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体压致裂法的三轴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2046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244874.1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压致裂法的三轴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三轴实验装置包括外围压室和内围压室,外围压室为由顶盖、底盖和缸筒固定相连组成的密闭空间,底盖和顶盖上分别设有承压头和加压头,加压头包括设于顶盖上的活塞杆和设于活塞杆下方的压头,将试样置于承压头和压头之间,试样内部的空心圆柱孔内设有构成内围压室的软质筒体,承压头和压头内分别设有将内围压室与外界连通的管道,试样四周通过软质套与外围压室隔离,底盖和顶盖上分别设有与外围压室的管道;通过外界加压设备给外围压室和内围压室施加压力,通过压头施加轴向的压力,本发明能够很好的模拟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最佳的实验室环境,拓展了实验室页岩研究范围。

    高填方涵洞减载及防止蠕变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01280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403326.2

    申请日:2017-06-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F5/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填方涵洞减载及防止蠕变的控制方法及结构,该方法包括:1)在涵洞两侧按相关规范要求填筑路堤至设计标高;2)在步骤1)所形成的路堤上开挖减载槽,并对所开挖减载槽壁进行护坡处理,减载槽以及涵洞顶部共同形成减载区;减载区位于涵洞的正上方;3)在减载区的涵洞拱脚处预设带导气孔的导气管;4)在减载区中回填砂土、轮胎碎片以及装有微生物浆液和营养液(钙盐与尿素的混合溶液)的微生物固化浆液减载袋,进行碾压密实处理;5)回填剩下土体至设计高度,使之与两侧土体形成整体作为路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效率高、易操作以及适用性广的高填方涵洞减载及防止蠕变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一种互动展墙及互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9191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92079.0

    申请日:2017-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互动展墙及互动控制方法,视频采集设备实时的捕捉发光设备的场景画面,并将画面信息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计算出画面中光强度最大的位置,用映射的方法找到发光物体相对于展墙的位置、将其映射到对应的互动单体,并将光强度最大的位置传输给互动单体控制系统;互动单体控制系统控制光强度最大位置处的互动单体的翻转。本发明与现有普通灯光展示墙相比可直接与建筑物本身进行互动。灯光照射到互动展墙时,展墙能识别灯光的运动轨迹,展墙上的互动单体通过多维度的运动方式与人进行互动,智能化程度较高,可以更好的吸引人的注意,从而产生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展示效果。

    一种碳纤维桥梁缆索化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86259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16837.9

    申请日:2016-0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7B1/147 D07B2401/203 D07B2501/203 E01D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桥梁缆索化冰结构,包括导热板(1)和碳纤维加热电缆(2),所述导热板(1)位于缆索下方,导热板(1)与缆索底部粘结或采用环扣固定;导热板(1)内侧设置均布有多根碳纤维加热电缆(2)。本发明可在不更换现有桥梁缆索的前提下解决缆索在冬季结冰形成冰凌坠落问题;在无冰形成时,可停止对其碳纤维加热电缆的供电,不损耗电能;由于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加热电缆加热,具有质量轻、发热快、电热转化率高的特点,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由于本发明导热板的安装使原有缆索截面形状由圆形变为底部局部凸起,从而起到汇聚水分和热量的作用,使加热集中在冰凌形成区域或已有冰凌根部,起到快速融化或熔断冰凌作用,减少热量损耗。

    一种基于DTS检测灌注桩完整性的检测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5181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23196.7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72 G01K11/32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TS检测灌注桩完整性的检测系统设计方法,将线状光纤植入桩截面半径为R桩体内沿中心线布置,以植入光纤为内热源,对其进行加热,热传导的影响半径为r0,Ts为岩土介质温度,初始条件下桩体及外表面温度与岩土介质温度相等,通过在桩体内沿中心线不同距离处布置多条光纤传感器即可确定临界半径r0,通过DRPL-Ⅱ导热系数测试仪可以确定导热系数k,根据已知的DTS仪器精度δ,通过公式即可算出光纤加热功率q,本发明通过以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缺陷检测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植入光纤的合适数量,计算出加热辐射临界半径r0和加热功率q,使得DTS检测过程中设计指标有了依据,可以实现快速而完整检测,对规范DTS检测桩缺陷具有推动意义。

    一种灌注桩含泥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4149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796143.2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含泥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灌注桩、具有热源和温度传感功能的光纤传感器、测量温度的分布式光纤温度检测仪和控制光纤传感器加热的调压器,所述光纤传感器在浇注前附着在灌注桩内的钢筋笼上,根据工程桩的特征制作一组相应不同含泥量的灌注桩,通过调压器使光纤传感器按照一定的加热功率对灌注桩进行加热,并记录相应加热功率下不同含泥量灌注桩的稳定温升;然后将灌注桩含泥量和温升拟合成一个函数关系;以同样的方式测得工程桩的稳定温升值,将稳定温升值与上述函数关系对比即可得到工程桩的含泥量,即可实现对灌注桩含泥量进行无损检测,该装置和检测方法简单、准确,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