方法,属于TiAl合金技术领域。该方法制备了Mo合金化Ti‑42Al‑5Mn合金,包括真空感应熔炼、锻造、热处理、长期时效处理,要求Mo合金化含量控制在0.5~1.0at.%。本发明通过采用Mo合金化方式,利用Mo极强的β稳定作用,提高Ti‑42Al‑5Mn合金中B2相的热稳定性,避免在服役温度下B2相中Mn的大量扩散富集致使Ti(Al,Mn)2(Laves)大量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8323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1046640.8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抗氧化镍基耐蚀合金及其制备工艺,属于耐蚀合金技术领域。按重量百分含量计,该合金化学成分为:C≤0.02,Cr 16‑24%,Mo 4‑9%,Ti≤1.2%,Fe 6‑15%,B≤0.006%,Ni余量。本发明合金属于固溶强化型镍基耐蚀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以PO43‑为主,SO42‑、NO3‑、H+、OH‑等多离子共存,温度为350‑600℃范围内,压强为20‑30MPa的超临界条件下使用时,本发明合金的耐蚀性明显优于Inconel671、Inconel625、Hastelloy C‑276,可作为超临界水氧化环境条件下处理废水、城市污泥装备反应器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95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24403.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4 , C21D8/02 , C21D8/06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液态铅或铅铋腐蚀高硅高铬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核用耐热金属材料生产制造技术领域。该耐热钢化学成分:0.14%≤C≤0.22%,0.8%≤Si≤1.6%,0.5%≤Mn≤0.9%,10.5%≤Cr≤12.5%,0.5%≤Ni≤0.9%,0.5%≤Mo≤1.0%,0.5%≤W≤1.0%,0.05%≤Nb≤0.5%,0.05%≤V≤0.6%,Ce≤0.06%,B≤0.015%,N≤0.05%,余为铁。制备过程为熔炼→均质化→热加工→冷加工→热处理。本发明通过添加Si,基于内氧化原理提高材料耐液态铅(铅铋)腐蚀性能,同时材料具备良好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89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298420.8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低成本轧制的变形TiAl合金材料,属于TiAl合金技术领域。按原子百分含量计,该合金成分:Al 42‑44%,Mn 2.0‑4.0%,Mo 0.5‑1.0%,B 0.08‑0.3%,C 0.1‑0.3%,O≤0.07wt.%,H≤0.005wt.%,N≤0.01wt.%,余量Ti。该合金熔炼、预锻造变形,再轧制成棒材,锻造和轧制工序无包套和等温处理。制备的棒材室温强度和塑性均超过目前国外已应用的Ti‑42Al‑5Mn、Ti‑43Al‑4Nb‑1Mo‑0.1B(TNM)合金。本发明合金800℃高温下组织稳定,长期时效不析出ω、Laves等有害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