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故障攻击检测电路及故障攻击防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992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55671.2

    申请日:2018-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004

    Abstract: 一种故障攻击检测电路及故障攻击防护方法,涉及密码算法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安全芯片中基于piccolo算法的轮函数模块进行攻击检测及故障防护的问题。检测电路包括5个检测模块,且5个检测模块对基于piccolo算法的轮函数模块中的两个F函数模块、两个异或运算器和轮置换RP函数模块进行检测,及其对基于piccolo算法的轮函数模块中的两个F函数模块、两个异或运算器和轮置换RP函数模块所在的数据传输支路进行检测。本发明主要对由基于piccolo算法的轮函数模块构成的智能卡设备的攻击故障进行检测。

    用于倾斜非平稳平台的无人机自主降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616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785484.3

    申请日:2018-07-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08 G05D1/101

    Abstract: 用于倾斜非平稳平台的无人机自主降落方法,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降落方法在倾斜非平稳平台上降落会发生侧翻和受损的问题。本发明所述自主降落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在着陆场喷涂或粘贴特定图案标识,该图案标识为经过图像采集和处理后,能够反映着陆场俯仰角信息的特定图案;在无人机上增配图像采集装置和处理器;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着陆场的图案标识,将采集的图像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图像透视信息获取无人机相对于着陆场的俯仰角数据,无人机根据该俯仰角数据实时动态调整飞行姿态,使起落架与着陆场平行,重复该过程至无人机平稳着陆。本发明用于无人机的降落。

    无人机降落方法、无人机及海上浮台

    公开(公告)号:CN10795772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348742.3

    申请日:2017-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降落方法、无人机及海上浮台,所述无人机降落地点的着陆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姿态信息不断变化,降落过程中,当所述无人机距离所述着陆面的高度在预定高度范围内时,每间隔第一预定时长,所述无人机获取所述着陆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姿态信息,所述无人机根据所述姿态信息调整自身的飞行姿态。使用本申请中的无人机降落方法控制无人机进行降落时,无人机能够根据降落地点的着陆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姿态信息,在不断下降过程中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的飞行姿态,使飞行姿态与降落地点的着陆面保持平行,避免了无人机的起落架与着陆面发生碰撞而损坏。

    一种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波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9019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55364.1

    申请日:2017-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1

    Abstract: 一种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波形设计方法,属于雷达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波形设计方法。本发明首先对机动目标构造运动模型,计算滤波器更新矩阵权值、运动模型的混合输入状态及对应的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然后利用线性或非线性滤波算法获得各子模型的局部无偏滤波器估值和目标状态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进行复合矩阵更新以获得最优融合状态估计及融合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在此基础上获得发射波形旋转参数,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旋转用户设定波形得到新的量测误差椭圆及发射波形,最后进行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的更新,以达到更好的跟踪精度。本发明解决了机动目标跟踪稳健性不强、准确性低的问题。本发明可运用于雷达通信技术。

    基于距离远近自适应选择时隙的水声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398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39851.0

    申请日:2016-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4/04 H04W8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距离远近自适应选择时隙的水声通信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时隙选择水声通信方法,为了充分利用水声通信的特点,协议首先测量各个从节点和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根据传输时间的长短形成队列关系,充分利用这种距离远近的差别形成各个从节点数据到达主节点的交错,避免到达数据的碰撞;为了提高初始化阶段成功率,基于随机算法人为产生延迟系数,可有效避免握手数据碰撞,有效节省发送时间,缩短发送周期,提高发送效率。

    基于线性-非线性机制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通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283257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1101989.0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非线性机制的空气到水跨介质激光通信装置,其属于跨介质通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信号发送机构和信号接收机构,信号发送机构设置在空中平台,信号接收机构设置在水下空间,信号发送机构包括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均与信号调制模块连接,信号调制模块控制两台激光器发射激光束,两个激光器的输出端与分束设备相连,分束设备将激光器输出的光束分为两束,其中第一束输出进入能量监测模块,第二束垂直入射到水气交界面;信号接收机构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数据采集设备及水听器,本申请提高了空气到水跨介质通信的速度、有效性及稳定性,实现可靠高效的水声通信。

    一种液相导热水下氢燃料电池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327780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3232180.X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相导热水下氢燃料电池散热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氢燃料电池散热效率低、固定不牢固的技术问题。包括舱体和顶板,舱体顶面开放,舱体顶面与顶板可拆卸连接;顶板中心设有用于导热液体进入舱体内部的中心孔,顶板包括密封板和用于安装氢燃料电池组的固定板,密封板底面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与氢燃料电池组之间留有用于所述导热液体通过的空隙;舱体内外每个面上均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散热鳍片,密封板底面上围绕固定板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散热鳍片。本申请广泛应用于电池散热装置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