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用轴承装置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94198U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22335357.8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有即使多排轨道圈的间隔增大了,相对于轨道面的角度也为规定值以下的金属流线(grain flow)。该车轮用轴承装置(1)具有:在内周面具有多排外侧轨道面的外圈(2);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多排外侧轨道面相对的多排内侧轨道面的轮毂(3)和内圈(4);和能够滚动地收纳在外圈(2)与轮毂(3)及内圈(4)的两轨道面间的多排滚珠。在相对于外圈(2)对轮毂(3)施加了±0.2kNm的力矩载荷M时,上述多排滚珠全部与上述两轨道面接触。

    小齿轮轴结构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81488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0600396.3

    申请日:2022-03-18

    Inventor: 山内清茂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与以往相比尺寸精度良好且从中心孔难以脱落的止动销的小齿轮轴结构。小齿轮轴结构具备小齿轮轴、形成于小齿轮轴的内部并从小齿轮轴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纵孔、形成于小齿轮轴的内部而与纵孔连接的入口孔及出口孔、被压入于纵孔的一端而将纵孔闭塞的止动销(26),其中,止动销(26)为实心、铜的含有量为55质量%以上且锌的含有量为45质量%以下的合金制、表面硬度以维氏硬度计为80HV以上且200HV以下、在两端部外周具有相对于止动销(26)的轴心为规定的斜度的锥面(28),其中,规定的斜度是包含在1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的斜度。

    保护罩带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950181U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21200928.6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对密封用弹性保护罩施加所需的缩径方向的紧固力的敛缝式的保护罩带。保护罩带(30)具备在由金属带板构成的带主体(31)形成的爪部(32)、孔部(33)以及侧视下呈Ω形状的突起部(34),该保护罩带(30)朝使得通过将爪部(32)嵌合于孔部(33)而形成的环状体(30’)的周长减少的方向对突起部(34)进行敛缝,由此对在环状体(30’)的径向内侧配置的保护罩(20)的圆筒部(21)施加缩径方向的紧固力。保护罩带(30)在将带主体(31)的板厚设为d、并将构成突起部(34)的一对腿部(34a)的根部(34c)的壁厚设为d1时,满足0.8d≤d1≤d的关系式。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及具备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电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06988281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851595.0

    申请日:2017-07-13

    Inventor: 小松原慎治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及具备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电动机。以使润滑油(11)的油面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位于比设于轴承构件(8)的上端内周缘部的倒角部(8f)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的方式调整润滑油(11)向壳体(7)的内部空间的填充量,且轴承构件(8)一体地具有外径尺寸相对小的小径圆筒部(81)和外径尺寸相对大的大径圆筒部(82)。轴承构件(8)在使小径圆筒部(81)的上端面(8c)暴露于大气中的状态下由环状构件(9)和壳体(7)的底部(7b)从轴向两侧夹持大径圆筒部(82)而固定于壳体(7)的内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车轮用轴承装置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31964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0345675.9

    申请日:2024-02-23

    Inventor: 重冈和寿

    Abstract: 提供能防止旋转转矩的增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车轮用轴承装置(1),其具备:外圈(2),其在内周具有外侧轨道面(2c、2d);内方构件,其由具有车轮安装凸缘(3b)的轮毂圈(3)、以及与轮毂圈连结的内圈(4)构成,且在轮毂圈以及内圈形成有内侧轨道面(3c、4a);滚珠列(5、6),其收容于外圈与内方构件的两轨道面之间;以及外方侧密封构件(10),其封堵由外圈和内方构件形成的环状空间(15)的外方侧的开口端,外方侧密封构件具备芯骨(11)和密封构件(12),轮毂圈具有位于车轮安装凸缘的基部且供密封构件接触的密封区域部(3d),密封区域部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2μm以下且0.01μm以上。

    圆锥滚子轴承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41786U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20556003.2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在作为建筑机械链轮用圆锥滚子轴承使用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在圆锥滚子(4)的数量为40个以上的圆锥滚子轴承中,滚子填充率γ%为70%以上且不足89%,在将保持器(5)的轴向宽度设为W,将保持器(5)的大径侧环状部(13)的外径设为Dc,将柱部(15)的小径侧端部的周向宽度设为P1,将柱部(15)的大径侧端部的周向宽度设为P2,将圆锥滚子(4)的数量设为Z时,用A=(W×Dc)/(P1×P2×Z)定义的特性值A为2.0以上8.0以下。

    动压轴承、具备该动压轴承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以及马达

    公开(公告)号:CN221743020U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22634363.8

    申请日:2023-09-26

    Inventor: 小松原慎治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尽量防止润滑油向装置外部的漏出、径向轴承间隙的油膜破裂的动压轴承,并且提供能够稳定地维持期望的轴承性能而富有可靠性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以及马达。一种动压轴承(轴承构件(8)),其中,设置于在轴(2)之间形成径向轴承间隙的圆筒状的径向轴承面(Rs)的动压产生部(P1、P2)具有相对于轴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的多个第一动压槽(Pa)及第二动压槽(Pb),该动压轴承以第一动压槽(Pa)配置于比第二动压槽(Pb)靠有底筒状的壳体(7)的底部(7b)侧的位置的状态收容于壳体(7)的内周,在多个第一动压槽(Pa)的开口面积的总和为A1且多个第二动压槽(Pb)的开口面积的总和设A2时满足0.8<(A2/A1)<1.2的关系式。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227581U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21521808.5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包括:外侧联轴器构件,其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内侧联轴器构件,其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多个转矩传递滚珠;以及保持架,其将转矩传递滚珠收容于凹槽,保持架的球状外周面的曲率中心和球状内周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向轴向的相反侧偏置,其特征在于,将相对于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联轴器轴向的滑动范围中央部向进深侧10mm至向开口侧10mm的范围设为中央范围,在该中央范围形成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PCD成为最小的部位,将中央范围中的滚道槽的PCD间隙Δ的最小值设为0.010mm~0.100mm,且将中央范围中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PCD相互差设为0.150mm以下。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66870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129435.9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具备降低滑动阻力、即使高常用工作角也能确保耐久性、满足稳定的等速性的DOJ新规格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包括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7)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形成有直线状的多个滚道槽(9)的内侧联轴器构件(3)、多个转矩传递滚珠(4)以及将转矩传递滚珠收容于凹袋(5a)的保持架(5),保持架的球状外周面(11)的曲率中心(O1)与球状内周面(12)的曲率中心(O2)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向轴向的相反侧偏置,其中,在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球状外周面(Rc2)与保持架的球状内周面(12)之间形成有能进行接触引导的球面间隙(δ3),且在保持架的凹袋(5a)与转矩传递滚珠(4)之间形成有正的轴向间隙。

    链条张紧器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010880U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20063303.1

    申请日:2018-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链条的松弛的突出性优异的链条张紧器。内螺纹(21)具有压入侧齿侧面(27)、突出侧齿侧面(28)以及形成在压入侧齿侧面(27)与突出侧齿侧面(28)之间的螺纹牙顶面(29)。压入侧齿侧面(27)的侧面角(θ1)被设定为大于突出侧齿侧面(28)的侧面角(θ2)。内螺纹(21)的压入侧齿侧面(27)与突出侧齿侧面(28)为具有小于Ra1.0μm的表面粗糙度的滚轧面。内螺纹(21)在突出侧齿侧面(28)与螺纹牙顶面(29)交叉的位置具有倒角部(32),该倒角部(32)收纳来自突出侧齿侧面(28)的滚轧所产生的隆起(3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